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視錯及其應用
一、視錯的概念
視錯又稱視錯覺,是人通過視覺得出的判斷與客觀事實不一致的一種錯覺現象,是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干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基于經驗或不當的參照而形成的錯誤判斷,對圖形所產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感覺。正確的了解各種視錯現象,掌握其原理和規律性,有利于在服裝設計中通過調整服裝造型,利用視錯來彌補體型缺陷,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二、視錯的類型
(一)幾何學視錯
1.長度視錯 長度視錯是指長度相等的線段,由于位置、角度、交叉等環境因素差異或誘導因素不同,使觀察者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認為線段不相等。如圖3-19中a、b兩條線段相等,但在視錯的情況下,a線段比b線段長。
圖3-19 長度視錯
2.分割視錯 分割視錯是指對相同造型選用不同方向、形狀的線條加以分割,使人產生視錯效應。分割是靈活多變的,不論是水平、垂直以及傾向分割,都會由于分割的位置、方向,以及分割的密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圖3-20中垂直線段分割能強調其高度;隨著線條數量的增加,引導視線左右移動而產生寬闊的感覺;當線條之間距離減小后,線條的密度增加,則會產生變得纖細的感覺。
圖3-20 垂直線分割視錯
圖3-21中水平線段引導視線左右移動,產生擴寬的視錯現象;隨著水平線段數量的增加、密度的變化,會引導視線自上而下的游動,可減少擴寬,產生增高和纖細的感覺。
圖3-21 水平線分割視錯
3.彎曲視錯 彎曲視錯也稱為赫林視錯,即兩條平行線因受斜線的影響呈彎曲狀的錯視效果。彎曲視錯如圖3-22(a)和(b),兩個畫面中的線段是水平直線且平行,但圖(a)給人向里凹陷的感覺;圖(b)給人向外凸起的感覺。
圖3-22 彎曲視錯
4.對比視錯 對比視錯是指兩個局部結構并列后,相互之間因外形的對比而產生的視錯現象。由外形對比產生的視錯,也稱為艾賓浩斯視錯,是一種對實際大小知覺上的視錯,即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圓作為中心圓放置在一張圖上,其中圖(a)較大的圓圍繞,圖(b)較小的圓圍繞;被大圓圍繞的圓比被小圓圍繞的圓看起來小。如圖3-23所示。
圖3-23 對比視錯
(二)認知視錯
1.反轉視錯 由于視覺判斷的出發點不同,使圖形本身或背景之間產生矛盾的反轉現象。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圖底反轉現象,即獨立出來的背景為“圖”,周圍的部分則為“底”,圖與底產生出兩種不同的圖形。代表作品為“魯賓之杯”(圖3-24)和日本設計師福田繁雄1979年創作的“男人與女人”(圖3-25)。二是“鴨兔錯覺”,即人腦自動將印象中相似的形狀或物件做對比,對該物的主要形象做出判讀,在不破壞主要認知特征的情況下再加上另一個特征,富于圖像新的意義,造成大腦的誤判,如圖3-26所示。
圖3-24 魯賓之杯
圖3-25 男人與女人
圖3-26 鴨兔錯覺
2.空間視錯 空間視錯是指在二維平面上空間交錯連接,通過視覺經驗認知,產生具有三維效果的立體造型,如圖3-27所示。空間視錯典型的例子是納克方塊(Necker Cube),是個模棱兩可的線條畫,它以等大透視的角度繪畫一個立方體,即平行的邊在圖中會畫成等長的平行線。因為線的相交,圖畫沒有提示這個立方體是在前還是在后,向上還是向下。當人凝望時,發現它可以轉換方向。當它放在左邊時,大部分人都會將左下的面當成其前面。原因是人一般都向下看物體,最高的部分比最低的更易看到,因此大腦偏向將這個立方體視作從上往下望的視錯效果,如圖3-28所示。
圖3-27 空間視錯
圖3-28 納克方塊
(三)色彩視錯
由色彩產生的視錯,即色彩本身的屬性不同或放置環境不同而導致視覺上的錯覺。如把兩張中等明度的灰色紙片分別放在更亮和更暗的底子上,由于底色的明度不同,原來同樣灰色明度呈現出明顯的不同,亮底上的灰色更暗,暗底上的灰色更亮。如果在黑色的底子上放置不同明度、不同純度、不同色相的相同半徑的圓,會發現明度高、純度高的圓顯大,有擴張感;而明度低、純度低的圓顯小,有后退感,如圖3-29所示。明度高的黃色圓形看起來比明度低的藍色圓形大。再如,把兩張橙色紙片分別放在綠色和紅色的底子上,由于底子不同,兩個同明度、同純度、同色相的橙色顯出不同的色相,紅色底子上的橙色偏黃綠色,綠色底子上的橙色偏紅色。這種色彩的錯覺主要是由于在色彩對比中相鄰的顏色都會有對方色相補色的傾向。
圖3-29 色彩視錯
(四)生理視錯
生理視錯主要來自人體的視覺適應現象,人的感覺器官在接受過久的刺激后會鈍化,也就造成了補色及殘像的生理錯視。由于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色光所組成的,所以如果兩種色光加在一起可成為白光,那么這兩色為互補色。而視網膜上的細胞受某種色光刺激后,會對該色產生疲勞,所以在視線離開該色后,該部分的細胞暫無法作用,而未受刺激的另一部分細胞開始活動,因而產生另一種視感,也就是補色的殘像,因視覺疲勞而產生的視覺暫留現象即為生理錯視。
三、視錯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一)修飾體型
1.調整人體的比例和高度 人體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人體的比例,當其不符合黃金比例時,常依靠服裝良好的比例加以調節。服裝設計中利用分割視錯來改變人體比例,用縱向分割線引導人的視線,造成人的身高增加的視錯;用橫向分割線改變人體上下身的比例關系,塑造人體合乎美感的黃金比例的視錯。例如,在制作裙裝、旗袍時,會有意識地將腰節線提高,以此拉長下半身的比例,創造出理想的視覺效果。
人的視線會隨著水平直線進行上下或左右移動,從而產生視錯。水平直線具有穩定感,視覺為左右移動,故在視覺上具有橫向擴張的視覺效應。在服裝設計中使用水平直線,可使纖瘦體型和窄肩體型產生略有增寬的視錯。垂直線使人的視覺從上向下移動,給人增高、增長的感覺,產生挺拔感。在服裝設計中,前門襟加裝襟、公主線、刀背線都是利用垂直線的特性達到增高的目的。如門襟所形成的垂直線,有上下拉長的效果,可借助垂直線為肥胖體型的人彌補缺陷,從而起到收身的視錯效果。然而“水平直線顯瘦,垂直線顯寬”是在一定范圍內產生的視覺效果。當服裝的總線條數量超過四條以上,穿橫條紋服裝的人比穿豎條紋服裝的人看上去更修身。
外形的對比視錯也可以修飾體型。例如,龐大的袖子可以襯托出手部的纖細;瘦小體型者可以在胸前裝飾荷葉邊,或采用泡泡袖、寬松袖等,增加視覺上的體重感,以此彌補身體上的缺陷和不足。
2.修飾人體曲線 服裝是由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裁片組合而成,利用服裝的造型線可掩蓋人體曲線上的不足。例如,在強調女性曲線美的洛可可時期女性穿著的裙子,X廓型的服裝是婦女傳統衣裙中常見的廓型之一,其增大肩部造型或袖山部分,用裙撐將臀部墊起,裙自腰部往下張開,裙擺如龐大的吊鐘,腰部用緊身胸衣束緊,運用對比錯視使女性腰身顯得更加纖細,以此凸顯女性的曲線美。
運用反轉視錯、彎曲視錯也可以達到美化人體曲線的目的。如某些帶有圖案或條紋的服裝,就是利用圖底反轉的原理進行設計的。當視線集中在“圖”上時,服裝呈現一種視覺畫面,而當視線轉移到“底”上時,服裝則給人另一種視覺感受。例如,在服裝的腰部內側使用低明度的條紋或色塊進行拼接設計,在視覺上會產生腰部變得纖細的視錯效果。運用彎曲錯視,在臀部進行設計搭配,可以美化臀部,尤其是肥胖人群的曲線可以得到改善。
(二)修正臉型
在服裝搭配中,領型與臉型的對比錯視較為明顯,可以起到修正臉型的目的。
1.修正長臉的領型 高而緊的領子,如立領、堆領,將頸部掩蓋住或用圍巾高高把頸部緊緊包裹住的形式,突顯了面部,有強調寬臉的效果。高領型,尤其是帶有柔軟懸垂或有褶的設計,使臉型顯得圓潤。臉型較寬的人,不適合高領,因為高領會顯得臉型更寬。而長臉型的人,則選用高領或圓領,高領能將脖子掩蓋,使臉的長度顯得短一些。
領子、領口橫向分割時,會在視覺上給人以橫寬的感覺,如方領、一字領、圓領等,這些領型使得圓胖的臉型更加寬胖,但卻可以修正長臉、瘦臉,以免給人尖刻的感覺。如圖3-30所示。
2.修正寬臉的領型 前端開得較深的領口或V領,其頸部露出部分較多,讓臉型有顯小的傾向。V領運用斜線分割錯視,使視線被誘導而上下移動,視覺上增加了臉部的長度,可以使臉型顯得秀氣。狹長圓形領或方形領口,同樣增加了視覺的長度,是圓臉型、方臉型的理想領口類型。一般可采用翻領,如青果領、槍駁領等效果較好。如圖3-31所示。
3.修正不端正臉型的領型 具有柔和節奏感的領型可對不端正的臉型可以起到掩飾的作用。使用裝飾性較強的多褶、曲線形的領型,使不端正的臉型起到緩和,在臉部周圍加一些褶、邊飾,會使臉型更加柔和,讓視覺忽略臉型的缺陷,達到美化的目的。如圖3-32所示。
圖3-30 修正長臉的領型
圖3-31 修飾寬臉的領型
圖3-32 修正不端正臉型的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