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上衣裁剪造型基礎

一、原型立體裁剪與制板

1.人臺準備

標號84或M碼,即身高160~163cm、胸圍84cm的中號人臺。標出原型的袖窿線、胸省線、肩省線、腰省線。這樣的三維“畫”法使教學要求統一,降低了操作難度,方便板型整理(圖1-39、圖1-40)。

2.衣身布樣準備

應用無紡坯布,前后連成一片,更直觀地顯示原型的構成原理。估算用料:長度為從SNP到WL之長,再在上下端各追加3cm縫份;衣身寬度為半胸圍大加放5~6cm的松量,前后再各加5cm縫邊。畫與人臺對應的縱向基準線:CF、CB;橫向基準線:BL、WL、背寬線,這些是立體裁剪及其樣板圖上的共用基準線,代表著坯布的經、緯紗向絲縷線與基準寬(度)、圍度線(要將無紡坯布看作有紗向的材料)。畫前、后、側中的引導線。在人臺兩BP之間繃上布條,這樣可使布樣在前中保持平整。別合布樣,固定CF(圖1-41)。

圖1-42

圖1-43

3.引導線的作用

畫在布樣上所有的線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在布樣由二維向三維轉變的過程中,造型面的形態、體型的起伏、內存空間量、結構的平衡度都能從引導線的走向表現出來。尤其是結構的平衡度,如果結構不平衡,此處的引導線會扭曲,牽扯出橫、斜褶。在造型方面,可隨款式需要設置引導線,使具體部位的操作有線可依,并從引導線的轉折、距離等變化來分析造型的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圖1-42)。

4.衣身

(1)使BP留有0.5cm的空間量固定。由前往后圍裹布樣,固定CB,CB要順應后背的上下落差,由背寬線起至腰圍線往內撇進0.7cm。固定側中引導線,整理成箱型狀態,松量要擺放均勻,前后轉折分明(圖1-43)。

圖1-44

圖1-45

圖1-46

(2)從上往下剪開側中引導線至BL。由BP往上推直布樣,使領口有0.2~0.3cm的松量,給鎖骨留出空間,在領口側旁下方固定,不使松量散開。裁剪領口,在SNP處固定,為使縫份不起皺,需剪開縫口,使之與頸脖貼順。裁剪肩縫,從肩頭往下,在腋側與BP之間,推出胸側轉折面,在腋側固定,前胸BL以上的浮余量推移至袖窿省縫線,捏縫胸省。裁剪前袖窿,標前肩縫(圖1-44)。

(3)理順背部布樣,在背寬處留0.2~0.3cm的松量,給斜方肌留出空間,裁剪領口,剪開縫口,在SNP處固定。在距SNP約4cm處將肩部留0.5cm的松量,其余的浮余量推往肩部。由后身中引導線外側的背寬線往上推直布樣,使后領口有0.2cm余量,捏縫出與公主線平行的肩省,后袖窿裁剪,重合肩縫(圖1-45)。

(4)將衣身的箱型輪廓轉變為合身型,對著側縫線捏1cm大的側縫省。將胸腰部的余量均勻地分向各腰省縫線上,在WL留1.5cm作為腰部空間量,其余捏縫為兩個腰省,腰省中心線必須垂直,再各部標線。撤去除CF、CB以外的固定樣衣的大頭針,檢查、調整樣衣的合體度與結構平衡狀態(圖1-46)。

圖1-47

圖1-48

圖1-49

(5)確認造型:CB、CF、側縫線垂直,BL、WL水平并與人臺基準線相對應,合體度適中(圖1-47)。

5.板型整理、組裝

(1)展開裁片,修剪縫口,各部位縫線用消失筆點影,省尖用“×”標記(圖1-48)。

(2)連點成線,畫順各部位;前后裁片、肩縫等對接部位連接圓順。本款采用無紡坯布作為材料,裁片可直接整理為樣板(圖1-49)。

(3)組裝,各縫位往后身折倒,大頭針蓋別各縫,呈45°傾斜,畫順WL(圖1-50)。

(4)衣身肩縫在人臺上蓋合,大頭針與肩縫呈90°垂直,窿門能伸得進4根手指為宜(圖1-51)。

圖1-50

圖1-51

圖1-52

圖1-53

6.衣袖制圖裁剪、裝袖,完成造型

(1)采用一片半袖結構,制圖法見圖4-10。裁剪袖樣,別合成袖筒。將袖底縫對準衣身側縫,別合一針,分向兩側裝合至不能再縫為止,然后將袖子擺正,上部袖山毛縫與袖窿重合,袖山吃勢要歸別均勻。仔細觀察裝袖效果,以順應手臂自然往前,袖山圓潤平服為好(圖1-52)。

(2)折光袖山毛縫,從外面用藏針法裝合(圖1-53)。

(3)樣衣展示(圖1-54)。

二、基礎型胸省轉移

圖1-55中的肩省、前中線省、胸腰省與原型的袖窿省同屬于胸省,只是位置不同而已。操作方式同袖窿?。涸趯⑵渌课唤Y構裁剪、固定下來以后,將胸部浮余量推向設定的部位捏縫成省,與平面裁剪比較,立體裁剪的胸省轉移具有直觀、方便的優點。

圖1-54

圖1-55

圖1-56

圖1-57

圖1-58

圖1-59

圖1-60

三、胸、腰省轉移的應用設計

應用胸、腰省量來創造時尚的造型。將胸、腰省量綜合,以多樣化的形式來表現,諸如分割線、褶裥、懸垂、擺幅放寬、隱形轉移空間松量等,圖1-56就包含了3種形式。

A款(圖1-56)

(1)人臺標線(略)固定CF,BP放松量0.5cm,將胸、腰的浮余量轉為腰?。▋墒『弦唬瑯诵赝芯€(圖1-57)。

(2)固定胸托,剪去多余毛邊,將省化成褶(圖1-58)。

(3)裝合下部布樣,上部開刀線部位要與胸托貼順銜接,剪開腰部毛邊,塑造胸側轉折面,腰部在轉折面上留松1.5cm,固定側縫,各部位標線(圖1-59),剪去布樣多余毛邊,組裝、確認效果(圖1-60)。

圖1-61

圖1-62

B款(圖1-56)

(1)人臺標線,本款為三面構成,左、右胸省都轉為右肩褶,左、右腰省都轉為左腋側褶。布樣準備,CF、BL與人臺基準線對準,胸圍放松量1cm,固定BL。從右BP始至左腋側縫固定(圖1-61)。

(2)胸省轉移。將BL以上浮余量(胸省量)在右肩歸聚成4個小褶,褶的方向對著左BP,理順布樣,剪去左胸多余縫邊(圖1-62)。

(3)腰省轉移。右肩褶、右袖窿裁剪。理順右腋側布樣,腰部浮余量(腰省量)往左側推移。將浮余量在左下部腋側縫上折成四個放射狀的褶,同時在腰部留2cm松量,理順右側轉折面(圖1-63)。

圖1-63

圖1-65

圖1-66

(4)各部裁剪、標線(圖1-64)。

(5)左腋側片布樣準備,裁剪、組裝左前腋側縫(圖1-65),右腋側片裁剪與此相同。

(6)組裝(圖1-66)。

圖1-64

圖1-70

圖1-67

圖1-68

圖1-69

C款(圖1-56)

(1)BL對準基準線固定,胸部浮余量推向肩端(圖1-67)。

(2)粗裁上部布樣,塑造胸側轉折面,捏縫肩省,剪開下部毛邊,下擺留1cm松量,余褶推往側縫,WL后段上翹。側縫浮余量分捏成2個省,省尖對BP,標各部結構線,剪去多余毛邊(圖1-68)。

(3)組裝,裝上滾邊及吊帶,3個省道襯托著轉折面,富有立體美(圖1-69)。

四、具體款式立體裁剪須知

將款式圖或效果圖掛在人臺左上方(圖1-70)。

讀解圖樣,分析款式造型、結構比例及面的構成;判斷各部位造型空間量、尺寸大小等。

樣衣立體裁剪的一系列過程可參考原型裁剪。為了節省篇幅,重點突出立體造型技能,后面對于人臺、布樣準備、板型以及一些容易理解的操作部分有所簡略。

思考、技能訓練題

1.立裁人臺標線,用雙股牛仔線絎縫基準線,保持橫平豎直,針距均勻細密,抽縫緊實,針距不宜過長,以免操作時被剪斷。

2.利用原型裁剪,多做胸、腰省轉移和基礎型內存空間與結構平衡的練習,初步了解立體裁剪技術。

3.松量不足、面與面之間的轉折不順暢,與結構不平衡有怎樣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化县| 深水埗区| 濮阳县| 沙湾县| 谷城县| 囊谦县| 邵东县| 于都县| 客服| 南川市| 碌曲县| 竹溪县| 房山区| 喀喇沁旗| 霞浦县| 共和县| 沂南县| 金华市| 平罗县| 梧州市| 咸宁市| 三原县| 十堰市| 巢湖市| 若羌县| 太康县| 泽库县| 双牌县| 班玛县| 射阳县| 河北区| 阜城县| 开鲁县| 高青县| 昭通市| 东兰县| 新竹县| 安阳市| 江永县| 遵义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