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丁巳,民國6年),5歲
本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二卷五號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文學改良的“八不主義”。2月,在《新青年》二卷六號上,同時發表了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吳虞的《家族制度與專制主義根據論》等文章,借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禮制。
本年 春,圍繞中國是否參加歐戰的問題上,“府院之爭”大舉發作。在馮國璋調停紛爭后,張勛借入京調停的機會,圖謀復辟。
3月,《南社小說集》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該書系柳亞子主編,體現了南社社員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后的消沉和悲觀的情緒。
7月1日,張勛擁溥儀復辟,歷時十二天徹底失敗。14日,段祺瑞組閣。
7月17日,段祺瑞重新執政后,悍然廢棄國會和《臨時約法》。孫中山于本日自汕頭抵廣州黃埔,開始倡導“護法運動”。
10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京滬報紙大量報道十月革命的消息。
安園,在村子的北頭、唐弢家屋后的靠西邊,原應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宅院,先前有一塊節孝牌坊,后因這戶人家敗落,屋宇變為廢墟,牌坊也只剩二根柱子,此后便成為了荒蕪的墓地。“那地方有薺菜,有馬蘭頭,有覆盆子。春天,可以掘些蚯蚓來釣魚,秋天有蟋蟀可捉。”因此,童年的唐弢往那兒去玩的時候特別多。
此時,家庭生活逐漸走下坡路。伯父不再參加勞動,而是賭錢、抽大煙。輸錢后,就把分得的田地盡數賣去,一面又逼著祖母,要她拿出她的一份田契來。家里經常為此吵架。有一次,唐弢的祖母正在廚下燒火,伯父從外賭博回來,逼著祖母要房契,并在爭吵中奪過祖母手中的撥火棍——火釧,擊打祖母的頭部兩下,使祖母立刻痛倒在地。之后,祖母大哭一場,幾乎咽氣。這給幼年的唐弢留下了較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