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清虛的心思
- 獵魔奇異志
- 鳳棲青山
- 2238字
- 2019-07-03 07:50:00
李維看著柳青的身影慢慢消失,他自然是看到了柳青放下時幽冥的動作,也知道為什么柳青會這么做。
壓下心中的感動,將其暗暗記在心里,李維繼續了修煉之旅,他要鞏固一下自己的靈力。
……………………………………………………
另一邊,清虛也沒有休息。他端坐在床上,緊閉雙眼,渾身靈氣涌動,看樣子也是在修煉。他的須發張揚,面色紅潤,怎么看也不像是個九十多歲的老年人,反倒是像個五六十歲的人。
驀然間,清虛雙眼睜開,他的眼里似乎有一道精光閃過,但片刻之后又歸于渾濁,周遭躁動的靈氣也漸漸歸于平緩,一切都陷入了黑夜中。
片刻之后,清虛有了動作。他將手慢慢伸進胸口衣服的夾層,從里面拿出了一個東西,一張紫色的符咒,天師紫符,靜心符。
這張符的效果要比給李維的那兩張紫符差很多,那兩張符一攻一防,渾然一體。而這張符,除了能讓人清空思緒,寧靜致遠以外,沒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但是正因為靜心符的這個作用,讓它十分有利于獵魔人的修煉,更何況它吸納靈氣的速度是其它天師紫符遠遠不及的。
“一生都自詡斬斷紅塵俗世,早已六根清凈,沒想到老了,老了,竟然也有了自己的私心!貧道為名利所困,貽笑大方矣!”
清虛看著眼前這道天師紫符,慢慢陷入了沉思之中,回憶像浪潮一般將他慢慢淹沒。
那一年,清虛十一歲,國破家亡。
人命如草芥,山河破碎如風吹柳絮,肆意飛揚。餓殍滿地,生靈涂炭。
很多人都說是資本主義在壓榨我們,是帝國主義在剝削我們民族,是封建主義的殘余在奪取我們的東西,于是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到處都在壓迫,到處都有反抗,特別是魔都,一群群的人們在商議創建新中國。
那時候的清虛還沒有現在這個名子,他還叫羅二強,一個活在舊魔都農村的少年,吃的是糠,穿的是爛麻布,還是他哥哥穿剩下的。
在那個年頭,能有一口吃的,能有一件蔽體的,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
在十一歲的羅二強眼里,天永遠是灰蒙蒙的,但生活總得繼續,人總要想方設法地活著,哪怕活著是多么的艱辛,是多么的無助。
那一年是一九三四年,充滿了中國人民的血淚和辛酸。
那一年,大雪襲擊了魔都,在城里人看來,銀裝素裹的大地為他們平添了幾分詩意。有幾個姨太太和少爺約了人,在城外去賞雪景,裹的嚴嚴實實的。
看到倒在路上,已經凍僵了的乞丐,他們可憐了幾句,似乎是掃了他們的興,罵罵咧咧地走了。
羅二強和他的父母,姐姐,哥哥躲在屋子里,擠在一張床上,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
羅二強是最小的,他被擠在了中間,哥哥和父親睡在兩邊的位置,然后就是母親和姐姐。
每個人都冷的瑟瑟發抖,恨不得把裹在身上的衣服勒進肉里,疼痛能讓人忘記寒冷。
傍晚雪越下越大,甚至從已經破了的窗口塞了很多進來,在離窗口墻壁兩寸的地方,那里的雪已經化成了水,然后又凝結成冰了。
羅二強在睡前又看了看身邊的親人,最后一眼,嗯!最后一眼。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羅二強轉頭再看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死了,嘴唇青紫,雙眼圓睜,臉已經僵了,放在床下的火盆不知何時已經徹底熄滅,只剩幾個木柴還留著一些焦炭,證明它們曾經頑強的燃燒過。
羅二強沒有傷心難過,也沒有恐懼害怕,似乎這場大雪已經將他的心完全冰封。
他嘗試著,想要扒下自己父母哥姐的衣服,套在自己身上,但他失敗了,衣服也被凍僵了,固定在了人的身上。
終于,羅二強哭了,親人逝去的難過,對未來的恐懼,十一歲的他終于被生活所激潰。
哭了一會兒,大概十分鐘,羅二強哭不下去了,嗓子已經啞了。他想著,似乎已經想通了。
他要活著,無論怎樣他都一定要活著,這份活著的機會是他一家五口拿命給他換來的,他羅二強不是一個人活著,是為了所有不該就這樣死去的人活著。羅二強把被子裹在身上,向床上的親人跪著磕了幾個響頭,轉身就進了這片雪幕之中。
羅二強想要去村附近的平山,平山上有一座道觀,叫做玉清觀,這是他唯一活下去的機會。
大雪封了山,上山的路變的很滑,走兩步就要滑一跤,沿途還有各種枯枝,將他裹在身上的布劃破。
費盡千辛萬苦,羅二強來到了玉清觀門前,他不會說話去勸別人,只好跪在了進門的臺階前,一天一夜。
如果不是第二天早晨開門的道士發現了倒在門口的他,羅二強可能已經死了。
一碗香噴噴的熱粥,像是魔法一般,奇跡地將他僵硬的身體給喚醒。
玉清觀的觀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道號叫玉陽。玉陽觀主告訴羅二強,這就是緣,道門常說的緣,于是收他作了關門弟子,道號叫清虛,從此,清虛在玉清觀住了下來。
玉清觀加上清虛,一共有四個人,師父玉陽,兩位師兄,清心和清靈。師父玉陽性格寬厚而嚴厲,每天都會逼著他仙仨一起做早晚課,不做就沒飯吃。清心師兄是大師兄,是師父最得意的弟子,對他和清靈很好,經常把自己的吃的省下來給他們,清靈師兄很調皮,經常和他開玩笑,但是他的心也很善良。
在玉清觀的前三年,是清虛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不背晚課,被師父罰沒有飯吃,清心師兄會偷偷給他吃的;清靈師兄會帶他去打獵,打些野味偷偷的烤了吃。
可是好景不長,抗日戰爭爆發了,玉陽師父帶著兩位師兄下山抗日,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臨行前,師父抓著清虛的手,說希望他能夠把玉清觀發揚光大,這樣才不辜負歷代祖師的在天之靈,兩位師兄摸了摸他的頭,三個人背著劍,留下了瀟灑的背影。
那一年,清虛十四歲,再一次經歷了別離。
后來,清虛成為了玉清觀的觀主,一直到現在。
當年玉陽道人教給他的所謂道的境界,不沾紅塵的境界,他也早就領悟。
當人慢慢斬斷與這個世界的種種聯系之后,那他也就真正的無欲無求了,放下牽掛,方能了無牽掛,孑然一身,但是這樣無欲無我的境界,真的就是老子李耳所說的道嗎?
彼時若無明月,當真便無風歡柳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