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解讀陶寺遺址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英雄們在汾河下游創業建都的歷史。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

不斷發現的夏城遺址,也在驗證山西南部曾是夏朝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1975年,山西夏縣東下馮村發現了年代相當于夏朝的城堡遺址,城堡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遺址、人工溝、陶窯、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時還有一些銅器。類似東下馮城堡的建筑遺跡,在北起臨汾、南至黃河、東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處之多。這些發現,與《禹貢》記載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說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包括晉南的汾、澮、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穎水流域,乃至關中平原。

陶寺遺址位于襄汾縣城東北的陶寺村附近,總面積430萬平方米,是以陶寺文化(前稱:中原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要內涵的遺址。1958年,在文物普查中發現,1961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清理墓葬1300余座,獲得一批陶、木、石、玉、骨器,發現了我國夏代文化的藍本和我國最早的蟠龍圖騰,以及我國最早的青銅鑄件。

近年來,襄汾陶寺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確認和突破。陶寺文化遺存百余處,包括了城址、居住遺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禮器樂器、青銅器。據報道,這座古城的城墻東西有130米左右,年代約為距今4200—4500年。專家介紹,這一時期正好處于傳說中堯、舜、禹的時期,這座古城很可能是當時重要建筑的所在地,這與《史記》記載的堯都平陽相吻合。特別是陶寺遺址中發掘出土的銅器、禮器、文字殘片、城池與墓葬,已清楚地反映了堯舜時期的國家形態以及經濟和文化狀況,都邑的大小和建筑格局、墓葬的規格和陪葬品的種類與數量等,都清楚地表明了當時已有了國家機器,有了階級分化,有了官職、軍隊、祭祀活動、刑罰、禮儀等。所有這些,從堯到舜,經歷了從雛形到發展,從萌芽到完備的過程。

過去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夏禹前的歷史一直只是傳說,從未被考古證實過。海外學者對這段歷史多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中華文明史不到5000年。而陶寺遺址是目前我國惟一一處古城與墓地并存,比較完整反映這段歷史原貌,又和歷史傳說相吻合的古代遺址。

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先生曾在《舜廟遺址與堯舜傳說》一文中指出,“考古研究已經使我們窺見相當于傳說中堯、舜時代的社會、文化的真相。例如已有不少報道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其年限上限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400年間,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正好與堯舜傳說的時代大致相當”。“大家知道,陶寺的地理位置同文獻中‘堯都平陽’正好接近。由此看來,認為傳說中堯、舜時代文明業已建立,是妥當的。”

之前,雖然知道堯、舜、禹三代文明的發祥地都在山西晉南地區,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運城市)。堯、舜、禹在晉南地區的活動盡管留下了諸多遺跡,如廟宇、墳、傳說等,但真正的考古實物發掘卻是沒有的。如今,陶寺遺址的發掘及在發掘中出土的大量文物,第一次從考古學意義上證明了堯、舜、禹文明的實際存在。因為陶寺遺址在時間和地域上恰恰與堯舜文明相對應,其所有出土的文物和遺址都是堯舜時代的生產和生活記錄。進一步證明了堯、舜、禹的活動范圍就在晉南一帶,史稱舜即位到“中國”,這個“中國”也就是今天的晉南。

同時,在陶寺考古發掘中,大量實物都證明了在堯、舜時代,已經產生了社會等級,有了階級差別,并出現了銅器、文字、禮制和初級的農耕技術,出現了祭祖活動,出現了初具規模的城池和屋舍、寺廟、水井、殿堂等建筑。這些也證明了,在堯舜時代中華民族已經形成了獨具的文化要素和開始跨入了文明的門坎。

精彩鏈接:

陶寺文化

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壺、瓶、盆、盤、豆等彩繪陶器,其中的彩繪蟠龍陶盤,被認為是集合中原諸部落圖騰而成的華夏中心區域的徽標;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繪木器,有案、幾、俎、匣、盤、斗、豆、鼓等多種器物,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一些社會狀況;三是出土一批農具,幾座水井,說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打井技術,居住處所從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動范圍更加擴大;四是遺存物中銅器與文字的發現。墓中出土一件含銅量近98%的銅鈴形器,證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冶金技術。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壺,陶器的壁上有毛筆朱書文字,結構與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毛筆朱書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處墓葬中,反映出明顯的等級或階級的差別,五座級別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黿鼓、特磬類的禮樂器,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同類樂器珍品。

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時中原大地的禮樂制度、階級差別、國家形態已經萌生或正在形成。

黃帝和堯舜禹

相傳4000多年以前,中國黃河流域早已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黃帝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谷,馴養牲畜,使這個部落聯盟強大起來。后來,黃帝部落和西方的炎帝部落聯合,打敗了南方的蚩尤部落。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聯盟結合在一起,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也可以說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說時代,黃帝就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們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種優點,諸多創造,他帶領中華文明從野蠻向文明發展,從而將他奉為人文始祖。根據《二十五史新篇》:黃帝可能實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時期中原地區的一位部落聯盟長。他通過戰爭,使中原各部落實現了聯合,并做了許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傳歷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黃帝以后,中國歷史上先后又出現了三位有名的部落聯盟長──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選有才能的舜為繼承人。堯把部落聯盟長的位置讓給他。舜年老了,也同樣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舜的品德也很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們受他的影響,不再爭田界,而是互相謙讓。人們都愿意跟隨舜居住在一起。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會成為村落。

堯舜的時候,黃河流域水患嚴重。治水的人們用筑堤擋水的辦法,治了許多年,也沒有成功。舜派禹去治水。禹做事勤快,能聽取大家的意見。他帶著人觀察地形,研究治水的辦法。禹認為,光是用堵的辦法是不行的,只有使水道暢通,洪水才能治好。于是,禹帶領人們,采取疏導的辦法,開掘溝渠,引導水向低的地方流,從江河流到海里去。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退去,治水成功了。接著禹又領導人們引水灌溉農田,使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禹治水的時候,工作很艱苦。他一心一意治水,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人們感謝禹的功勞,稱他為“大禹”。舜老了,大家就推舉禹做繼承人。禹死后,他的兒子后承襲禹的位置,建立了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通過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采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解決夏商周年代問題的科研課題。這一工程涉及的學科包括歷史學、考古學、古文獻學、古文字學、天文學、測年科學等。

中國人都聽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是因為古代文獻中清楚地記錄了夏、商、周三個最早的朝代。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來說,司馬遷的《史記》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兩代,只有帝王的世系而無年代。這就是說,五千年文明史中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對國民來說,“這事兒很煞風景”,使人說起五千年文明史來,“理不直,氣不壯”;對學者來說,“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不能得到中外史學界的公認”而令人憤憤不平。

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來說,司馬遷的《史記》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為填補中國文明史的空白,“夏商周斷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設定,成為中國“九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這個科研項目,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分9個課題,44個專題,直接參加的專家學者就有200人。據報道,這一高層次的科研工程,連辦公室秘書都是博士后。

“工程”要達到以下的具體目標:

1.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包括西周早、中期和晚期前后段各王準確的年代;

2.商代后期從商王武丁至帝辛(紂),確定比較準確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工程”主要依靠兩條途徑來建立三代年代學系統,一是對傳世的古代文獻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進行搜集、整理、鑒定和研究,對其中有關的天文、歷法記錄,通過現代天文計算:推定其年代;二是對有典型意義的考古遺址和墓葬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作必要的發掘,取得系列樣品,進行碳-14測年。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工程”終于發表了《夏商周年表》。這份《年表》定夏代始年大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具體為公元前1046年。又將具體的帝王年代從公元前841年向前推移到前1250年,即武丁元年。武丁是商代后期的王,在他以后的各王都給予了具體的在位年代。另外,西周從武王到幽王的所有年代也有了更具體的劃分。西周諸王年表的建立,甚至商王武丁以來年代的建立,主要基礎于武王伐紂之年(即西周之元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確立:其他的年代依據這兩個年代進行安排和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丹凤县| 宁阳县| 稷山县| 广东省| 云南省| 常德市| 沙河市| 东山县| 公安县| 蓬安县| 两当县| 五寨县| 班玛县| 清苑县| 长子县| 土默特右旗| 喜德县| 县级市| 柳江县| 丹阳市| 鄂州市| 昌图县| 莎车县| 卢氏县| 永清县| 云阳县| 松溪县| 湄潭县| 兰考县| 视频| 和政县| SHOW| 余干县| 东乡| 资源县| 麻城市| 博湖县| 平舆县| 麟游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