- 商業周刊·中文版:傾聽波音
- 商業周刊·中文版
- 1756字
- 2021-04-29 13:36:25
傾聽波音
丹尼斯·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正是掌舵波音公司(Boeing Co.)以來,用航空用語來描述可謂“晴空”。伴隨全球空中交通每年6%的增長,飛機訂單紛至沓來,波音的收入也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為公司的102年歷史之最。
雖然這位CEO跟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一開始關系很尷尬,但現在,特朗普已經成為他的熱情支持者。2016年12月,已當選總統的特朗普在其早期例行公事般的譴責行動中,曾有一次挑中波音作為抨擊對象,批評該公司采用747機型的“空軍一號”合同成本“失控”。據波音知情人士回憶說,數小時后,米倫伯格就在電話里向其解釋“空軍一號”的具體情況了。最終,他跟特朗普達成折扣協議,將一家現已倒閉的航空公司訂購的兩架波音噴氣機從沙漠機庫里調出來,改裝成總統專機。
挑戰加劇
天氣忽然轉變,每一位首席執行官都害怕遇到的情況發生在波音,公眾擔憂產品安全的恐慌,戳穿了一個企業精心培育起來的聲譽。中國、歐盟、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乃至加拿大的監管機構都迅速宣布對波音737-Max 8禁飛,數十家航空公司也已停止了該機型的飛行。
對于波音來說,現在的壓力是巨大的:737是占據波音利潤三分之一的搖錢樹。波音737-Max系列目前在全球航空公司機隊中依然只占一小部分,首次交付商業使用是在2017年,交付給了印尼獅子航空旗下一家附屬公司。此后,波音公司已積壓了超過5000份737-Max訂單,完成交付的只有大約370份。印尼和埃塞俄比亞空難使占波音公司利潤三分之一的最耐用客機最新升級機型在全球范圍遭到停飛。讓未來的訂單交付之路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競爭力量
信任危機仍在蔓延,對波音公司不放心的航空公司在選擇供貨商時,除空中客車(Airbus SE)之外還有另一個選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正在打造一款配備大約170個座位的窄體客機C919,這款客機目前在全球有800多份訂單。C919客機與波音737 Max 8以及空中客車320neo為同類競爭產品,這是中國政府宏偉計劃的一部分,要白手起家打造航空航天產業,打破西方企業對藍天的壟斷。
市場波動加劇讓波音公司努力強化與中國的關系,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摩擦使其競爭對手空客公司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中占據優勢,給波音公司帶來了威脅。中國一家30多年來始終只用波音飛機的航空公司,據說正在與空中客車就潛在的購買飛機交易進行談判。總部位于芝加哥的航空航天巨頭波音公司的營銷副總裁Randy Tinseth在2018年10月19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波音只能專注于它可以控制的事情。波音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超過7600架新飛機,價值超過1.2萬億美元,這比2017年的預測高出6% 。
跨界威脅
無人機成為飛行安全的新威脅,一架737-800型客機是12月12日從瓜達拉哈拉起飛的773次航班,著陸后發現機頭受損。根據機艙錄音,機組成員說他們聽到了“砰的一聲巨響”,并要求控制塔檢查機頭是否受損。這起碰撞事故發生在飛機著陸前不久。
這起潛在的無人機撞擊事故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越來越多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將危及滿載乘客的飛機。盡管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無人機在預留給客機的航線上飛行,但世界各地售出的數百萬個小型消費級飛行設備無法通過雷達進行追蹤,這使得有關部門難以執行這些規則。此外,許多用戶不知道或不遵守相關規則。
創新機遇
創新正在為麻煩不斷的波音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在位于西雅圖市以北一個小時車程的埃弗瑞特,四車道的“波音快速路”兩邊,坐落著龐大的波音園區,里面包括大片建筑群,有波音自己的信用合作社、干洗店和消防隊等。其中,2016年建成的“777X 復合材料機翼中心”花了波音10億美元。
在該中心,一只巨型機械臂正在串起數排碳纖維卷帶,之后它們將形成一條長約33米的柱梁,從777飛機機翼的一端伸展到另一端。如果展開每個柱梁所用的約1.25厘米寬卷帶,其長度可達640公里;員工們都穿著實驗室白大褂,以防衣服上的毛絮沾到卷帶上,工程師們從上方的辦公玻璃房里監看著車間里的情況。這種新型機翼能大幅減少飛行時的燃油消耗。它最早是波音為787系列機型開發的降成本技術的核心部分,目前正在移植到777最新機型和將來的其他機型上。
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傾聽波音》特刊,從信任危機、競爭壓力、市場波動、創新機遇等角度重新認識處于公眾輿論風暴中心的波音公司,原本他們創造了103年來最佳業績,卻因為航空事故而變得前途撲朔迷離。透過這些現象,嘗試找到波音持續成長的動力引擎與平衡體系,發現這家百年航空企業中蘊含的重生力量。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剛晉升的管理者——這些坑別跳
- 《商界》2022上半年合集(全6冊)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學管理
- 雪球專刊292期:如何選擇固收+基金
- 比較(總第82輯)
- 格力電器“生死劫”(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39期)
- 《老虎專刊》011期:科技股能否“走出陰霾”?
- 雪球專刊第188期:暴跌如何應對?
- 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11-12月刊)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3期)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0期)
- 雪球專刊123期:港交所,醒醒吧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2期):復合型領導力
- 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5期):永續連接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你最大的事業是教孩子聰明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