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心理壓力調節師
- 王鳳華 石統昆
- 930字
- 2020-03-23 14:47:36
前言
編寫本書的想法由來已久了。2008年剛剛碩士畢業的時候回到學校工作,承擔的授課量達不到學校的課時量要求,所以除全日制的課程之外,還要開設公共選修課。公選課的申請條件是:教師自己熟悉,并且是學生需要的內容。那時候哈佛大學的積極心理學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公共選修課,我想要不開一個幸福課堂?同事問我,如果聽了你的課不幸福咋辦?也對,不能叫幸福課堂,積極心理學自己不擅長,那開什么課好呢?想到時下的流行語“鴨梨山大”,似乎各個年齡段和各種職業的人群都在談壓力,于是和石統昆老師商定課程名字就叫“心理減壓技術”。終于定好了名字,接下來就是選教材了,圖書館、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城,沒有找到一本教材的內容包括自己想講的所有內容,想著如果自己能寫一本書就好了。雖然一學期只有十次課,每一次是3節課的時間,共135分鐘,但還是希望可以講得精致一些,畢竟公共選修課是大家有了興趣才選的。前后共買了四五十本書回來,開始挑哪些內容是需要的,哪些內容是需要自己學習的,然后開始在平時的咨詢中積累案例,根據同學們的課堂情況來調整下一學期的授課內容。如果說剛開始費這么多心思只是為了上好這門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到了后來,該課卻變成自己最喜歡講的一門課了。每一次上課,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調整和減壓的過程。偶爾會因內容受歡迎而在下課前得到掌聲,也會有一些社會上工作的人來聽課,都給了自己莫大的鼓舞。公共選修課的性質決定了同學們來自形形色色的專業,所以也認識了很多同學。在課程結束的時候來一張合照,送一個自己栽培的綠色植物,送一個小手工,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現在我已經不需要通過開公共選修課來完成教學任務量了,也不必晚上跑出來上課,感覺輕松了很多,但也有些遺憾。目前,每周在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值班一次,每次晚上兩個小時,接待兩位同學。由于條件所限,個體咨詢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目前還不能做到隨時可以為有需要的同學做心理咨詢。于是決心把自己積累的減壓方法、咨詢的案例、同學們的實踐寫出來,做成一本科普讀物,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有幸成為自己的心理咨詢師。
“不管這本書是否可以幫助到你,都請你不要對心理學失望,嘗試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一些心理學知識,陪伴你度過你需要它的時光!”
王鳳華
201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