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緒論

從13世紀起,歐洲服裝開始展現三維造型意識,出現了藤編的人臺,將面料直接覆蓋在上面——立體裁剪。時至今日,立體裁剪已是服裝設計與制板的重要手段,被國際稱為“最科學的高級裁剪技術”;服裝界視立體裁剪為企業競爭與品牌升級的核心技術,行業考評、招聘設計師與板型師的一道門檻。

一、立體裁剪是服飾造型設計的重要手段

設計師們掌握了立體裁剪技術,在品牌形象策劃、終端門店櫥窗陳列及走秀服裝等一攬子裝潢門面的工程里面就游刃有余,研發新款更是大有用武之地。立體裁剪與效果圖設計不同:效果圖表達的是設計構思,立體裁剪則是構思的物化,兩者結合,達到紙面設計與實際效果的協調統一。立體裁剪又能完善、升華設計主題,直接在人臺上展開材料,不斷激發靈感,猶如進入自由的殿堂,隨心所欲塑型,直觀地了解服裝結構狀態,邊裁剪、邊調整,得心應手地調整結構細節。無論古典高雅還是前衛夸張,全在剪刀下見功夫,某些難以想象的造型效果就此誕生。

一般來說,效果圖設計之后的物化表現要借他人之手來完成,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相差甚遠,一改再改之后,結果還是只能勉強將就,這樣的狀況在公司里屢見不鮮。如果設計師會立體裁剪,此類無奈之事便大大減少,設計師若能判斷出癥結所在,與板型師、樣衣工溝通,改出或自己動手改成所要的效果。有這么一位服裝設計教授,曾經有幸在已故日本著名設計師君島一郎身邊工作了一年,親眼目睹君島一郎直接將面料擺在人臺上立體設計,快速高效,他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本領:凡他人解決不了的板型難題,到他那里就立即化解。

圖1-2

立體裁剪又是一門綜合型工程技術,設計師能從立體裁剪實踐中得到相關的知識應用與技能鍛煉,造型過程中要與人體、材料、板型及縫制工藝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相聯系,如懸垂造型設計,立體裁剪的板型細部的刻畫不可能很精確,就要借用平面裁剪來完善,由此促進了對于平面裁剪的認識,從而成為知其意而明其理,具有專而博素養的設計師。我們從下面的例子可以窺見立體裁剪對于設計師的影響:

發明了“斜裁法”(Bias cutting)的瑪德琳·維奧內(Madeleine Vionnet)就習慣采用小人臺設計服裝[圖1-1(a)],在小人臺上試探設計的可能性,快速造型,這一方法至今都值得我們的設計師效仿[1∶2的仿真小人臺,圖1-1(b)]。

圖1-1

時裝設計超級天才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來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回顧展時,就在展廳入口的正中央陳列了二十幾款由他親自裁剪的白坯布造型,意思是設計就從這里開始。

“最偉大的服裝創造家”三宅一生(Issey Miyake)認為立體裁剪是他的創造系統中的一個鏈環,他與面料設計師聯手推出立體派褶裥(Pleats),創造了材料本身的立體型自由空間,平面、立體,多重結構在造型中碰撞(圖1-2),繪出了現代服飾的斑斕篇章。

“布料魔術師”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開創了一代前衛造型。他年輕時在文化學院的一次立體裁剪講座(圖1-3),激起了臺下一個學生,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高田賢三(Kenzo)學習立體裁剪的熱情,后來他去了法國,在巴黎一家公司里每天立體裁剪加制板1~2款,長達半年之久!大師的功夫便是這樣練成的!

圖1-3

圖1-4

圖1-5

嫻熟的立體操作技能最終成了本能,設計大師瓦倫蒂諾(Valentino)就將剪刀與大頭針隨身攜帶,直接用面料在人臺上設計創作(圖1-4)。

二、立體裁剪是得到一副優秀樣板的有效途徑

從造型本質分析,各式各樣的時裝都是以人體作為空間的包裝。這種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間變化,正是形成流行的關鍵。板型師的職能是通過對人體(人臺)與服裝面料之間空間大小的把握,制成具有不同空間量的款式樣板。

產品要能適合市場,板型十分關鍵。優秀的樣板所包含的空間量,能將外觀造型形態表達得恰到好處,在服裝與人體之間構成一個合適的空間,機能性強,覆蓋率高,內外都能讓著裝者感到滿意。運用立體裁剪的目的正是“構成一個合適的空間,得到一副優秀的樣板”。

因此,企業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核心技術的競爭力,立體裁剪是一記重拳!

立體裁剪免去了將立體化為平面的解析過程,直接在人臺體表作模擬式造型,對于復雜難裁的結構,都能理清頭緒,進行裁剪,幾乎是各種式樣無所不能。立體裁剪跨越了結構與工藝界限,始終處在著裝狀態之下,對空間品質的調控有直觀的優勢,能從不同視角對樣衣進行推敲,從輪廓塑型到內部空間的分分毫毫都能隨時調整,直至完美。

立體裁剪還有的一個功能是優化平面裁剪的板型,著者在公司常如此操作:將樣板從CAD輸出,用透明膠粘合為紙型衣,掛在人臺上(圖1-5),既能對于廓型、結構一目了然,同時對于弊病也能明察秋毫,因為紙是藏不住瑕疵的,調整也比較方便。使用這種方法不僅僅使公司的板型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還能促進板型師對于板型構成原理的認知,提升打板水平。

板型歷來是服裝品牌內在品質的一大較量,因此公司對于板型師的立體裁剪技能的期望值很高,一些大公司招聘高級板型師,要通過立體裁剪考試來決定錄用與否。立體裁剪的造型方法自有一套規則,不下一定的功夫是學不下來的,目前國內服裝企業非常匱乏具有立體裁剪技術的人才。

立體裁剪是一門綜合型工程技術,需要有平面裁剪、縫制工藝等基礎,基礎學習要有量才有質,如中法艾蒙時尚教育(ESMOD北京)的學生,在三年中要縫制服裝40多件。ESMOD前校長尼爾斯(Nils-Christian Ihlen-Hansen)在北京作立體裁剪培訓(圖1-6)。實事求是地說,我們許多學校的學生在縫制服裝數量上只有他們的1/10。最為關鍵的是:立體裁剪需要經過規范化、嚴格、較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能獲得必要的造型技能。意大利科菲亞高級時裝及造型藝術國際學院是歐洲培養高級服裝設計師的搖籃。新生進校后就得到一個自己體型的人臺,被院長喬萬尼比喻為人的又一個手指(圖1-7)。單是領、袖設計就要在上面操練三個月,其設計課過程是:構思草圖,選用面料,用專用紙進行立體裁剪,在設計老師輔導和嚴格要求下修改完善造型,最后按此畫出效果圖。我們的現狀與此比較相差甚遠,職業技術教學要跟上時代,現行的教學體制必須首先進行改革。

圖1-6

圖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新竹县| 呼和浩特市| 莲花县| 皮山县| 遵化市| 全椒县| 万盛区| 新竹县| 曲阳县| 靖江市| 扎兰屯市| 炎陵县| 工布江达县| 石台县| 濮阳市| 保靖县| 余江县| 丰县| 眉山市| 黄梅县| 桐乡市| 湟源县| 自治县| 吴旗县| 平昌县| 奉化市| 禄丰县| 康平县| 伊吾县| 夹江县| 塔河县| 宜君县| 霍邱县| 汝城县| 义马市| 昌都县| 孙吴县| 嘉祥县| 武清区|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