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與識讀

(一)組合體的組成方式與表面連接關系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體組成的復雜形體稱為組合體。復雜形體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基本的形體按照一定的連接方式組合而成的。

1.組合體的組成方式 組合體的組成方式有切割和疊加兩種方式。常見的組合體則是這兩種方式的綜合,如圖2-12所示。

圖2-12 組合體的組成方式

2.表面連接關系 無論以何種方式構成組合體,其基本體的相鄰表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互關系,這種關系一般分為平行、相切、相交等情況。

(1)平行。所謂平行是指兩個基本體表面間同方向的相互關系。它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當兩個基本體的表面平齊時,兩表面為共面,因此,視圖上的兩個基本體之間無分界線,如圖2-13所示;而如果兩基本體的表面不平齊,則必須畫出它們的分界線,如圖2-14所示。

圖2-13平齊

圖2-14不平齊

(2)相切。兩基本體的表面相切時,一般情況下相切處無交線,如圖2-15所示。

圖2-15 相切

(3)相交。兩基本體的表面相交時,相交處應畫出交線(截交線、相貫線),如圖2-16所示。交線有平面與平面、平面與曲面、曲面與曲面相交等多種情況,將在第3章重點討論。

圖2-16 相交

3.形體分析法 形體分析法是解決組合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所謂形體分析法就是將組合體分解成若干部分,弄清楚各部分的形狀、組合方式、相對位置及表面連接關系,分別畫出各部分的投影,這種方法稱為形體分析法。形體分析法是指導畫圖、讀圖和尺寸標注的基本方法。

(二)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與尺寸標注

組合體的繪制與尺寸標注均建立在形體分析法的基礎上。下面通過兩個典型例題說明繪制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例2-1】如圖2-17(a)所示疊加型組合體,繪制該組合體的三視圖。

圖2-17 疊加型組合體的形體分析

形體分析

畫圖之前,首先應對組合體進行形體分析。如圖2-17(b)所示,該組合體由1凸臺、2軸承、3支承板、4底板及5肋板組成,為典型的疊加型組合體。表面連接關系:凸臺與軸承是兩個相互垂直相交的空心圓柱體,在外表面和內表面上都有相貫線;支承板、肋板和底板分別是不同形狀的平板,支承板的左、右側都與軸承的外圓柱面相切;肋板的左、右側面與軸承的外圓柱面相交;支承板的后壁與底板的后壁平齊;底板的頂面與支承板、肋板的底面相互重合。

如圖2-17(a)所示,B向投影組合體的主要表面或主要軸線放置在與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位置,并最能反映該組合體各部分形狀特征和位置特征,故確定其為主視圖方向。

作圖

1.作基準線 通常選擇在對稱面、主要端面、主要軸線等處作基準線。圖2-18(a)中,根據各視圖特征,確定以組合體軸線及后端面為畫圖基準線。

2.畫底稿 依次畫出各個基本體的三視圖。畫底稿時應注意以下三項。

(1)在畫各基本體的視圖時,應先畫主要形體,后畫次要形體,先畫可見的部分,后畫不可見的部分。如圖2-18所示,先畫軸承和底板,后畫支承板和肋板。

(2)畫每一基本體時,一般應該將三個視圖對應著一起畫。先畫反映實形或有特征的視圖,然后再根據“三等”關系畫出另外兩個視圖[如圖2-18(b)中軸承先畫主視圖,凸臺先畫俯視圖,支承板先畫主視圖等]。

(3)當畫到兩個形體相接時,要處理好鄰接處的關系,尤其要注意必須按投影關系正確地畫出平行、相切和相交處的投影,如圖2-18(d)中軸承與支承板相切,俯視圖、左視圖中支承板的前、后壁要畫到切點位置,且不畫切線的投影;又如圖2-18(e)所示,肋板與軸承相交,左視圖上要畫出交線的投影,畫圖易出錯,漏線情況往往出現在這些部位。

(4)畫底板上的圓角和圓柱孔,如圖2-18(f)所示。

3.檢查、加深 檢查底稿,改正錯誤,最后描深。

圖2-18 疊加型組合體三視圖的作圖步驟

【例2-2】如圖2-19(a)所示切割型組合體,繪制該組合體的三視圖。

分析

畫切割型組合體三視圖的步驟與畫疊加型組合體的基本相同,首先進行形體分析,其形成如圖2-19(b)所示。

圖2-19 切割型組合體

作圖

作圖是由一個簡單的投影開始,按切割的順序逐次畫完全圖。該切割型組合體的畫圖步驟如圖2-20所示。注意作圖時應先畫出切割面有積聚性的投影,再根據切割面與立體表面相交的情況畫出其他視圖。

圖2-20

圖2-20 切割型組合體三視圖的作圖步驟

【例2-3】分析如圖2-21所示組合體的三視圖,并進行尺寸標注。

組合體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是正確、齊全和清晰。正確即標注形式符合國家標注;齊全為尺寸不多余、不遺漏;清晰為突出特征、相對集中、布局合理。若要做到齊全和清晰,必須遵循形體分析法,依照畫圖順序進行標注。本題的尺寸標注方法和步驟如圖2-22所示。

圖2-21 組合體三視圖

圖2-22 疊加型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三)組合體三視圖的識讀

組合體的畫圖是將物體用正投影方法表達在平面上;讀圖則是根據已經畫出的視圖,通過形體分析和線面的投影分析,想象出物體的結構形狀。畫圖與讀圖是相輔相成的,讀圖是畫圖的逆過程。為了正確、迅速地讀懂視圖,必須掌握讀圖的基本要領和基本方法。

1.讀圖的基本要領

(1)明確視圖中的圖線和線框的含義。視圖中的每一條圖線可以是曲面的轉向輪廓線的投影,也可以是兩表面的交線的投影,還可以是面的積聚性投影;視圖中每個封閉線框,可以是物體上不同位置平面或曲面的投影,也可以是孔的投影。

(2)幾個視圖聯系起來讀圖。物體的形狀一般是通過幾個視圖來表達的,每個視圖只能反映機件一個方向的形狀,因此,僅由一個或兩個視圖往往不能唯一表達物體的形狀。讀圖時一般應以主視圖為中心,將幾個視圖聯系起來閱讀、分析和構思,才能弄清物體的形狀。

(3)要善于抓特征視圖。把物體的形狀特征及相對位置反映得最充分的那個視圖,稱為特征視圖。通常主視圖能較多地反映組合體整體的形狀特征。這里應注意,物體上的每一組成部分的特征,并非總是全部集中在主視圖上,如圖2-23所示支架是由四個形體疊加構成的,主視圖反映物體A、B的特征,俯視圖反映物體D的特征,左視圖反映物體C的特征。所以在讀圖時,要抓住反映特征較多的視圖。無論哪個視圖,只要形狀、特征有明顯之處,就應從該視圖入手進行分析,再配合其他視圖,就能比較快地想象出物體的形狀。

圖2-23 支架

2.讀圖的基本方法

(1)形體分析法。其主要用于疊加型組合體。以圖2-24所示軸承座為例,說明用形體分析法讀圖的方法步驟。

①看視圖,分線框。如圖2-24(a)所示,從主視圖入手,將主視圖分成四個線框。

②對投影,定形體。如圖2-24(b)、(c)、(d)所示,根據投影規律,找出各線框其他兩面的投影,并確定其形狀。

③綜合起來想整體。如圖2-24(e)、(f)所示,根據視圖分析各形體(或簡單立體)的相對位置和表面關系,綜合起來想整體。

圖2-24 軸承座的讀圖步驟

(2)線面分析法。其主要用于切割型組合體。以圖2-25所示壓塊為例,說明用線面分析法讀圖的方法步驟。

①確定物體的整體形狀——形體分析。由圖2-25(a)可以看出,壓塊三視圖的外形輪廓基本上都是有缺角或缺口的矩形,所以可以設想該壓塊是由中間帶一個階梯圓柱孔的長方體切割而成的。

②確定切割面的位置和面的形狀——線面分析。

從壓塊的外表看[圖2-25(a)],主視圖左上方的缺角是用正垂面切出來的;俯視圖左端的前后缺角分別是用兩個鉛垂面切出來的;左視圖下方前、后的缺角,則分別是用正平面和水平面切出來的。可見,壓塊的外形是一個長方體被幾個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形成的。在明確被切面的空間位置后,再根據平面的投影特性分清各切面的幾何形狀。

圖2-25 壓塊的讀圖步驟

當被切面為“垂直面”時,應從該平面投影積聚成直線的視圖出發,在其他兩視圖上找出對應的線框——邊數相等的類似形。由圖2-25(b)可知,主視圖中的斜線a′,在俯視圖中可以找出與其對應的梯形線框a,則左視圖中對應的投影也一定是梯形線框a′′,根據平面的投影特性可知,A面是一個正垂面。由圖2-25(c)可知,俯視圖中的斜線b,在主視圖、左視圖上找出與它對應的投影——七邊形b′、b′′,顯然,B面為一鉛垂面。

當被切面為“水平面”時,一般應從該平面投影積聚成直線的視圖出發,再在其他兩視圖上找出對應的投影——一線段和一平面圖形(反映該平面實形)。由圖2-25(d)可知,左視圖中直線c′′,找出C面的正面投影c′(一線段,圖中粗實線)和水平投影c(反映實形的梯形線框,為不可見),可知C面是水平面。由圖2-25(d)可知,左視圖中直線d′′,找出D面的正面投影d′(反映實形的矩形線框)和水平投影d(一線段,圖中虛線),可知D面是正平面。

③綜合想象其整體形狀。在看懂壓塊各切割面的空間位置和切割出的平面形狀后,還必須根據視圖分析面與面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而綜合想象出壓塊的整體形狀,其軸測圖如圖2-25(e)所示。

讀組合體的視圖常常是兩種方法并用,以形體分析法為主,線面分析法為輔。根據物體的兩個視圖補畫第三面視圖,也是培養讀圖和畫圖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勒泰市| 遵义县| 瑞丽市| 牟定县| 峡江县| 涞源县| 蒙城县| 广水市| 东安县| 横山县| 旌德县| 连城县| 五指山市| 汉阴县| 海原县| 安国市| 绥化市| 商河县| 昌乐县| 大庆市| 鄂温| 台北县| 禄丰县| 贞丰县| 保靖县| 凤庆县| 西乌珠穆沁旗| 承德县| 曲靖市| 甘孜县| 琼海市| 衡水市| 类乌齐县| 新郑市| 平度市| 枞阳县| 南京市| 崇文区| 江孜县| 固镇县|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