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期末考試結束,馬寶丹也沒找到破案。馬寶丹感覺自己像被關在玻璃缸里的貓,明明看到頂端的出口,四壁太滑,怎么出不去。馬寶丹將丟筆記本那幾天,前后發生的事情一一羅列在紙上,線索就在這中間,也許是某個環節被忽略了……她深刻體會到,研究人要比研究一道高難度的數學題還要復雜,前者要面面俱到,而后者只需要有了思路和公式的正確運用,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學習很苦,但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報;而破案,要考慮的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太多,特別容易陷入自己思維的陷阱里。
放榜的那天,馬寶丹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以為會是第一個到教室,班長陳為民早已坐在書桌前溫書了。嗎寶丹將班長的學習熱情和他的眼鏡片厚度畫了等號,更為班長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動。
“你怎么來這么早?”還沒等馬寶丹問好,班長主動打著招呼。
“就是想來看看榜單!”
“你一定能考第一,擔心什么?”陳為民用手下意識地托了托眼鏡,擋住了歪向一邊兒的嘴角,表現出了相當的不屑,說話的語氣卻極盡鼓勵之情,卻泛著酸意。
馬寶丹沒注意到陳為民嘴角的變化,卻在那雙躲在高度近視鏡后的丹鳳眼中看到了一絲言外之義,那感覺好像是等著瞧,有你好看!
一早起來,因放榜所帶來的輕松和愉悅被這個眼神頃刻擊散了,馬寶丹的防衛神經立刻繃緊了弦兒。“還沒放榜,你怎么知道我是第一?”
“猜也猜得到,所有的老師都夸你聰明,肯定是你!”
“哦!”馬寶丹明確了陳為民口中的信號——老師的夸贊。這不應該,也不能夠啊,假期只有自己沒被安排值日,這是班長親口講的,而且還特意提醒自己這是他的安排,會意寶丹念他的好。
馬寶丹聽到班長在背書,好像是本課外書。而馬寶丹根本就沒帶書包,有那么一會兒,她還真為陳為民的努力而感動。但是,冷靜過后,馬寶丹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為什么要將陳為民排除在外呢,想想他確實有動機。想到“動機”這個詞,腦子里回顧斯葉大師親授的、從古至今的斷案學知識。斯葉大師將整套的知識系統傳授給她,僅限于理論,卻從沒有過實踐。而直覺讓馬寶丹反復地琢磨著陳為民的話,好像動機就蘊藏在這里。
自從馬寶丹升初中以來,第一個主動幫助她的人就是陳為民,陳為民的熱心腸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之后,馬寶丹自認為在班級行事很低調,對人也很和善,怎么會得罪在班中號稱“N1”的人呢!
陳為民之所以得來“N1”這個美名,源自于他曾經什么都爭做第一,考試第一,勞動第一,幫助同學搶在第一……,總之只要能想到的,在班級內陳為民都是第一。老師愛,同學羨,家長親,簡直就是一個十佳的、團寵的好學生,這樣的人,怎么會對一個普通中等生懷有敵意呢?
馬寶丹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反復琢磨這那句“所有的老師都夸你聰明”,多少帶著點兒妒意,難道無意中做了什么事兒招人煩了?
馬寶丹心底有些無奈,自從遇見了斯葉,想不招人嫌都難,學習不需要刻苦,就輕松拿名次(故意寫錯答案,偶爾失常幾次,潛水在中等生里面);體能更是刷新了同齡人的最好紀錄;多才多藝,能歌善舞,但是她很低調啊,有時候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故意發揮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