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叫項羽,通常人們都認為項羽曾做下一件赫赫有名的事件,那便是火燒阿房宮。在司馬遷《史記》中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的代代流傳中,在晚唐詩人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推波助瀾下,人們相信:豪華奢侈、雄偉壯麗的阿房宮,目睹了秦帝國曇花一現的輝煌。然而這僅僅是人們一廂情愿的想象。雖然這一構想并非空穴來風,但它與歷史的真實相去甚遠,同時也誤導了人們太久太久。
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筑群,是秦王朝擬建的政令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的建筑之一。它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處,與秦都咸陽隔渭河相望。雖然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進而提出:阿房宮并沒有建成,它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所以,說項羽“火燒阿房宮”事件真是項羽的千古之冤。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嬴子楚)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在勘探過程中,對于目前已經被村莊覆蓋的遺址區,考古人員也沒有放過,除水泥地和磚鋪地之外,就連花池內、羊圈中、廁所旁、房屋間的空地等都進行了密集的勘探,僅發現了秦時的城墻遺跡。其倒塌的堆積物中含有大量的秦、漢板瓦片和筒瓦片,但沒有發現秦代宮殿建筑的遺跡如殿址、明柱、廊道、排水設施等,也沒有發現秦代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當。由此,考古專家認為,當年阿房宮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址和部分宮墻的建設,而宮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來得及營建。
其實在《史記》中記載得很清楚: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并開通了直道;又征集隱官刑徒70余萬人,分別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宮。兩年之后,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驪山。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因集中人力覆土需要,遂將阿房宮建設工地上的勞力征調到驪山園。第二年即秦二世元年四月復建阿房宮時,“驪山事大畢”,又從陵墓工程中抽調出一部分勞力回到阿房宮,中間停工7個月。但是,當年冬天(二世二年),數十萬起義軍洶涌而至,修建陵園的“麗山徒”被“授兵以擊”,從此帝國陷入混戰之中。當時阿房宮建筑即使不停工,也不會按部就班地進行了。若此,除去因覆土驪山暫停的7個月,阿房宮按計劃有規模施工的時間前后是兩年零七個月。但兩年零七個月的建設能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文獻上沒有明說。前后就這么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筑群,是秦王朝擬建的政令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的建筑之一。
位于西安臨潼縣城南。山上松柏長青,郁郁蔥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千百年來,阿房宮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特殊載體,即阿房宮被后人視為既是古代宮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秦二世大興土木、奢華無度、涂炭百姓、重賦急刑、貶善縱惡的歷史佐證。因此,阿房宮的恢弘壯觀被后代文人描寫的越來越夸張,而秦始皇、秦二世在人們的心目中淫威暴虐的猙獰面目也就越來越突出,迅速崛起的強大秦帝國與轉瞬即逝的秦王朝越來越形成強烈的歷史對比。西漢前期著名政治家賈山,在其《至言》中的阿房宮被描述成“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鶩馳,旌旗不橈。為宮室之麗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廬而托處焉?!逼浜蟛痪玫闹穼W家司馬遷筆下的阿房宮規劃是“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施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漢唐時代之間的文人,對秦宮室和阿房宮進行了更具想像力的描述。《三輔黃圖》甚至將秦都咸陽的離宮別館統統記在阿房宮名下,其言“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三輔舊事》把《史記》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立于咸陽宮前的十二尊銅人,移到“阿房殿前”。唐代大文學家杜牧筆下的阿房宮已被推向極至。所以,一座阿房宮被“楚人一炬”,變成“可憐焦土”!于是杜牧吐露出自己的心聲:“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許多歷史學家正是根據這些,認為秦阿房宮是被項羽縱火徹底燒毀的。
這就是為什么當考古學揭開阿房宮遺址的神秘面紗之后,被認為相傳兩千多年歷史的項羽“火燒阿房宮”事件,被譽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代表性杰作的阿房宮,竟然是子虛烏有的虛構和“半拉子”工程,這自然使人們感到不知所從。借助晚唐詩人杜牧《阿房宮賦》濃墨重彩的渲染,人們已經太久相信:一座前所未有、宏偉壯觀的宮殿建筑群,見證了秦帝國的輝煌,也伴隨了秦帝國的謝幕。而一項持續經年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文獻上和人們心目中的阿房宮只不過是一座“空中樓閣”;項羽焚燒阿房宮更屬無稽之談。這個結論徹底顛覆了我們的知識儲備。也許歷史、真相、秘密,往往就是在人們意料之外,揭開秘底,讓人有種石破天驚的感覺。一個未盡的夢想,一個英雄的大手筆,在歷史老人的談笑間,飛逝而去,也許,對于阿房宮,關于項羽,還有更多的懸疑,會在不久的將來,隆重登場,也未可知,讓我們共同期待。
精彩鏈接:
項羽燒的應是咸陽宮
傳說中的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燒事件,在《史記》中也沒有記載。與此相反,《史記》中卻有項羽火燒秦都咸陽宮殿建筑的記載。此前,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陽第一、第二、第三號宮殿建筑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宮殿建筑遺址被大火焚燒的痕跡。由此看來,項羽當時焚燒的應是秦都咸陽宮或其他秦宮室。
歷史上早就有人指出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
其實,歷史上早就有人指出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文獻上關于其規模的描述是圖紙上而非實際上的。南宋程大昌在《雍錄》中寫道:“上可座萬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逼渲泻髢删湟衙靼字赋觯耗鞘窃O計的模型,希望達到這種樣子??上н@種與眾不同、富有智慧的聲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
阿房宮開始建造的時間
《史記·表第三》載:“二十八(年),為阿房宮?!钡瑫摹肚厥蓟时炯o》卻記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數人把后者當作阿房宮的始建時間。很可能的情況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宮的時間要稍早些,期間醞釀和規劃用去幾年,至遲在公元前212年開始動工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