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事不苛求,讓一切順其自然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知道,人無完人,但對于生活,人們卻不能以同樣的心態面對,他們總是希望生活可以過得更好,總是認為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總是苛求生活。而很多不快樂的人,他們痛苦的來源就是“把自己擺錯了位置”,總要按照一個不切實際的計劃生活,總要跟自己過不去,總覺得生不逢時,機遇未到,所以整天悶悶不樂。而快樂的人明智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工作得心應手,生活有滋有味。因為他們懂得生活的藝術,知道適時進退,取舍得當。快樂把握在今天,而不是等待將來。事實上,我們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在乎表面上的虛榮,凡事淡然,不苛求,那么,快樂、幸福就會常伴我們左右。

唐代有一位豐干禪師,住在天臺山國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的聲音,他循聲望去,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豐干禪師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小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為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后,上座就讓他做添飯的工作。時間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有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里吃剩的飯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悱鎊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處世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世秘訣。”

有人獅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臺州牧閭丘胤問豐干禪師:“何方有真身菩薩?”意指豐干乃彌陀化身,惜世人不識,二人隱身巖中,人不復見。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其處世秘訣實高人一等。

俗話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蘊藏著無限的哲理與深意,要做到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就不要對生活過分苛求。

我們都知道,世間萬物、花花草草都有其一定的生長規律,人若也能順應自己的能力和體力,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強出頭,就能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做理想中的自我。而事實上,生活中有太多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放不下執拗地對生活苛求的態度,他們對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內心的不滿與緊張,因此,常常不能平和心態,追求完美的同時卻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其實,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便不夠理想,它也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發生改變。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實的,花開雖艷但遲早要敗,燕舞雖美卻秋來南飛。完美的生活只會讓生命失去意義,失去真實,失去意氣風發的自我。所以,我們不能苛求自己的一切完美,要容許生活存在缺陷,容許自己犯錯,不要總是為無可挽回的過去懺悔,我們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不斷自我的完善中去追求完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双流县| 甘孜县| 上虞市| 台北县| 京山县| 介休市| 隆林| 宜城市| 台北市| 拜泉县| 济源市| 洛阳市| 明星| 呼图壁县| 呼玛县| 惠州市| 琼海市| 太保市| 九江市| 中西区| 盐池县| 德兴市| 天峨县| 伊吾县| 将乐县| 体育| 江川县| 桐梓县| 芦溪县| 平安县| 嘉义市| 余庆县| 望城县| 勃利县| 阿拉善盟| 灌阳县| 竹北市| 黎城县| 曲阜市|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