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青冢幽幽昭君墓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聳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們把昭君墓稱作“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來觀光游覽,憑吊千古傳頌的為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的漢明妃王昭君。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聳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們把昭君墓稱作“青冢”。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于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后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后,他的兒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后宮去傳話:“誰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后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但王昭君不僅長得美麗而且還有見識。自愿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后,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愿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于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

精彩鏈接:

中國的四大美人以及“沉魚落雁羞花閉月”此稱呼的由來?

沉魚: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后,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后人的懷念。

相傳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相傳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落雁: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并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后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相傳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閉月:貂嬋

貂嬋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董卓所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嬋暗地里許給呂布,在明把貂嬋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嬋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嬋,并邀鳳儀亭相會,貂嬋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據說有一晚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楊玉環

楊玉環(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后,欲納入宮中,做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后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玉環被選進宮來后,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射洪县| 乌拉特中旗| 屏边| 扎兰屯市| 鹿泉市| 三亚市| 常宁市| 嫩江县| 白河县| 桃江县| 孟村| 枝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板桥市| 南阳市| 永仁县| 天台县| 商河县| 文登市| 鹤壁市| 盐边县| 平武县| 威远县| 手机| 宁波市| 团风县| 桃江县| 安新县| 松原市| 萝北县| 洪洞县| 文化| 通渭县| 临夏市| 华容县| 齐河县| 南雄市| 凌海市| 故城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