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在國外
日本茶道
1.日本茶道精神
在日本茶道中,飲茶被視為是參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藝術(shù)活動。日本茶號稱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和結(jié)晶。茶道四諦——“和、敬、清、寂”是茶道的規(guī)范與法則,是日本茶道精神最主要的思想理念。
(1)和——和諧和悅。“和”是支配整個茶事過程的精神,既表示“和諧”的和,又表示“和悅”的和。“和諧”對應(yīng)的是茶道形式,“和悅”對應(yīng)的是茶道內(nèi)在的感情。“和”的精神構(gòu)成了整個茶室的氛圍,存在于茶事活動的每一項中。茶事進行的過程中,既有觸覺、視覺上的和,也有嗅覺、聽覺上的和。

(2)敬——心佛平等。禪宗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萬物皆有佛心”。“敬”的精神便是在禪宗的“心佛平等”觀基礎(chǔ)上升華和提煉形成的。“敬”的精神在茶道中的“一座建立”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一座”意為參與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就是說所有參與者都處于平等的地位,沒世俗的貴賤之分。參與者應(yīng)互相尊重,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茶事氛圍。在茶室中,賓主相敬相愛,情感自然流露。最初,茶室中設(shè)置有專門為貴賓設(shè)置的“貴人入口”,后來不論客人身份地位如何,一律從“小入口”出入。如果是武士進入茶室,必須將佩刀放在茶室外面,這些改進及規(guī)定都體現(xiàn)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3)清——物我合一。清是日本茶道精神之一,通常指清潔,尤指對靈魂的洗滌。有時也用來指整齊。清是備受日本人民推崇的修養(yǎng)要素。
(4)寂——本來無一物。寂作為日本茶道精神的第四個構(gòu)成要素,是茶道存在的意義,也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通過“寂”,禪與茶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佛門用語中,“寂”指“靜穩(wěn)”“靜寂”“平和”,還有“死”“涅槃”“無”的意思。在茶道中,這個詞在意思上和“貧寡”“至純”“孤絕”相近,即當修禪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對事物的否定之后,會進入一個“無”的世界,既沒有聲音,也沒有色彩。“死”固然令俗人傷心,但不能否認的是,死比生更絕對,更有歸屬性、原始性,占用的時間也更長。死也被稱作“無”,而“有生于無”,在藝術(shù)領(lǐng)域里,“無”被看作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源頭。當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都被否定,原有的思想束縛被掙脫,一種新的藝術(shù)品、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就會應(yīng)運而生。
2.日本茶道禮儀
日本茶道的規(guī)矩比較講究,客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后,主人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然后開始備器、燒水、泡茶,依次給賓客分茶;賓客品茶時要吸氣,并發(fā)出“咝咝”聲音,聲音越大,表示對主人的茶品越贊賞;茶湯飲盡,可用大拇指和潔凈的紙擦干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jié)束,客人鞠躬告辭,主人跪坐門側(cè)相送。
整個日本茶道無不體現(xiàn)出與佛教息息相通的特點,并保留著中國唐宋時期的文化氣息,隱有浙江天臺山、徑山等地的佛家飲茶遺風。就連日本茶室也透露著深刻的禪意,比如日本茶室由茶室本身、水屋、門廊、露地等構(gòu)成,外形上與草庵類似,使用的材料僅為土、砂、木、竹等,外表毫無修飾,有“空之屋”之稱,禪意濃厚。再者,日本茶室還有許多獨特的建筑設(shè)計,比如神龕,一個僅夠跪行的小入口、不對稱的結(jié)構(gòu),均可見禪院的模樣。
韓國茶道
1.韓國茶道精神
韓國茶道以“和靜”為源頭,“清虛”為傳承,“中正”為精髓,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不斷創(chuàng)新,處處體現(xiàn)著禮貌謙恭、友好善良等傳統(tǒng)美德。
(1)和靜——韓國茶道的源頭。和靜思想由新羅時代的高僧元曉大師提出,是韓國茶道精神的源頭。和靜精神注重與自然合為一體,而不是單純的和合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極寂的思想,也就是寂之寂。它是指回到寂的根源——靜。在這一點上,元曉大師和老子是一致的。老子也曾提到過“各歸其根,歸根回靜”的說法。
(2)清虛——韓國茶道的傳承。高麗時期,唯物主義文學家李奎報對茶道精神進行了歸納整理,并多次寫詩描述贊美茶道精神。他飲茶之后領(lǐng)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寫到“農(nóng)深蓮漏響丁東,三語煩君別異同。多劫頭燃難自求,片時目擊皆成空。厭聞韓子提雙烏,深喜莊生說二蟲、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風。”詩句中提到的“三語”指的就是如來所說的三種語,即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他完全沉浸在了清虛靜寂的世界之中。
通過這首詩,茶的韻味被提高到了道的層面,也就是清虛之境。
(3)中正——韓國茶道的精髓。18世紀末19世紀初,韓國“茶圣”草衣禪師確立了韓國茶道的精神體系。
草衣禪師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深深地體會了佛道兩家的玄妙,在領(lǐng)悟元曉大師的思想之上提出了中正是茶道的精髓。中正即不偏不倚、眾生平等、追思根源、回歸自然等,表現(xiàn)在茶事活動中就是在茶桌旁人人平等,無身份地位的差別,茶杯可以從左往下傳,且需要保證茶水均勻,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正的思想,以及在一杯茶前尊重每個人的韓國茶道內(nèi)涵。
2.韓國茶道禮儀
韓國茶禮從誕生、發(fā)展至今發(fā)生了不少變化,現(xiàn)如今的茶禮按照名茶類型可分為末茶法、餅茶法、錢茶法、葉茶法四大類。其中葉茶法較為多見,大致分為四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迎賓:來賓需按照年齡高低依次隨行;入座時要按照主在東、客在西的原則相對落座。
(2)溫茶具:疊好的茶巾要放在茶具的左側(cè);茶壺要用燒開的水預熱;溫茶杯時,水要平均倒入。
(3)沏茶:取茶葉的標準姿勢是左手持茶罐、右手持茶匙;茶沖泡好要按照從右至左的順序分茶湯,茶湯要分三次注入茶杯。
(4)品茶:品茶時,要用清淡的食物搭配。
英國茶道
1.英式茶道特點
英式茶道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不用太燙的開水泡茶。英國人會故意將剛煮沸的開水置于室溫下冷卻,再緩緩地沖入茶壺中,最后倒入杯中品飲,這時的茶水早已涼了。這樣可避免滾燙開水將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分解和破壞,也可避免過熱的茶水刺激口腔而引起相關(guān)疾病。
二是不讓茶水在茶壺中放置過久。英國人認為,浸泡時間過長的茶葉很可能會釋放出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zhì),故他們會在熱水沖入茶壺后的幾分鐘內(nèi)馬上將茶水倒入杯中品飲,使茶葉與茶水盡快分離,所喝的茶水也會清淡許多。
2.英式下午茶
在英國,下午茶是招待鄰居、朋友,甚至是商場會見朋友最理想的方式,是英國傳統(tǒng)的精華所在。但英國下午茶并沒有特別悠久的歷史,飲茶風俗直到17世紀60年代英王查爾斯二世時期才開始興盛起來。當時的人們用茶匙將茶葉投入茶壺中沖泡,然后倒入杯中,依據(jù)個人喜好加入牛奶和糖,攪拌均勻后即可飲用。最初女性們出于禮節(jié)需要使用碟子喝茶,后來改用無柄的小茶碗。之后瓷器工業(yè)日益發(fā)達,茶碗漸漸從無柄到有柄,于是演變成了茶杯,并設(shè)計了精美的裝飾。這時茶具已經(jīng)很齊全了,包括熱水壺、茶壺、茶碗、茶杯、廢水壺、茶托、奶杯、茶葉罐、糖罐、茶匙及其托盤、茶壺架十二件。
英國人品下午茶的茶具大多是陶瓷質(zhì)地,樣式精致典雅,并繪有精美的圖案,通常為英國植物與花卉等,給人以輕松優(yōu)雅的感覺。英式茶具通常都是成套并鑲有金邊的杯組,既美觀高雅又具有收藏價值。下午茶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杯、茶壺、茶匙、茶刀、熱水壺、砂糖壺、茶巾、濾勺、廣口瓶、餅干夾、放茶渣的碗、三層點心盤、保溫面罩、茶葉罐以及托盤。有些講究情趣的主人還會在托盤中間鋪上一層蕾絲托盤墊,然后再放上一段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每一處都體現(xiàn)著英國人對生活品質(zhì)的浪漫追求。

在茶的選用上,大吉嶺紅茶、伯爵茶是英國人的首選,傳統(tǒng)所用的火藥綠茶或錫蘭茶也會入選;點心則用三層瓷盤盛放,第一層多為三明治,第二層為傳統(tǒng)英式烤餅,第三層則為蛋糕及水果。點心放置如此講究,吃的時候也要遵循從下而上的順序。在服飾上,男士會身穿燕尾服、頭戴高帽、手持雨傘,盡顯紳士風度;女士則穿長袍、戴帽子,盡顯高貴優(yōu)雅。可以想象,在芳香濃郁的古典氛圍下盡情享用極品紅茶和精致點心是何等的閑暇和美妙,這就是英國優(yōu)雅悠閑“紅茶文化”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