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月

7月1日[南昌] 晤水利局楊綽庵、燕方畋等,說定泰和堤工由水利局出7000元、建廳出8800元。學校組織“遷校委員會”,由蔡堡、吳鐘偉、梁慶椿、沈思玙等7人組成。《浙江大學校史稿》第61頁

7月4日[漢口] 偕胡剛復、張曉峰至教育部,知教育部派往各處的視察員均回部報告,云浙大最能安心上課。教育部長陳立夫不主張浙大遷移。

7月6日[漢口] 上午偕胡剛復至航空委員會,與談航空工程班補助問題。中午約張子明等,知教育部有添設師范學院于浙大之意,全國計有中央大學、西北聯(lián)大、西南聯(lián)大、中山大學和浙大五個師范學院。向教育部主張遷校事由浙大自定之。

7月7日[漢口] 梅迪生出席第一次國民參政會議,到140余人。朱騮先甚主張浙大遷移,并允以英庚款近兩年留存之浙大建筑費移作新建筑之用。

同日 學生自治會在新村舉行“七七紀念”,出演《盧溝橋》等話劇,觀眾有來自十數(shù)里外的村民。《西遷紀實》第23頁

同日 今日為“抗戰(zhàn)建國紀念日”,師生工友節(jié)食絕食多起,以節(jié)絕之款慰勞傷兵。《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1頁

同日 被教育部派為1938年度國立各院校統(tǒng)一招生吉安招生委員會主席。《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1頁

7月10日[漢口] 至教育部晤陳立夫,陳贊成必要時浙大可遷,并希望遷往貴州。知科學社書87箱已抵宜昌。

7月11日[漢口] 晤茅唐臣,初自貴州回,謂貴州安順有兵營可容大學。

7月13日[長沙] 至交通部西南公路運輸總管理處,晤副局長王世圻,詢長沙與貴陽間交通。

同日 與全國20余位各大學校長,以敵機迭在我不設防城市任意轟炸屠殺平民之暴行,聯(lián)名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轉美各大學校長、教授及各文化機關,呼吁制止日本暴行,抗議并望阻止軍火商及飛機制造商繼續(xù)向日本供給軍火。《申報》(漢口版)1938年7月13日第2版

7月15日[長沙] 體育課聘陶光業(yè)、彭世熏等8人,是日起每日在贛江游泳池指導游泳。《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1頁

7月21日[祁陽] 次子竺衡患禁口痢去世。

7月22日[桂林] 至廣西永州,知蘆洪司及塘田寺均有大屋,可居數(shù)百人。

7月23日[桂林] 廣西教育廳邱昌渭來,商及桂省可遷大學地址,惟宜山尚有標營位于宜山城東門外,曾為清綠營兵營。1964年后曾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野戰(zhàn)醫(yī)院營地。,足以數(shù)千人之用。李四光(仲揆)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創(chuàng)立者。畢業(yè)于日本大阪高等工業(yè)學校,英國伯明翰大學地質學碩士。時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轉來諸葛振公、沈魯珍電,以張俠魂病未愈催歸,留胡剛復在桂、黔兩省繼續(xù)接洽。

7月26日[泰和] 約鄭曉滄、李喬年、盧亦秋諸人談在漢口、長沙、桂林接洽之經(jīng)過。聞教育部有電,囑遷黔安順。

7月27日[泰和] 舉行校務會議,決定遇必要時西遷,并呈教育部同意。《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1頁

7月29日[泰和] 江西省府來電借浙大房子。

7月30日[泰和] 向水利局和建設廳索筑堤之余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镇原县| 新民市| 韶关市| 旬阳县| 无为县| 昌吉市| 苍梧县| 敦煌市| 龙山县| 三原县| 康保县| 奉新县| 遵义县| 喀喇沁旗| 哈巴河县| 中江县| 涿鹿县| 什邡市| 兰州市| 朝阳区| 锡林浩特市| 和田市| 怀集县| 临武县| 肇庆市| 鄂托克前旗| 肇源县| 汤原县| 故城县| 瓮安县| 肇东市| 台中市| 柘城县| 绥化市| 屏山县| 潜江市| 金湖县| 清水县| 利辛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