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拔罐保健的八大特效穴

合谷穴

合谷穴即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此經(jīng)從手出發(fā),沿手臂外側(cè),一直到頭面部。經(jīng)常在此穴拔罐可治療頭面部疾病,也可治療牙痛,保護牙齒健康。另外,在此穴拔罐還能保持大腸氣血暢通,有利于體內(nèi)毒物的排出。

【精準定位】

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dāng)?shù)诙乒菢飩?cè)的中點處。

【快速取穴】

兩手交握,一手拇指指間橫紋壓在虎口上,屈指,拇指尖正對之處。

【拔罐方法】

取坐位,將手握成拳狀放在桌面上,選擇小號罐具,把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鐘,至皮膚潮紅或拔出瘀血。起罐后,對拔罐部位進行消毒。

【功能主治】

具有清熱解表,疏筋散風(fēng),通降腸胃的功效。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zhèn)痛。主治感冒、咳嗽、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癲癇、精神分裂癥、腸炎、痢疾、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體炎、結(jié)膜炎、五指痙攣、多汗、失語癥等。尤其對感冒后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更佳。

內(nèi)關(guān)穴

內(nèi)關(guān)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常拔此穴,可預(yù)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對胃腸道疾病也有顯著療效。

【精準定位】

位于前臂掌側(cè),在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

從腕橫紋向上量三橫指,在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即為內(nèi)關(guān)穴。

【拔罐方法】

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把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鐘,至皮膚潮紅或拔出瘀血。起罐后,對拔罐部位進行消毒。

【功能主治】

理氣活血,安神定志。主治心絞痛、心肌炎、風(fēng)濕性心臟病、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休克、昏迷、暈厥、暈車、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胃脘痛、胃痙攣、嘔吐、呃逆、低血壓、高血壓等。對各種心臟病、各種精神病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療效較好。

足三里穴

古人稱足三里穴為“長壽穴”“強壯穴”是有一定道理的。此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常拔此穴對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的疾病有預(yù)防和治療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功效最為明顯,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穴位。

【精準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側(cè),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

【快速取穴】

站立,彎腰。同側(cè)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余四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是。

【拔罐方法】

取坐位,露出腿部皮膚,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把罐吸拔在穴位上,至皮膚潮紅或拔出瘀血為度,留罐10~20分鐘。起罐后,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以免感染。

【功能主治】

扶正培元,強脾健胃;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提高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增強免疫能力。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消化不良、肝炎、癲癇、失眠、偏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遺尿、陽痿、早泄、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月經(jīng)過多、傷風(fēng)感冒、膝關(guān)節(jié)炎、下肢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

涌泉穴

涌泉穴屬足少陰腎經(jīng),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對此穴位經(jīng)常進行拔罐,可以導(dǎo)引腎經(jīng)虛火及上焦?jié)釟庀滦校⒂惺韪蚊髂俊⑶搴矶ㄐ闹πА?纱龠M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精準定位】

位于足底部,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處,約在足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快速取穴】

抬起腳,腳趾彎曲,足底最凹陷處,即為涌泉穴。或在腳掌做一平分左右的正中線(去掉腳趾),再將該線3等分,前1/3與后2/3交點處,即為涌泉穴。

【拔罐方法】

拔罐前宜用溫水泡腳15分鐘左右,清洗掉腳底的硬皮。選擇小號罐,把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鐘。拔罐時,為防止罐體脫落,可在罐口與皮膚接觸處涂上拔罐密封油或眼藥膏,這樣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功能主治】

清腦醒神,安神定志,清熱散風(fēng)。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兒驚風(fēng)、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體炎、咽炎、咳嗽、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guān)節(jié)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百會穴

百會穴為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常在此穴位拔罐對腦血管疾病的預(yù)防和治療有明顯效果,對治療臟器下垂也有顯著療效。不僅在百會穴拔罐有神奇的療效,按摩此穴對治療疾病也很有幫助。例如用手掌按摩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高血壓和低血壓的現(xiàn)象就會逐漸緩解。

【精準定位】

位于頭部,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快速取穴】

將耳廓折疊向前,找到耳尖。經(jīng)過兩耳尖做一連線,與正中線的交點處,即為百會穴。

【拔罐方法】

采用正坐的姿勢,選擇小號罐具,把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起罐后,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處理。在此穴位拔罐時,需要把頭發(fā)剃掉,否則不易把罐吸拔在穴位上,且起罐后,不易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及護理。

【功能主治】

升舉陽氣,醒腦開竅。中風(fēng)失語、癲狂、頭暈、頭痛、老年健忘、心悸、高血壓、腦供血不足、鼻塞、痔瘡、脫肛、泄瀉、陰挺等。

三陰交穴

此穴為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交會之處,應(yīng)用廣泛,既可健脾益氣,又可調(diào)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幫助睡眠。常在此穴拔罐對婦科疾病療效顯著,所以有“婦科三陰交”之稱,也可調(diào)補肝、脾、腎三經(jīng)氣血,對防治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有顯著療效。

【精準定位】

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在足內(nèi)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

【快速取穴】

從內(nèi)踝尖向上量四橫指,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脛骨后緣的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三陰交穴。

【拔罐方法】

讓患者取坐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把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鐘,至皮膚充血或拔出瘀血為止,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去瘀血并消毒。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調(diào)肝補腎,行氣活血,疏經(jīng)通絡(luò)。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閉經(jīng)、子宮脫垂、難產(chǎn)、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jīng)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為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的交會穴,具有統(tǒng)領(lǐng)一身之陽氣,聯(lián)絡(luò)一身之陰氣的作用。經(jīng)常在此穴拔罐具有調(diào)節(jié)陰陽、疏通經(jīng)絡(luò)、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可預(yù)防感冒,增強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精準定位】

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

低頭,在后頸部可以看到最高的骨性隆起,即第七頸椎。其棘突下凹陷中,即為大椎穴。

【拔罐方法】

讓患者取俯伏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把罐吸拔在大椎穴上,留罐10~20分鐘,至皮膚出現(xiàn)瘀血現(xiàn)象為止。起罐后,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

【功能主治】

解表清熱,疏風(fēng)散寒,息風(fēng)止痙,安神益髓。主治熱病、瘧疾、咽炎、扁桃體炎、氣喘、咳嗽、項強、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fēng)、癲癇、五勞虛損、氣虛乏力、精神病、中暑、霍亂、嘔吐、黃疸、皮膚病及一切虛弱癥。

神闕穴

神闕穴是任脈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臍中。經(jīng)常對此穴拔罐,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半身不遂等慢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延年益壽。并對腹痛腸鳴、腹脹、泄痢脫肛、中風(fēng)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精準定位】

位于腹中部,臍中央。

【快速取穴】

在腹中部,肚臍的中央,即為神闕穴。

【拔罐方法】

讓患者取仰臥位,露出臍部。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把罐吸拔在神闕穴上,留罐10~20分鐘,至皮膚潮紅或有輕度瘀血。起罐后,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處理。

【功能主治】

固本培元,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癥、不孕、身體虛弱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多伦县| 朝阳区| 临朐县| 望谟县| 五大连池市| 乐亭县| 辉县市| 东台市| 邵东县| 集安市| 洪雅县| 佛教| 光泽县| 安庆市| 娱乐| 涞源县| 大宁县| 和硕县| 宝丰县| 勃利县| 叙永县| 当雄县| 丰原市| 民勤县| 永城市| 西贡区| 巫溪县| 阿拉善左旗| 江华| 军事| SHOW| 衡阳市| 宜兰县| 海门市| 乐至县| 靖西县| 个旧市| 贺兰县| 大渡口区|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