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項目二 掃描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管理

任務2 如何實施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

知識目標

1.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職能;

2.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控制的職能;

3.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能力目標

1.能對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進行分析;

2.能運用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任務導航

任務2 如何實施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

2.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概述

2.1.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組成

2.1.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原則

2.1.3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類型

2.1.4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

2.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與控制

2.2.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

2.2.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核定

2.2.3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綜合平衡

2.2.4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制訂

2.2.5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控制

情景導入

將時尚深入骨髓的百麗生產模式

對于百麗來說,僅自產自銷的鞋子,年銷售額就可達30億多人民幣,而代理的知名品牌,年銷售額更可達50億多人民幣。在同行的紡織服裝企業中,連續六年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百麗將時尚深入骨髓的生產模式,是其成功的秘訣所在。

首先,是他們的廣告。一般紡織服裝企業的宣傳廣告是掛在商場里,而百麗的宣傳廣告首選地是生產工廠。他們每年會把設計出來的最新款式的產品宣傳圖片掛在工廠里,讓工人們了解到,他們在生產產品的同時,也是在創造“美”。其次,是采用小生產流水線混合生產。百麗的工廠,一個訂單,盡管產品的款式不同,仍放到一個生產線上混合生產,大大加快了整個速度。銷售公司拿到訂單,如果要求百麗生產5000件,但百麗只生產其中的50%,其余的一律補貨生產。再者,取消成品倉庫。一般企業拿貨配貨是到成品倉庫去,而百麗直接取消了成品倉庫,車間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裝箱發貨,大大降低了庫存成本。第四,采用三天的滾動式計劃。車間采取三天內就要把產品生產出來,第四天就可進行補貨生產,大大加快了生產速度。此外,百麗擁有眾多的時尚設計師。百麗立志要做時尚的追求者,絕不做時尚的抄襲者,所以他們的設計師經常到國外去尋找潮流和時尚靈感。目前,百麗有兩百多名設計師,他們分布在法國、意大利的各個工作室,每年都會設計出一定量的時尚設計作品以供工廠生產。因此,百麗在設計方面的能力非常強大,同時也非常時尚。

想一想

百麗為什么會成功?百麗的生產管理有何特色?什么是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如何進行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組織,以及對生產計劃實施與控制等?通過下面的學習,你將找到答案。

2.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概述

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是指從準備生產該種紡織服裝產品開始,經過各種生產形成合格產品的過程。它的基本內容是人的勞動過程,具體到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主要體現在作業人員運用紡織服裝機械設備和各種器具,直接或間接作用于紡織服裝材料(如紗線、面、輔料等)加工對象,通過紡織、裁剪、縫紉、整燙、包裝等一系列勞動加工形成紡織服裝產品的全部過程。

2.1.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組成

由于紡織服裝產品結構和工藝特點的不同,不同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形式也不盡相同。但不論哪一種生產過程形式,按照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各個階段所起的不同作用,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過程

準備過程,即生產技術準備過程,是指紡織服裝產品投產前所做的各項技術準備工作。例如,紡織服裝產品的設計、工藝準備、標準化工作、定額工作、勞動組織調整、設備布置和人員培訓等。

(2)基本過程

基本過程,即基本生產過程,是指把勞動對象直接進行工藝加工,最后形成紡織服裝企業基本產品的過程。例如,紡織服裝生產中的織布、排料、裁剪、縫制等。

紡織服裝企業的基本生產過程,按照工藝加工的性質,可劃分為若干相互聯系的生產階段(即局部生產過程)。例如,服裝企業的基本生產過程,一般分為三個工藝階段:裁剪、縫制、整燙階段。每個生產階段又可按勞動分工和使用的設備、工具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工種和工序。工序,是組成紡織服裝生產階段的基本生產單位,指在一個工作地上,由一個或一組工人,對一定的勞動對象連續進行的生產活動。工序是構成作業系列(流水線)分工上的單元,通常操作人員個人接受生產的范圍,可以作為最小的工序單元。每一工序又由若干操作組成,每項操作又由若干動作組成。工序既是組織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基本環節,又是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檢驗,以及制訂工時定額和工藝規則的基本單位。

(3)輔助過程

輔助過程,即輔助生產過程,是指為保證紡織服裝企業基本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所需的各種紡織服裝輔助產品的生產過程及輔助性生產活動。例如,紡織服裝設備維修、紡織服裝包裝材料加工等工作。

(4)服務過程

服務過程,即生產服務過程,是指為紡織服裝企業基本生產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服務提供的各種生產服務活動。例如,紡織服裝企業中的面、輔材料的采購和供應,原材料半成品、生產設備、器具等的保管與收發,紡織服裝產品的運輸等工作。

總之,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四個階段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準備過程是前提,基本過程是主體和核心,輔助過程與服務過程是圍繞著基本過程進行的,并且每個紡織服裝企業都包括上述生產過程的四個階段。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過程,如圖2-1所示。

圖2-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

2.1.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原則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是指將各生產要素以最佳方式結合起來,對紡織服裝生產的各個階段、環節、工序進行合理安排,使其形成一個協調的系統。而合理組織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的目的,是要使紡織服裝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流程最短,時間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及設備能充分發揮作用,經濟效益達到最佳。故此,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連續性

連續性,即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是指紡織服裝產品在生產過程的各個工藝階段和各個工序的流程中,始終處于運動狀態,消除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停頓和等待時間,以充分利用紡織服裝機器設備和勞動力,縮短生產周期,加速資金運轉,減少損耗。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施布置合理、合理地組織紡織服裝生產、制訂有效的紡織服裝生產計劃等,都有助于提高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2)平行性

平行性,是指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各道工序實行平行作業,像紡織服裝產品各個零部件的平行生產(如領、袖、口袋等的制作)和各工藝階段的平行生產(如裁剪、縫制、鎖釘、整燙、包裝等)。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平行性,是紡織服裝生產過程連續性的必要條件,只有組織平行交叉作業,才能真正達到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連續不斷。

(3)協調性

協調性,又稱比例性,是指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各工藝階段、各工序之間,在生產能力以及各工種工人的配置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以適合紡織服裝生產要求,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保證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在實際工作中,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比例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工藝流程的改進、紡織服裝產品結構的變化、外部協作關系的改變(例如自制變為外購),以及員工技術水平的提高等,都會使紡織服裝生產能力發生變化,從而使原有的比例關系發生改變,所以要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各種不協調的比例,以保障紡織服裝生產正常有序的進行。

(4)均衡性

均衡性,又稱節奏性,是指紡織服裝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能有節奏地進行生產,保證在相等的一段時間內完成的產量大致相等或穩步增長,避免前松后緊、時松時緊的現象。

均衡地進行紡織服裝生產,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紡織服裝產品積壓和各種浪費損失,提高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減少在制品的占用,并有利于安全生產。要實現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均衡性,必須保持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協調性,加強紡織服裝生產計劃管理,同時要搞好紡織服裝生產技術準備工作。

(5)適應性

適應性,是指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要能適應市場需要的變化,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現代紡織服裝企業所面臨的嚴重挑戰之一,就是紡織服裝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紡織服裝企業不斷地對紡織服裝產品進行更新換代,FMS系統及JIT生產方式的出現,使紡織服裝產品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又使紡織服裝生產系統具有較高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同時也提高了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適應性和準時性。

以上五項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基本原則,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制約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協調性、平行性和適應性保證了生產連續性,而過程組織的協調性、平行性和連續性又為實現生產的均衡性提供了基礎和前提。

2.1.3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類型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類型,是影響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主要因素,也是設計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系統首先要確定的重要事項。由于各個紡織服裝企業的產品結構、生產方法、設備條件、生產規模、專業化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生產過程的組織也不相同。紡織服裝生產可根據產品種類、批量的大小和產品規格的要求等條件,確定最佳的工序組合、產品流程及機器設備的配置等方法。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類型,一般有如下劃分。

(1)按接受生產任務的方式分

按紡織服裝企業接受生產任務的方式,可以分為訂貨型生產和預測型生產兩種生產類型。

①訂貨型生產。是指按客戶的訂單進行紡織服裝生產。紡織服裝企業生產出的成品在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和交貨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需按合約規定按時、按量、按質交貨。客戶可能對紡織服裝產品提出各種要求,經過協商,以協議或合同的形式確認對產品性能、質量、數量和交貨期的要求,然后紡織服裝企業組織設計和生產。此類型生產的紡織服裝企業在接到訂單之前,不儲存任何產品。當接到訂單后,企業再根據要求,在規定的期限內去采購物料,并完成紡織服裝生產。或者由客戶提供紡織服裝生產所需的全部物料,企業只負責生產。這種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特點是“以銷定產”,不會出現產品過剩(產品庫存)的現象,但工作量不穩定。其生產管理的重點是“抓交貨期”,按“期”組織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各環節的銜接平衡,保證如期交貨。此種生產類型的優點是:投資少、風險小、適應性強、占用場地少。其缺點是:利潤低、競爭能力小、不能承接特殊加急訂單。

②預測型生產。也稱儲備生產,這種生產類型需對市場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紡織服裝的款式、面料、顏色等都應符合市場的要求,由紡織服裝生產企業自行決定產品款式、規格、數量的生產。紡織服裝企業一般會根據上一年銷售情況和市場預測,已經準備好部分原材料,當通過訂貨會接到訂單后,就可以立即組織紡織服裝生產。預測型生產的特點是“以產定銷”,所以工作量穩定在一定的生產水準,但若預測失誤,將會產生庫存和資金積壓。其生產管理的重點是抓“供”“產”“銷”之間的銜接,按“量”組織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各環節之間的平衡,保證全面完成任務。

(2)按生產產品的數量和品種分

按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產品的數量和品種數,可分為大批量生產、中批量生產和小批量生產三種生產類型。

①大批量生產。是紡織服裝產品的產量大,而品種少(經常是一種或類似的幾種),紡織服裝生產條件穩定,每個工作地完成的工作是固定的幾道工序,由于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使用高效率的專業設備,像電腦開袋機等,容易掌握操作技術,因此,需要員工的專業水平及操作熟練程度高。紡織服裝生產車間采用流水線的生產組織形式,生產流程的編制精確、合理。

②中批量生產。是紡織服裝品種較多,每種產品有一定的數量,各種紡織服裝產品在生產期內成批的輪番生產,大多數工作地要完成多道工序。當款式變換時,各工作地上的設備需隨之相應調整,變換越頻繁,工作調整的次數就越多,紡織服裝生產線適應這種變換就越困難,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品質就越不穩定。

③小批量生產。是紡織服裝產品品種較多,每種產品的產量又很少,工作場地專業化程度較低,紡織服裝生產不穩定,款式基本不重復,每種紡織服裝產品只生產一次就不再生產,或短期內不再生產,所以生產多采用通用的設備和工藝裝備。這種生產類型要求員工的技術水平較高,掌握的紡織服裝生產知識較廣,才能靈活地適應頻繁的款式變化。

紡織服裝企業不同的生產類型,對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有顯著的影響,如表2-1所示。

表2-1 紡織服裝企業不同生產類型的特點

紡織服裝企業這三種基本生產類型,與前述兩種生產類型的關系,如圖2-2所示。

圖2-2 紡織服裝企業幾種生產類型之間的關系

2.1.4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基本內容,是空間組織和時間組織,任何生產過程必須占有一定空間,在空間上需要哪些生產環節,這些環節之間如何配合,才能實現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目的,這就是生產過程的空間組織。同時,任何生產過程也必須占有一定時間,在時間上需要這些環節之間如何密切配合、相互銜接,才能盡快生產出紡織服裝產品,這就是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這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1)空間組織

紡織服裝生產的空間組織,主要是要正確確定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在空間的運動形式,即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各階段、各工序在空間的分布和原材料、半成品的運輸路線,并根據紡織服裝企業生產和管理的需要,研究紡織服裝企業內部必須設置的生產單位,以及按什么布置形式來組織紡織服裝生產的問題。

①總體布局。即工廠的總體布局,要根據廠址和廠區的環境,把紡織服裝工廠的各個部門、單位進行合理配置,使之成為一個符合紡織服裝生產和管理要求的有機整體。這里不僅要確定各生產車間、管理部門、服務部門的位置,還要考慮各種通道和管線的布局,同時要留出必要的場地,以滿足消防、綠化及生產發展的需要。

由于工廠的總體布局將長期影響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時要注意下列原則:一是合理劃分廠區,按不同功用和性質,把同類生產車間和建筑物布置在一個區域內。例如,統一供汽的縫制、整燙車間應在離鍋爐房較近的地方,滿足用汽需要。二是紡織服裝工廠的廠房、設施和其他建筑物,應根據紡織服裝生產需要合理安排,使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運輸路線盡可能縮短,避免和減少交叉和往返運輸,以縮短生產周期,節約生產費用。三是布置應盡可能緊湊,以減少工廠占地面積,節約投資和生產費用。四是考慮紡織服裝企業未來發展,工廠總平面布置應有預留地,并盡可能縮小一期建廠用地范圍和縮短生產路線長度,以減少用地開拓費用和生產費用。五是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運輸條件,包括鐵路、公路、水路等。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流向和運輸系統的配置,應滿足貨物運輸路線的要求,保證物料輸入和產品輸出的方便。六是考慮員工的生活設施與環境的協調。注意廠區的綠化、美化,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同時為員工留出面積不低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設施范圍,例如,廁所、更衣室、食堂等。

②組織形式。即紡織服裝企業生產單位的組織形式,是指確定各項基本工作、輔助工段、生產服務部門及工作地(設備)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運輸路線,它決定著紡織服裝企業內部的生產分工和協作關系,決定著工藝過程的流向以及原材料、在制品在廠內的運輸路線等。它對于工廠總平面布置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紡織服裝企業管理工作和經濟效益也有影響。

紡織服裝企業內部生產單位的設置,可按三條原則來組織。一是按工藝原則設置。車間是完成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工藝的一部分,或者只承擔一定相同工藝的一種專業化組織。例如,紡織服裝廠按裁剪、縫紉、鎖釘、整燙、包裝等工藝種類,來劃分生產區域,通常稱之為專業化車間生產。按工藝原則組織車間的優點是:相同或相似的設備集中在一起,能充分利用設備能力和場地;工藝上專業化程度高,便于管理;組織靈活,對產品變化的適應性強。其缺點是:產品加工線路較長、運輸點多,物品搬運的輔助勞動量大;生產過程中停留、等待時間多,在制品多,生產周期長,占用資金多;各生產單位之間協作關系較多,管理工作量較大。二是按對象原則設置。即按紡織服裝產品品種劃分生產區域,也就是一個產品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工藝過程,集中在一個生產區域內進行,通常稱之為封閉式車間生產。按對象原則組織車間的優點是:可縮短加工路線,減少物品搬運的輔助勞動;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中斷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可簡化各專業車間之間的協作,便于生產管理。其缺點是:設備布局相對比較固定,對產品變化的適應性較差;在生產任務不飽和時,不能充分利用設備和工作場地。三是按綜合原則設置。綜合運用工藝專業化和對象專業化原則來建立生產系統,根據紡織服裝企業工藝的需要,按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在一個紡織服裝企業內部或在車間內部,合理運用上述兩種布置原則,綜合兩者優點,充分利用和發揮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能力。

③生產線及配置。紡織服裝企業成衣化生產采用分工序流水作業的形式,它能起到合理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流水線(或流水生產),是指在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按照規定的生產路線和速度,像流水一樣均勻不斷地進行生產,直到生產出紡織服裝成品的生產組織形式。流水生產線的基本特點是:工作地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工作地按工序先后排列,生產連續性較高;產品按一定節拍投入和產出,生產均衡;流水線上各工序生產能力均衡而且成比例;在制品在工序間單向流動,能節約大量運輸工作和費用。

紡織服裝產品多種多樣,紡織服裝生產線的組織也是靈活多變的,但其基本形式是不變的,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模塊式流水線,也稱為小組式流水線。即按紡織服裝的各部件(像領、袖、兜、大身等)將縫紉操作人員分成小組,衣片采用手遞手的傳輸方式,組與組之間沒有聯系,各模塊完成各自相應的組件。模塊式流水線的優點:一方面機臺組織靈活,可根據紡織服裝生產款式的要求,很方便地變換模塊結構與模塊的機臺組合;另一方面在各模塊中采用多工序操作,操作員工在第一工序接取縫活后,直到最后一個工序完成,大大縮短了在制品的傳遞路線和時間,也省去了其間取活、放活的輔助時間;此外系統工時平衡簡單、容易,有關工序可穿插安排,工位時間利用率高,生產調度較方便等。其缺點是:車間的整體布局略顯零亂。二是課桌式流水線。它是一種較傳統的生產組合方式,即按制作紡織服裝的工序流程順序排列工位和設備,每個工位完成一道工序,各工位順序協作完成整件紡織服裝產品。與模塊式流水線相比較,課桌式流水線的特點是:一方面機臺設置較為固定,適合于款式變化較小、工藝較為簡單、工序少、批量較大紡織服裝的生產;另一方面機工、輔工原則上安排在流水臺兩側,各工位協作生產,可能產生在制品在相同工位上重復傳遞或倒流現象,生產周期加長;此外就是機臺排列整齊,空間利用率高。

以上是生產線組合的最基本形式,但并不是絕對相互獨立的,隨著紡織服裝科技的發展,為滿足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現在的紡織服裝企業更多的是將上述兩種形式靈活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更為先進的生產系統。

紡織服裝企業在配置機器設備時,應考慮的問題:一是要明確劃分生產線的主流和支流,人、物、生產信息的移動應取最短的距離,盡量避免交叉、倒流現象;二是機臺配置應具有較大的靈活適應性,不應因產品款式、工藝的變化,而發生設備配置混亂及需要再次調整設備位置;三是合理留放空間,以保證物料堆放、作業人員操作動作為最佳,同時保證運輸通道的暢通;四是便于管理和產品檢驗。

機器設備的布局從理論上講,希望采用沒有傳遞距離的配置方法,然而在實際生產中,即便是很小一個細節上的變化都可能使整個布局發生變化,從而使傳遞距離和時間大幅度增加,生產效率下降。故此,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部門應明確自己的生產結構,確定相對穩定的基本配置,結合有融通性的其他配置,使紡織服裝生產順暢。

(2)時間組織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是要使員工在各車間之間、工段之間、工作地之間的工作在時間上相互配合和銜接,最大限度地提高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節奏性,以達到提高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縮短生產周期、增加產量、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紡織服裝產品成本的目的。任何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在制品的移動方式因其產量及生產工藝的不同而不同,從而導致其生產周期的不同。一般批量生產產品的移動方式有三種:

①順序移動方式。是指紡織服裝產品在各道工序之間是整批移動,即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之后,才整批轉送到下道工序加工。這種移動方式的優點是:一批紡織服裝產品集中連續加工,集中運輸,成批順序移動,有利于減少設備的調整時間,便于組織。缺點是:生產過程的時間最長,而在產品變化中易產生停頓、待工及在制品待加工、待運輸現象。

在順序移動方式下,每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同本批產品的數量和每道工序的生產時間成正比。一批紡織服裝產品在順序移動方式下的生產周期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s——順序移動方式下的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

Tm——m道工序的生產時間之和;

n——產品的批量;

ti——第i道工序的生產時間;

m——工序的總數。

例1 京華紡織服裝公司有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件數n=10,該產品在各道工序上生產的時間為t1=10min,t2=6min,t3=12min,t4=4min。問:這批紡織服裝產品在順序移動方式下的生產周期是多少?

解:根據公式(2-1)得:

Ts=Tm=10×(10+6+12+4)=320(min)

因此,這批紡織服裝產品在順序移動方式下的生產周期是320min。

②平行移動方式。是指每件紡織服裝產品在前道工序生產完畢后,立即轉移到下道工序繼續生產,在制品在各道工序之間是逐個運輸的,一批紡織服裝產品在各道工序上的生產時間是平行的。

平行移動方式生產周期短,生產過程中不存在待運輸情況,有利于減少設備調整,但當各道工序的單件作業時間不同時,設備有零散的等待生產現象,且運輸頻繁,不利于提高功效,組織較為復雜,適用于批量較小,工序單件作業時間較長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

在平行移動方式下,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b——平行移動方式下的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

tc——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工序中最長的工序時間。

例2 按上例的已知條件,問:在平行移動方式下,這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是多少?

解:根據公式(2-2)得:

Tb=(10+6+12+4)+(10-1)×12=140(min)

故此,在平行移動方式下,這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是140min。

③平行順序移動方式。是指在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的各道工序中,采取不同的移動方式,有些工序必須各自單獨移動,有些工序則整批移動,以保證下道工序對該批產品連續不斷地進行生產。這種移動方式是前兩種移動方式的結合。

平行順序移動方式既考慮了相鄰工序的生產時間盡量重合,以縮短生產周期,又保持了該紡織服裝產品在各道工序的順序連續生產。當前道工序工時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時,則生產按平行移動方式進行;當前道工序工時大于后道工序工時時,則應使前道工序生產的零部件數能保證后道工序連續生產時,再將這些完成的零部件一起轉入后道工序。

在平行順序移動方式下,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bc——平行順序移動方式下的一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

tw——每相鄰兩工序間較短的工序時間。

例3 按上例的已知條件,問:在平行順序移動方式下,這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是多少?

解:根據公式(2-3)得:

Tbc=10×(10+6+12+4)-(10-1)×(6+6+4)=176(min)

所以在平行順序移動方式下,這批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周期是176min。

綜上所述,在以上三種不同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形式中,就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周期的長短來說,順序移動方式最長,平行順序移動方式次之,平行移動方式最短;就生產的連續性來說,順序移動方式和平行順序移動方式都能保證生產的連續性,而在平行移動方式下會出現生產工作的間斷。通常平行順序移動方式是一種較好的紡織服裝生產組織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在選擇紡織服裝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形式時,要綜合考慮生產周期、零部件的搬運量、生產的連續性、生產單位的專業化形式、生產任務的緊急程度等多種因素。

2.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與控制

2.2.1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指年度、季度、月份),從市場需求出發,根據對紡織服裝產品、產量、質量的要求,以及對應投入產出的時間、生產規模、水平、速度等事先的設想。它是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編制其他計劃的主要依據,是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實現經營指標的行動綱領。故此,編好生產計劃是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工作,是指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編制、實施與考核等各項工作的總和。其基本內容包括:生產能力的核算與平衡,生產計劃指標的確定與計劃的編制,產品投入產出的安排,生產計劃的考核、檢查、監督、調整與完成情況的分析等。

(1)計劃系統的層次

①長期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制訂的長期計劃,它應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的基本目標和組織方針,主要制訂紡織服裝企業的產品戰略、生產戰略、綜合投資戰略、銷售和市場份額增長戰略等。長期計劃的制訂要應用財務、生產和銷售的宏觀模型。

②中期計劃。又稱生產計劃大綱或年度生產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制訂的中期生產計劃,它多根據紡織服裝產品市場預測和客戶訂貨合同信息制定,同時要進行生產能力的核定,以及生產能力與生產任務的平衡。

③短期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制訂的短期生產計劃,它主要包括:生產作業計劃、材料計劃、能力計劃、生產控制與反饋等與具體生產過程相關的內容。

一般來說,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計劃,主要以中、短期計劃為主。

(2)計劃的主要指標

確定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指標,是編制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主要內容。這些指標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內容,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紡織服裝企業技術與經濟管理的水平。

①產品質量指標。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各種紡織服裝產品應達到的質量標準,是紡織服裝產品的使用價值滿足市場需要的程度。它是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產品能否適合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生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我國質量標準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幾個層次。

②產品品種指標。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種類和品種數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紡織服裝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通常品種越多,越能滿足不同的需求,但過多的品種會分散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能力,難以形成規模優勢。所以紡織服裝企業應綜合考慮,合理確定紡織服裝產品品種,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

③產品產量指標。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當出產的合格產品的實物數量。這個指標反映了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果,是紡織服裝企業組織產、供、銷平衡,經濟效益核算,組織計劃與生產活動的依據,也是紡織服裝企業的主要任務。

④產值指標。是用貨幣量來表示的產品產量的指標。它反映紡織服裝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規模、水平,并作為計算發展速度的依據,是綜合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果的價值指標,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工業總產值。它是指用貨幣形態表示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工作總量或工業勞動總量。一般以不變價格計算,內容包括:商品的產值,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具等在計劃期末、期初差額的價值及訂貨者來料加工價值。

二是商品產值。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用貨幣形態表示的紡織服裝企業商品產量,是反映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果的重要指標,是紡織服裝企業在計劃期內可供出售產品的價值。商品產值用現行價格表示,它還包括自制材料生產的成品價值,已銷或準備銷售的半成品價值,訂貨者來料制成品的加工價值與對外工業性作業價值。

三是工業凈產值。它是指工業生產活動中新創造的價值。一般以現價計算,它避免轉移價值的影響,正確地反映了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勞動成果。凈產值的計算方法有:

A.生產法:從工業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凈產值=工業總產值-工業總值中物質轉移價值

B.分配法:從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出發,將各種構成要素相加,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凈產值=稅金+利潤+工資及工資附加費+其他費用項目

2.2.2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核定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組織和技術水平下,直接參與生產的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所能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總量或能加工的原材料總量。它是一個動態指標,隨著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組織狀況、產品品種結構、原材料質量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的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由于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類型、產品結構、生產狀況多種多樣,因此,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的核定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人員能力分析

紡織服裝企業根據銷售計劃制訂的預期生產計劃,針對各種紡織服裝產品的數量、標準時間,計算出生產該紡織服裝產品所需的人力。

例4 南方紡織服裝公司計劃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其標準工時、計劃產量及需要工時,如表2-2所示。求計算出生產該紡織服裝產品所需的人力。

表2-2 南方紡織服裝公司計劃生產的產品標準工時、計劃產量及需要工時

解:設月工作天數為23天,每天工作8小時(不含加班時間),則人員需求計算如下;

設寬裕率為15%,則:

因此,公司應根據生產能力(人力情況),同需要完成的作業量進行比較,核算是否存在能力不足的情況,努力使生產得到平衡,并向標準作業時間靠攏。

(2)設備能力分析

紡織服裝公司常用的設備,一般有平縫機、特種縫紉機、整燙機等,可根據紡織服裝生產所需加以分類。

例5 分析北方紡織服裝公司設備能力。

解:如果公司平縫機每分鐘可出紡織服裝產品12件,則:

實際時間=60s/12件=5s/件

如果標準寬裕率為20%,則:

標準作業時間=5×(1+20%)=6(s)

如果計劃作業時間為490min,則:

生產能力=490×60/6=4900(件)

公司擁有平縫機50臺,則平縫機的總生產能力為:

如果公司開機率為80%,則50臺平縫機8小時的生產能力為:

總之,機器設備的增補不像人員增補那樣方便,它牽涉到資金的籌措。紡織服裝企業一般會根據紡織服裝產品總計劃和年銷售計劃,來制訂機器設備的購置計劃。

(3)短期生產能力的調整

在紡織服裝企業的人力和機器設備負荷與需求發生不平衡時,就要進行短期生產能力的調整,常用的幾種短期生產能力調整方法,如表2-3所示。

表2-3 常用的短期生產能力調整方法

2.2.3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綜合平衡

綜合平衡,是指正確處理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活動中各種生產要素、各項專業計劃與各生產環節之間的關系,使它們互相銜接、互相協調、互相促進,最經濟地實現預定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目標。綜合平衡和確定生產計劃指標,是編制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重要步驟。這一步驟將需要和可能結合起來,將提出的初步生產計劃指標和各方面的條件進行平衡,使生產指標得到落實。

(1)原則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綜合平衡原則,主要有預見性、經濟性和積極性。

①預見性。是指對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有預先的準備措施,不應當出現了不平衡以后再去做平衡工作。例如,在紡織服裝廠中,紡織服裝產品的款式變化,面、輔料的替換,新技術的應用,人員和環境的變化,這些都是可以預先了解的情況,所以可預先采取措施,做好各項平衡工作。

②經濟性。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進行綜合平衡時,要注意經濟效果,既做到計劃的平衡,又能提高經濟效益。

③積極性。是指紡織服裝企業要積極采取平衡工作,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不留缺口。

(2)內容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綜合平衡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產銷平衡。是指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與市場消費的平衡。例如,紡織服裝企業的加工不能簡單地用以產定銷或以銷定產來概括,而是應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對生產進行調整和控制,做到產銷平衡。

②生產環節平衡。是指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環節之間的平衡。例如,生產任務與生產資金之間的平衡,測算流動資金對生產任務的保證程度;生產任務與勞動力之間的平衡,測算勞動力的工種、數量,并檢查勞動生產率水平對生產任務的保證程度;生產任務和生產能力之間的平衡,測算人員、設備等能否符合生產任務的要求;生產車間之間及工序之間的平衡等。

③供產平衡。是指紡織服裝企業供應與生產的平衡。例如,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任務與面、輔料供應之間的平衡。紡織服裝企業在確定生產任務的同時,要考慮面、輔料供應情況,保證按時、按質、按量、按品種規格供應紡織服裝生產所需的各種面、輔料,而又不占壓過多的資金。在紡織服裝生產任務進行必要調整時,生產任務和原料供應又能始終保持平衡狀態。

④各項指標平衡。是指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的各項指標之間的平衡。例如,勞動組織與定員定額之間的平衡;庫存物資與修舊利廢之間的平衡;紡織服裝產品的品種與產量之間的平衡;紡織服裝產品質量與面、輔料消耗之間的平衡;紡織服裝產品銷售與貸款回收之間的平衡等。

2.2.4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制訂

(1)生產前準備

根據紡織服裝產品的款式、訂貨要求和批量,制訂生產流程、作業方法和所需生產設備,編寫生產任務單和生產工藝說明,注明生產批號。

(2)生產日程

日程計劃是根據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任務,對各種作業和有關業務的時間做預先的計劃安排。不僅要制訂從原材料入庫檢驗到完成紡織服裝產品的各個作業細節的計劃,還要安排與生產直接有關的業務計劃,最終要對交貨期和生產作出保證。

①大日程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按月或按季度進行的大致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日程計劃。目的是根據紡織服裝生產任務的先后順序,合理安排各部門、各車間的工時,保證交貨期,對必要的材料和在制品以及時間延誤,考慮一定的保險系數。紡織服裝產品出產計劃,如表2-4所示。

表2-4 紡織服裝產品出產計劃 單位:件

②小日程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按日或小時進行具體工作內容的安排,明確各項工作的進行時間,全面掌握紡織服裝生產。

③材料計劃。一方面是根據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日程計劃,預測所需原材料的種類、數量及周期等,另一方面還要進行材料計劃的一些日常業務工作。例如,確認原材料的庫存量與賬面相符;確定里料、輔料的最低庫存量,既能保證生產加工的順利進行,又不至于占用過多資金、產生大量庫存。

④工時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根據紡織服裝生產任務決定具體的作業量,并與現有紡織服裝生產能力相對照,進行調整。工時數是作業量的靜態時間單位,通常一個人完成一小時的作業量,稱為一個作業時間單位(一個工時)。在紡織服裝企業中,每個工位或工序的作業內容,通常用分鐘或秒計算。

(3)安排方法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日程的安排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①前推排程法。是指以規劃當日為起算日期,依據各作業所需的時間,逐步由前向后排定日程的方法。此方法適用于:在紡織服裝產品所含零件不復雜的情況下可采用。

②后溯排程法。是指以最后需要日期(交貨期)為起算日期,依據各作業所需時間,由最終逐步推算各作業開始時間的方法。這是通常采用的一種方法。

(4)安排原則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與管理要做到:產品如期交貨;掌握生產進度;有效利用人員與機器產能;在制品停滯等待時間短且生產期間短等,所以在安排工作時,要按照下列優先原則:

①工藝流程原則。是指工序越多的紡織服裝產品,出現問題變數越大,越應優先安排。

②產能平衡原則。是指考慮機器負荷,盡量避免出現停工待料的現象。

③交貨期先后原則。是指交貨時間越緊急的,越應安排在最早時間生產。

④重點客戶原則。是指越是重點客戶,其訂單安排應越受到重視。

2.2.5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控制

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是指在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執行過程中,對有關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的數量、品質和進度的控制,其目的是保證完成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所確定的各項指標。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主要有以下兩種。

(1)紡織服裝生產作業控制

①作業指導。在紡織服裝生產中,對具體的作業方法和動作進行指導時,一般由經驗豐富的班長或者組長來擔任。在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的紡織服裝生產時,因款式變換較頻繁,經常出現作業內容的變化,有時是紡織服裝產品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連紡織服裝生產線、班組的編制也要調整,所以要對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技術指導,以保證紡織服裝生產的順利進行,同時這也是保證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的先決條件。

②作業安排。是指對現場發布制造指令,是一項將日程計劃已經確立的內容給作業人員作具體指示的業務。主要內容有:準備所需材料、確認紡織服裝產品規格、安排上線生產順序、給作業人員分配工作、供給必要的材料、準備作業所需的機械設備及器具。

③浮余管理。余力,是指某一工序(或工作地)的紡織服裝生產能力與分配在該工序(或工作地)的工時負荷(工作量)之間的差。正確掌握車間、工序、作業人員等的紡織服裝生產能力,了解工作量分配情況及完成情況,保證加工任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沒有游閑時間以及不做過分的工作量,是浮余管理的目的。有空閑時間時,可提前安排預定的作業或支援其他班組。若負荷過重,會引起進度的延遲,這時就應該對作業重新安排和調整。

④質量檢驗。在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往往可以拆開重做,這一點有別于其他制造業。如果紡織服裝產品出了疵品又不能修復時,就形成了廢品,這種損失將關系到紡織服裝企業和全體員工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利益,同時返工將影響紡織服裝生產效率,所以必須采取措施,控制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少出錯甚至不出差錯,以保證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通常在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需進行三道檢驗過程:一是原材料檢驗,是指在生產前對原材料的檢驗。例如,對原材料的疵點、紋理圖案、色差、門幅、數量等進行檢查,同時對縫制、燙縮等功能進行測定。二是中間檢驗,是指在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半成品進行檢驗。如果出現誤差,要及時返修。三是終點檢驗,是指對紡織服裝成品的檢驗。例如,對紡織服裝成品的做工、規格尺寸、色差、整燙質量等進行檢驗。

(2)紡織服裝生產進度控制

紡織服裝生產進度控制,是指對紡織服裝原材料投入生產到成品入庫為止的全過程的控制,是紡織服裝生產控制的關鍵。例如,對投入進度的控制、出產進度的控制和工序進度的控制等。紡織服裝生產進度控制的主要的目的,是保證交貨日期。在紡織服裝生產加工過程中,要隨時掌握作業進程是否與日程計劃相吻合,如有差異應盡快進行調整。

①生產調度。是指對執行紡織服裝生產作業計劃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及時了解、掌握、預防和處理,保證整個紡織服裝生產活動協調進行。對于紡織服裝生產管理人員,應該清楚每批紡織服裝產品的投放日期、數量、出產日期、交貨日期等,同時要加強進度檢查,掌握紡織服裝產品加工生產到何道工序,有多少在制品,有多少成品等,以全面控制生產,均衡生產進程,順利完成紡織服裝生產任務。

②生產記錄。紡織服裝生產控制的手段和工具很多,例如,甘特圖、平衡線圖、在制品曲線圖、生產報表、看板等,在紡織服裝生產企業中,一般采用報表這種簡單工具。生產記錄也是全面掌握紡織服裝生產進程的最有效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個人生產記錄,這是作業人員對個人完成工序內容及加工數量情況的記錄,個人生產記錄一般以日為單位,如表2-5所示。

表2-5 個人作業日報表

二是班組生產記錄。在某一天的紡織服裝生產中,不同的時間的產量有一定的差異,班組長應該對實際生產情況加以記錄,對紡織服裝生產進行控制調整。班組生產記錄表,如表2-6所示。

表2-6 班組生產記錄表

三是車間生產記錄,這是根據車間生產的生產任務,對單位時間(日、周等)內各批紡織服裝產品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以便協調全面生產。車間生產日報表,如表2-7所示。

表2-7 車間生產日報表

③加班。是紡織服裝生產企業中常見的日程計劃延遲的應急措施,但長時間的體力勞動會使作業人員身心疲勞,影響正常上班的工作效率,作為管理者應盡量設法減少加班時間。

核心概念

1.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是指從準備生產該種紡織服裝產品開始,經過各種生產形成合格產品的過程。

2.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是指將各生產要素以最佳方式結合起來,對紡織服裝生產的各個階段、環節、工序進行合理安排,使其形成一個協調的系統。

3.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指年度、季度、月份),從市場需求出發,根據對紡織服裝產品、產量、質量的要求,以及對應投入產出的時間、生產規模、水平、速度等事先的設想。

4.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組織和技術水平下,直接參與生產的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所能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總量或能加工的原材料總量。

5.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是指在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執行過程中,對有關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的數量、品質和進度的控制。

復習思考

1.單項選擇題

(1)紡織服裝產品生產過程是指從()生產該種紡織服裝產品開始,經過各種生產形成合格產品的過程。

A.管理 B.經營 C.準備 D.經營管理

(2)工序是組成紡織服裝生產階段的()生產單位。

A.重要 B.核心 C.主要 D.基本

(3)()是一種較傳統的生產組合方式,即按制作紡織服裝的工序流程順序排列工位和設備,每個工位完成一道工序,各工位順序協作完成整件紡織服裝產品。

A.模塊式流水線 B.手工式流水線

C.課桌式流水線 D.機械式流水線

(4)()是指紡織服裝產品在各道工序之間是整批移動。

A.平行移動方式 B.順序移動方式

C.平衡移動方式 D.平行順序移動方式

(5)()是指在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執行過程中,對有關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的數量、品質和進度的控制。

A.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控制 B.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

C.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 D.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

2.多項選擇題

(1)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A.準備過程 B.基本過程 C.輔助過程 D.服務過程

(2)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必須遵循()適應性原則。

A.連續性 B.平行性 C.協調性 D.均衡性

(3)按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產品的數量和品種數可分為()幾種生產類型。

A.成批量生產 B.大批量生產

C.中批量生產 D.小批量生產

(4)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計劃通常有()。

A.長期計劃 B.中期計劃

C.短期計劃 D.延期計劃

(5)紡織服裝企業生產作業控制主要有()。

A.作業指導 B.作業安排

C.浮余管理 D.質量檢驗

3.判斷題(正確打“√”,錯誤打“×”)

(1)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四個階段既有區別,又互不聯系。()

(2)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原則中的協調性又稱比例性,均衡性又稱節奏性。()

(3)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基本內容是空間組織和時間組織。()

(4)預測型生產的特點是“以銷定產”。()

(5)加班是紡織服裝生產企業中常見的日程計劃延遲的應急措施。()

4.簡答題

(1)按紡織服裝企業接受生產任務的方式可以分為哪兩種生產類型,其特點是什么?

(2)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組織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3)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4)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制訂要做好哪些工作?

(5)什么是紡織服裝生產進度控制?具體如何控制?

案例分析

紡織服裝生產QR模式悄然興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紡織服裝除了它的最基礎功能外,還被賦予了時尚潮流的新概念,由此國際紡織服裝生產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和新的生產模式。其中一些國家的企業采用的QR紡織服裝生產模式就最具有代表性。

所謂紡織服裝生產的QR(Quick Response,即快速反應)模式,就是根據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不同消費群體、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變化,及時、盡快地調整企業的紡織服裝生產數量、花色品種、款式,是一種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生產模式。

在意大利、法國、日本和韓國,一些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都在大力推行QR生產模式,過去傳統的紡織服裝生產制作方式是大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后長期流通銷售。而現今紡織服裝市場上,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家的消費群體,紡織服裝消費的層次越來越細化,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傾向更加凸顯。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如果紡織服裝企業仍固守昔日大批量生產、長期投放市場的經營模式,必然會使自己的產品積壓在柜臺上,爛在倉庫里。

意法日韓紡織服裝企業現在推行的QR生產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新開發設計的紡織服裝小批量制作投放市場,一般不超過500件,投放市場后跟蹤銷售狀況決定下一步的生產量。如果一個月后銷售量達到30%左右,再生產第二批,仍不超過500件;兩個月后銷售率如能達到70%~80%,第三批生產1000件以內,這樣最終的銷售率能達到95%左右,此后這批紡織服裝就撤離市場。如果市場銷售狀況不理想,及時停止生產。二是在設計方面有前瞻預測性地先行,保證任何時候都有新款式上市。三是紡織服裝生產企業與銷售流通始終保持緊密的網上信息溝通,銷售流通環節上的任何信息都能立即反饋到紡織服裝生產企業的管理層和設計開發部門,為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

紡織服裝的QR生產制作模式為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帶來了高收益,使庫存量大幅下降,高附加值的訂單量也逐漸擴大。韓國紡織服裝企業學習西方國家企業的經驗,是QR生產模式的后來者。統計資料顯示,韓國紡織服裝企業推行QR生產模式后,庫存率由過去的30%下降為5%左右;低附加值的訂單比例由過去的70%~80%下降為55%~60%;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量由16%~20%上升為25%~35%。據LG紡織服裝公司有關人士說,銷量好的紡織服裝立即追加生產,銷量不暢的紡織服裝或減產、停產,僅此一項,LG紡織服裝公司一年間有望節省壓庫費用1250萬~2000萬美元。

【分析問題】

1.什么是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和生產控制?

2.試分析QR生產制作模式的特點以及為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帶來的收益。

實戰演練

活動主題:認知體驗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與控制

活動目的:增加感性認識,實地體驗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與控制。

活動形式:

1.人員: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3~5人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

2.時間:與教學時間同步。

3.方式:就近實地參觀一間紡織服裝公司生產計劃的實施與控制。

活動內容和要求:

1.活動之前要熟練掌握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計劃職能、生產過程控制職能、生產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等知識點,做好相應的知識準備。

2.以小組為單位提交書面調查報告。

3.調查報告撰寫時間為2天。

4.授課教師可根據每個小組提供的書面調查報告按質量評分,并計入學期總成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平乐县| 鲁山县| 临猗县| 巧家县| 连江县| 大关县| 明光市| 会东县| 肃宁县| 界首市| 阳新县| 蒲江县| 阿巴嘎旗| 郓城县| 甘孜县| 中山市| 米林县| 江达县| 崇信县| 寻甸| 金坛市| 崇义县| 平武县| 合川市| 华池县| 廉江市| 东辽县| 隆尧县| 二连浩特市| 乐安县| 房产| 新野县| 武穴市| 墨江| 南陵县| 南雄市| 怀仁县| 沂水县| 勐海县|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