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辭過——只有節(jié)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jié)儉”而昌盛

【原文】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1]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2]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3],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4],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斂于百姓。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5]怪也。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6]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

【注釋】

[1]陵阜:山丘。

[2]謹:通“僅”。

[3]役:上當有“以其常”三字。

[4]正:通“征”。

[5]辟:通“癖”,癖好。

[6]法象:效法模仿。

【譯文】

墨子說: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建造宮室之時,靠近山陵居住,或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濕,損害人體,所以圣王開始營造宮室。營造宮室的法則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免潮濕,四面的墻壁足以抵御風寒,屋頂足以防備霜雪雨露,宮墻的高度足以分隔內(nèi)外使男女有別——僅此而已。凡是勞民傷財而不能帶來更多好處的事情,是不會做的。按照常規(guī)分派勞役,修治城郭,那么百姓就雖勞苦但不至于傷害到根本;按照常規(guī)征收租稅,那么民眾雖有所耗費但不至于困苦。因為百姓所困苦的并不是這些,而是苦于橫征暴斂。所以圣王開始制造宮室,只為方便生活,并不是為了觀賞和享樂;開始創(chuàng)制衣服、腰帶、鞋子,只為便利身體,而不是為了特殊的癖好。所以,圣王自身很節(jié)儉,并且以此教導百姓,因而天下的民眾得以治理,財用得以充足。

而現(xiàn)在的君主,修造宮室卻與此不同。他們必定要向百姓橫征暴斂,強奪民眾的衣食之資用來營造宮室、臺榭曲折回轉的景觀,講究色彩和雕刻的裝飾。君王如此營造宮室,身邊的人也都效仿這種做法,因此國家的錢財就不足以應付兇年饑饉、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國家窮困而百姓也無法治理。國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愿其混亂,那么營造宮室就不能不注重節(jié)儉。

【原文】

古之民未知為衣服時,衣皮帶茭[1],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凊。圣王以為不中人之情,故作誨婦人,治絲麻,棞[2]布絹,以為民衣。為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足以為輕且暖;夏則絺绤[3]之中,足以為輕且凊[4],謹此則止。故圣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刻鏤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財,家足以待旱水兇饑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yǎng)之情,而不感于外也,是以其民儉而易治,其君用財節(jié)而易贍也。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業(yè),可行于天下矣。

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煗[5],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為身服,此非云益煗之情也。單[6]財勞力,畢歸之于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諫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jié)。

【注釋】

[1]茭:草繩。

[2]棞(kǔn):當為“稇”,編織。

[3]絺绤(chīxì):細葛布和粗葛布。

[4]凊(qìng):清涼,涼爽。

[5]煗(nuǎn):同“暖”。

[6]單:通“殫”,竭盡。

【譯文】

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做衣服的時候,穿著獸皮,系著草繩,冬天既不輕便又不暖和,夏天既不輕便又不涼爽。圣王認為這不符合人的本性,所以開始教女子生產(chǎn)絲麻、紡織布匹,用它們制作人們的衣服。制造衣服的法則是:冬天穿生絲麻制的衣服,只求其輕便而暖和;夏天穿葛制的衣服,只求其輕便而涼爽,僅此而已。所以圣人制作衣服只圖身體合適、肌膚舒適就夠了,并不是讓老百姓覺得好看。此時,堅車良馬沒有人認為貴重,雕刻文采沒有人知道欣賞,為什么呢?這是君主教導的結果。所以民眾的衣食財用,家家都足以防患水旱兇饑,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懂得自我供養(yǎng)的道理,不被外界所誘惑,所以民眾儉樸而容易治理,國君用財有節(jié)制而容易富足。國庫充實,足以應付非常的變故;兵甲武器不損壞,士民百姓不勞苦,足以征伐不順服的國家。所以可以稱霸天下。

而現(xiàn)在的君主,他們制造衣服卻與此不同:冬天的衣服輕便而暖和,夏天的衣服輕便而涼爽,這都已經(jīng)具備了,他們還要向百姓橫征暴斂,強奪民眾的衣食之資,用來做錦繡文采華麗的衣服,拿黃金做成衣帶鉤,拿珠玉做成佩飾,讓女工刺繡文采,讓男工裝飾雕刻,以此作為自己的衣服。這并非真的是為了更加暖和,耗盡錢財費了民力,都是為了無用之事。由此看來,他們做衣服不是為身體,而是圖好看。因此,民眾邪僻而難以治理,國君奢侈而難以進諫。以奢侈的國君統(tǒng)治邪僻的民眾,還希望國家不發(fā)生混亂,是不可能的。國君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混亂,那么制作衣服時就不可不節(jié)儉。

【原文】

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1]食而分處,故圣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養(yǎng)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jié),其自養(yǎng)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于百姓,以為美食芻豢[2],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則凍冰,夏則飾饐[3]。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食飲不可不節(jié)。

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圣王作為舟車,以便民之事。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故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并至,故為奸衺[4]。奸衺多則刑罰深[5],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舟車不可不節(jié)。

【注釋】

[1]素:當為“索”,索取,尋找。

[2]芻豢:指家畜家禽。

[3]飾饐(yì):指食物變壞變味。

[4]衺(xié):邪惡。

[5]深:深重,嚴厲。

【譯文】

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制作飲食時,為了尋找食物而分居各地,所以圣人教導男子耕耘種植,來作為百姓的食物。這些食物以供飲食的原則是,只求補氣益虛、強身飽腹就夠了。所以他們用財節(jié)省,自我節(jié)儉,因而百姓富足,國家安定。而現(xiàn)在卻不是這樣:向老百姓厚斂錢財,用來享受美味牛羊,蒸烤魚鱉,大國之君要有上百樣的菜,小國之君也有幾十種菜,面前擺放的食物達一丈見方,眼不能全看到,手不能都夠到,嘴也不能全嘗到,冬天結凍,夏天臭爛。國君這樣講究飲食,左右大臣都效法他。因此富貴的人奢侈,孤寡的人挨凍受餓。這樣一來,即使不希望國家混亂,也是不可能的。國君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其混亂,飲食就不可不節(jié)制。

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制造舟車時,重的東西搬不動,遠的地方去不了,所以圣王開始制造舟車,用以便利民事。他們制造舟車只求堅固輕便,可以運重物、行遠路,費用花得少,而好處很多,所以百姓樂于使用。所以法令不用催促而可推行,民眾不用勞苦而上面財用充足,所以百姓都來歸順他。而現(xiàn)在的君主制造舟車卻與此不同:舟車已經(jīng)堅固輕便了,他們還要向百姓橫征暴斂,用以裝飾舟車。在車上畫以文采,在舟上加以雕刻。讓女子廢棄紡織而去描繪文采,所以百姓受凍;讓男子脫離耕稼而去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國君這樣制造舟車,左右大臣都跟著仿效,所以民眾饑寒交迫,不得已而做奸邪之事。奸邪之事一多,刑罰必然苛重。刑罰一苛重,國家就會混亂。國君如果真的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混亂,制造舟車就不能不節(jié)制。

【原文】

凡回[1]于天地之間,包于四海之內(nèi),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雖至圣不能更也。何以知其然?圣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牝牡雌雄也。真天壤之情,雖有先王不能更也。雖上世至圣,必蓄私[2],不以傷行,故民無怨。宮無拘女[3],故天下無寡夫。內(nèi)無拘女,外無寡夫,故天下之民眾。當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君實欲民之眾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jié)。

凡此五者,圣人之所儉節(jié)也,小人之所淫佚也。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jié)。夫婦節(jié)而天地和,風雨節(jié)而五谷熟,衣服節(jié)而肌膚和。

【注釋】

[1]回:旋轉,輪回。

[2]蓄私:蓄養(yǎng)妾媵。

[3]拘女:指宮女。

【譯文】

凡周回于天地之間,包容于四海之內(nèi)的,天地萬物之稟性,陰陽的調(diào)和,一切都具備了,即使最偉大的圣人也不能更改。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圣人傳下的書記載說:天地稱作上下,四時稱作陰陽,人類分為男女,禽獸分為牝牡雌雄。天地間的真實情況就是這樣,即使有先世賢王也不能更改。即使上代至圣,一定都養(yǎng)有侍妾,但卻不因此損害他們的品行,所以民眾無怨。宮中沒有被強留的宮女,所以天下沒有鰥夫。宮內(nèi)沒有被強留的宮女,外無鰥夫,因而天下人口眾多。現(xiàn)在的國君蓄養(yǎng)侍妾,大國拘禁女子數(shù)千,小國也有數(shù)百,所以天下男子大多沒有妻子,女子多遭被留在宮中而沒有丈夫。男女錯失婚嫁的時機,所以人口減少。國君如果真想人口增多而厭惡人少,蓄養(yǎng)侍妾就不可不節(jié)制。

以上所說的五個方面,都是圣人所節(jié)儉而小人所奢侈放縱的。節(jié)儉的就昌盛,奢侈放縱的就滅亡,在這五個方面上不可不節(jié)制。男女婚嫁有節(jié)制,天地就和順;風調(diào)雨順,五谷就豐收;衣服有節(jié)制,身體肌膚就舒適。

【解析】

本篇主要通過對統(tǒng)治者為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的古今對照,批判當時統(tǒng)治者的奢侈生活。篇題所謂辭過,即要求時君改正這五個方面的過失。

作者從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六個方面來說明財力必須使用有度,應有所節(jié)制。作者也并不是全盤反對做這些事情,只是認為如果君王追求奢華享受,那么遠近之臣就會爭相效仿,這樣必將使百姓的負擔加重,生活更加窘迫。所以墨子認為,在百姓生活還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當時,君主和士大夫應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jié)儉而昌盛,否則必將引起百姓的不滿和反抗,從而使國家陷入混亂,嚴重的還會導致社稷不保,因此對此不能不有所節(jié)制。

通觀全篇內(nèi)容,此篇雖以《辭過》為名,但全篇所說的都是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均要注意節(jié)制,因此有的研究者認為這與《節(jié)用》上篇、中篇內(nèi)容十分相近,因而主張將此篇視為《節(jié)用》的下篇,讀者可以據(jù)此加以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鲜城| 鲁甸县| 固原市| 祁东县| 饶阳县| 克拉玛依市| 德江县| 滦平县| 台南县| 综艺| 读书| 鄂伦春自治旗| 漳浦县| 茶陵县| 忻城县| 长寿区| 闸北区| 岑溪市| 黔江区| 台安县| 明溪县| 汉寿县| 日照市| 崇仁县| 清河县| 舒兰市| 菏泽市| 鱼台县| 沙坪坝区| 浦北县| 绥化市| 平阳县| 南城县| 乌苏市| 昆明市| 天气| 牟定县| 杭州市| 乌苏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