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巧
- 夢靈山河錄
- 夢靈諫
- 2540字
- 2020-07-11 18:46:00
龍川素有“東海仙城”之稱,這一雅稱出自西楚某代王爺,那位封號祁王的王爺初次出使衛國,因行程有所耽擱,抵達衛都之時已是華燈初上。
龍川雖繁華不比當時的西楚國都潁川,卻亦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夜幕之時,燈火輝煌,海霧繚繞,萬物皆在朦朧間。
城中隱有仙樂飄渺,又似有天人高歌。
祁王不禁于城外高坡駐足良久,末了吟嘆一句:一朝入仙城,徘徊不可前。
秋水幾人亦是初來此地,雖已是游玩了近半月,卻依舊對龍川盛景難以自持。況且近乎每次都有衛國儲君作陪,幾人皆是得受皇室待遇。
徐清源與姬文曄二人自是出生起便有此種待遇,自然并不在意,于是二人便盤算著如何能令姬裕興掏空錢袋,來瞧瞧這位太子的落魄樣。但后來得知他們一行用度,皆是于衛國皇室金庫支取,二人便沒了興致。
時至七巧,姬裕興相邀幾人同游龍川長樂街。
秋水以“十絕”之名邀了同為“十絕”的韓玥,韓玥并未推辭。
于是兩位“十絕”,兩名落魄“雙驕”,一位皇儲,一掩面女子同游龍川。
乞巧節向來隆重,天微亮,各家商鋪便已張羅起來,日落時整個龍川城便已是燈火通明,街上游客往來不絕。
衛國偏居東海海濱,向來少有爭戰,百姓自然安居樂業,國家安定。
而衛都龍川雖多權貴,卻并無紈绔。畢竟身處天子腳下,衛國又多是賢臣。況且若論權柄,誰能敵得過姬廣?姬廣的脾性眾人皆知,誰也不敢冒犯。
各家子弟出門前皆被仔細叮囑過:切莫招惹麻煩,如若不然,只當沒有這個后輩。
于是乎,一路行來,諸多世家子弟、青年俊彥雖被兩名“十絕”折服,卻也僅僅駐足凝望,心有所往卻不敢貿然上前。
對于姬裕興與韓玥二人,龍川之人皆認得。但一來太子便服出行,眾人不敢攪擾其雅興。二則衛國士子眾多,諸多豪門貴族亦多推崇讀書人氣節,此時上前行禮,多有諂媚嫌疑。故而駐足亦是對太子的敬意。
當然主動上前之人也并非沒有。
衛國沿用前朝官制,設三公,當朝司空為三公之首,領丞相之職,管政事。司空柳青云為官清廉正直,又頗有才學,此生唯一所求便是贏得身后之名。
柳青云為唯一的兒子取名柳文正,以明己志,同樣亦是望子成龍。
柳文正倒也不負其父所望,年紀輕輕便依靠自身能力得了“黃門侍郎”的官位,又擅治經修道,衛國大儒齊伯陽稱其為奇才,衛國民間道是“公子世無雙”。
而這位柳公子與太子姬裕興向來交好,衛國臣民也大都認為柳公子將來必然接替其父“司空”之職,成為新朝股肱之臣,以及……新帝心腹。
柳文正領著幾名玩伴一同上前,從那幾人裝著上來看,皆是讀書人,不過并非衛國境內那幾位名士大儒,周遭之人不禁暗自思量:許是攀附之人。
“殿下。”柳文正微微躬身。其后幾人卻不敢托大,規矩躬身,垂首。
姬裕興笑道:“幾位皆是衛國棟梁,何須行此大禮。”
幾人誠惶誠恐,柳文正無可奈何:
“他們幾人雖身負才華,卻無名氣,殿下可莫要為難。”
姬裕興笑而不語,卻已是暗自打量那幾人。
柳文正則趁此機會,看向幾名女子。
“韓姑娘。”
他首先同韓玥見了個禮,韓玥微微福身。
“這二位姑娘是?”他目光落在秋水身上。
“秋水。”秋水施了一禮。
夢靈并未理會。
姬裕興不便亦不知如何介紹,便未開口。倒是一旁的姬文曄上前幾步,擋住柳文正視線:
“柳公子大名,在下可是久仰,如今一見,果然當得第一公子之稱。”
柳文正眉頭微皺,細細思量,卻實在不知眼前此人來歷。
姬文曄與徐清源棲身衛國之事,僅有幾人知曉,柳司空固然是這其中之一,但事關重大,柳司空連自己兒子也未曾告知。
“恕在下眼拙,不知閣下是?”柳文正試探性問道。
畢竟姬文曄不論如何亦是一表人才,更何況能陪同太子出行,能是尋常人?
姬文曄只是道:“山野村夫,不足掛齒。”
柳文正眉頭緊擰,卻也未再深究。只是看向姬裕興,恭敬道:
“殿下,臣先告退?”
“好。”姬裕興點頭道:“改日再領他們來見吾。”
柳文正答應下來,身后幾人紛紛行禮,告退。
……
長樂街乃龍川商娛聚集之地,街長五里,商鋪林立,販夫走卒不計其數,燈火通明如白晝。
西邊街角建有“織女廟”,待“斗巧”結束,將有花車于東邊街頭迎“巧女”至“織女廟”,拜祭織女。
此時時辰尚早,年輕女子便上街挑些稱心飾品,遇到著實喜歡的,與商家商量好價格后,便直接戴上。
商家自然夸贊幾句,姑娘家俏臉羞紅,卻是小心憧憬著美滿姻緣,或是悄悄思慕如意郎君。
少年郎則希冀著能學傳記故事中那些文人,以才情搏一紅顏,成一佳話。
而高門世家的公子哥們,則趁此機會,一賞京都萬千佳人。
月老廟此日香火乃一年最為旺盛之時,有情人拜過月老后,會于院中古樹上系上一段紅繩,以求偕老。還未曾有姻緣的,便盼著早日與情緣不期而遇。
秋水一行本無朝拜打算,但月老廟地處長樂街中段,幾人必經此處,路過沒有錯過的道理,便一同去瞧了瞧。
院內擠滿了年輕人,解簽的老道那里更是排起長長的隊伍。
姬裕興并未打破這番默契,他披上斗篷,行于姬文曄身后,微微低下頭,借著陰影遮掩面龐。一旁的韓玥也從夢靈那借來一塊面紗,遮住那驚世容顏。
如此一來,秋水倒成了兩人“擋箭牌”,無人發覺太子竟混于民眾之間。
幾人各懷心思拜過月老,求了支簽,隨后便于隊尾排隊等候。
姬文曄望著前方密密麻麻的人影,不由扶額哀嘆。他幽怨道:
“這月老廟果真靈驗?竟要如此等候。”
此話顯然是同其身后的姬裕興說的,姬裕興灑然笑道:
“我雖未來過,但聽聞確實靈驗,此廟建廟已有百年,龍川數代百姓皆常來朝拜。據說,心愈誠,愈能得神靈佑護。安心等待吧。”
姬文曄無可奈何,卻也未再多言,反而神態頗為虔誠。
大半個時辰過去,幾人終于得以進屋。屋內一小道攔下他們,道是一次僅能進一人。幾人面面相覷,卻也未曾多言。
姬裕興算是主人家,便先行進了里屋。
貴為太子的他初次見到龍川聞名已久的老道,不由細細打量了幾眼。須發花白的老道端坐于蒲團上,慈眉善目,不知是不識得太子,還是不食人間煙火,僅是含笑微微頷首。
姬裕興自然不會拘于小節,頗為客氣地行了一禮,于另一只蒲團坐下。
“先生,在下抽中的是第二十七簽,還望先生解答。”
老道不語,卻是直接拿過桌上的紙筆,寫了幾字。
姬裕興接過一看,道是:
上平,九四無咎。
取自易經乾卦,但其本意是小心警惕,免于過失。但月老廟素來只問姻緣,顯然不能如此簡單理解。
姬裕興滿是驚疑,老道一笑,終于開口,卻也僅是輕吐六字:
“抉擇,莫留遺恨。”
姬裕興聽此,目瞪口呆,半晌明白過來,急忙起身拜謝,退了出去。
接著徐清源進去,卻是得了一支“下下,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