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是容易誘人的
【原文】
惑人者無逾利也。
【譯文】
【解析】
欲望是無止境的,而人們在利益面前也是很難邁開自己的腳步的,畢竟人們是要靠物質來生活的。僅僅因為這個理由,利益就把人迷惑得分不清自我,是保持清廉,還是葬身漩渦,就看自己的心境了。遵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就會安分守己,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想要的東西,反之,那些為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的人,就會葬身在自己親手挖掘的利益墳墓里。
【主題延伸閱讀】
克制誘惑,回歸本我
佛家認為待人處世,要保持不被外界所牽動的態度,要保持不被貪欲所蠱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靜,這就叫禪定。禪宗所推崇的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有時候就連自認已經有所入定的人也不免口是心非。冷靜下來就是禪定,能理智地對待所有問題并施愛于人便是真慈悲。能保持禪定的人,不會被他人一時的頂撞所擊垮;能修行禪定的人,不會被他人一時的冒犯所觸怒。
佛教中的禪定,從某個層面上說就是生活中我們常說的克制和忍耐。每個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而顯現出本能的貪欲。如想消除貪欲之心,免去貪欲之害,必須做到克制、忍耐。生活中,只有學會忍耐,以律己之心克制自己,常思貪欲之害,才能抵制欲望的侵擾,心胸坦蕩地走好人生之路。

克制自己,才能完善自己,成就自己。若不克制,放縱自己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牽制,莫說難以成就事業,甚至會自取滅亡,走向可悲境地。
我們時常聽聞有關自由的談論,大多愚昧者把它視作一種光榮,其實遠非如此。自由,從廣義上說,它是低等生物的一種屬性。認真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覺,對人類來說,高尚的是人的克制而絕非自由。即使在低級動物中,它們的光榮也依賴克制。蝴蝶遠比蜜蜂自由,可我們更尊重蜜蜂,就因為蜜蜂遵從了蜜蜂社會那種整齊而有序的規律。大千世界之中,抽象的自由與克制這兩者之間,克制總是更為光榮。所以,唯有克制,才體現了高等動物的特性,才能改善下等動物;上自天使的工作,下至昆蟲的勞動——從行星的均衡到一粒塵土在萬有引力下的趨向——一切生物、一切事物的力量與光輝,都存在于它們的服從之中,而不在于它們的自由。
只有懂得克制自己的人,才能冷靜從容地控制局勢,不急躁、有次序地前進,進而取得成功。而一個我行我素的人,是難以突破自我的。會克制自己的人,才會為自己創造發展的機會,進而贏得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