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閱讀訓練法(暢銷升級版)
- 劉志華
- 2034字
- 2019-09-21 05:49:27
全腦快速閱讀的起源
現代快速閱讀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和國家,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起源于英國,有的認為是蘇聯,但速讀業界公認快速閱讀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美國。快速閱讀的出現顯然是與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關。20世紀40年代,為了適應20世紀初的“經濟巨浪”和“文化巨浪”的沖擊,社會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出版物猛增,出版速度加快,億萬讀者若還是依靠傳統的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的閱讀法進行閱讀,就會陷入茫茫書海之中,被信息浪潮所淹沒,所以快速閱讀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然而這僅僅是快速閱讀產生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并不是它的起因。從世界范圍看,眾多科學家和教育家雖然也認識到快速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其科研的進展在初期是很緩慢的,研究者并不知從何處著手。速讀取得突破性進展并確立最早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器材,卻是建立在一個意料之外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是當時的美國空軍提供的。
當時,美國空軍戰術專家面臨一個嚴峻的課題:許多駕駛員在飛行時不能及時辨別遠處的飛機,瞬間感知能力亟待提高。在生死攸關的空戰中,在這方面無能為力實在是個巨大的失利,將永遠失去戰斗的主動權。因此,空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著手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發明了一種叫作速視儀的裝置,讓敵機和友機的形象在屏幕上顯現的時間可長可短,尺寸可大可小。開始時,飛機圖像顯現的時間長,尺寸大,后來顯現的時間逐漸縮短,尺寸也逐漸縮小。他們驚奇地發現,當小得像一個斑點似的飛機圖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顯現時,經過訓練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來。
當閱讀教育學家們得知這一信息后,馬上意識到,這項技術是對全腦快速閱讀有重大意義的成果,并在此信息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研究,建立起現代速讀的雛形。他們決定把這一成果應用到快速閱讀訓練當中,并照貓畫虎地使用上述裝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顯現一個大字母在屏幕上,然后逐漸縮小字母大小并縮短顯現時間,直到屏幕上同時顯現出四個非常小的字母而顯現時間只有1/500秒時,受訓者仍可以辨認。這一結果證明,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內分辨12萬個字母,如果按每個單詞平均6個字母來計算,就相當于2萬個單詞;而當時美國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只有每分鐘200個單詞,僅僅只是受過訓練的人的1%。科學家和教育家們驚喜地發現,人類在閱讀速度方面的潛力是相當巨大的,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美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快速閱讀開始進入推廣階段。最初,是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開辦了第一期快速閱讀訓練班。在其帶動下,這種訓練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學校中普及,國家和各種基金會紛紛投資,集中一批專家學者專門進行研究和推廣,并創辦學校,出版專著,設立學位,使這一新學科很快形成并茁壯成長起來。同時世界各國先后競相仿效,開始進行快速閱讀的研究和訓練。目前,美國有專門研究和傳授快速閱讀的速讀學院,可以為學習者授予博士學位,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在快速閱讀訓練中發揮其作用,使訓練的過程更富于趣味性,也更易于見成效。
在美國,目前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快速閱讀課程,許多中小學校都把快速閱讀列入教學計劃,使學生盡早掌握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
克林頓與布什兩屆政府都投入巨資,進行兒童早期閱讀、青少年課外閱讀的研究開發。布什政府在一次社會調查中發現,美國孩子的閱讀能力達不到及格線的有一半以上。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2002年,布什總統提出了一項決議,并獲得了美國國會的通過:從2004—2008年,政府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投資50億美元,用于促進8~16歲的孩子廣泛地提高閱讀能力。
在英國,劍橋大學引進了哈佛的方法并加以改進,采用電影教學方式開辦成人快速閱讀訓練班。
在法國,1996年《快速閱讀課本》被定為教科書向全國發行;到20世紀70年代,快速閱讀學被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80年代初,法國在全國中小學推行“創造性閱讀法”。
在韓國,把速讀訓練效果推向每分鐘萬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積優異教學成果的是韓國速讀專家金龍鎮先生。韓國政府在1981年12月頒布的《私設講習法令》中,允許采用速讀課程作為教學科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速讀學院、速讀講所,并且舉行一年一度的“最佳速讀競賽大會”。在韓國,不論是政界、軍警、教師還是企業界的各種組織,一旦取得速讀講師的資格,工資就會提升。而成為專職速讀講師的人,其工資將比原來高出一倍。傳授快速閱讀的學校幾乎遍布所有城市,僅首爾就有幾十家。
在日本,速讀專家加古德次、蘆田獻之等分別從韓國、美國引進快速閱讀法,并組織團體,開辦學校,進行快速閱讀的研究與普及。
蘇聯也是開展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比較早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就出版了很多關于快速閱讀法的書籍。1966年,敖德薩的兩名研究人員用他們自己制造的閱讀加速器開始試驗快速閱讀法。1970年,代號“量子—700號”的試驗表明:經過一定時間訓練的人,閱讀速度能顯著提高。此后,快速閱讀實驗室、快速閱讀學校在蘇聯各地紛紛建立,把快速閱讀作為正式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取得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