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軒轅黃帝

軒轅出自有熊之國。母曰昊樞,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稱王也。時有黃星之祥。考定歷紀,始造書契。服冕垂衣,故有袞龍之頌。變乘桴以造舟楫,水物為之祥踴,滄海為之恬波。泛河沉璧,有澤馬群鳴?,山車滿野?。吹玉律?,正璇衡?。置四史以主圖籍?,使九行之士以統萬國。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以觀天地,以祠萬靈,亦為九德之臣?

【注釋】

①軒轅:我國古史傳說中的三皇之一。《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史記索隱》:“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皇甫謐《帝王世紀》:“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漢書·古今人表》張晏注與前說不同。張晏注曰:“黃帝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有熊之國:古國名。《史記索隱》:“《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有熊之地在今河南新鄭。

②昊樞:古代傳說為黃帝之母。黃帝之母曰昊樞的說法僅見本書,與他本不同,不知何據。《竹書紀年》及《史記正義》均謂黃帝母曰附寶。《竹書紀年》卷上:“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張守節《史記正義》曰:“黃帝……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

③黃星:黃色的星,中國古代認為是祥瑞之兆。《竹書紀年》卷上:“(曰黃帝)二十年,景云見……有景云之瑞。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以天清明時見于攝提,名曰景星。”

④歷:即星歷。《史記·歷書》:“黃帝考定星歷。”《史記索隱》:“按《系本》及《律歷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橈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也。”

⑤服冕垂衣:指黃帝以天子之位治理天下。《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戴。冕,中國古代天子、諸侯及達官顯宦戴的禮帽。后專指帝王的皇冠。

⑥袞(gǔn)龍:天子禮服,上畫卷龍,故稱袞龍。徐幹《中論·治學》:“視袞龍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

⑦桴(fú):小竹筏或小木筏。《易·系辭下》曰黃帝、堯、舜“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⑧祥踴:亦作“翔踴”,即疾游騰躍。

⑨恬波:平息波瀾。

⑩泛河:即乘坐小船漂浮在河面之上。沉璧:《路史·余論》“沉璧”條引《符瑞圖》云:“黃帝軒轅氏東巡,省河過洛,又沉握視,將加沉璧。集歷呈臻,皆臨諸壇。河龍負圖,出赤文象文以授命。”指獲得符瑞。

?澤馬:川澤所出之馬。古人認為是象征祥瑞的神馬。《孝經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則景云見,澤出神馬。”《文選·張平子<東京賦>》:“擾澤馬與騰黃。”李善注引《陰嬉讖》曰:“圣人為政,澤出馬。”

?山車: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古代以為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山出器車。”孔穎達疏引《禮緯斗威儀》:“‘其政太平,山車垂鉤。’注云:‘山車,自然之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圓曲。’”

?玉律:玉制的標準定音器。相傳黃帝時伶倫截竹為筒,以筒之長短,分別聲音的清濁高下。樂器之音,則依以為準。分陰、陽各六。陽為律,陰為呂,合稱十二律。因律有十二,故古人又以配十二月,并用吹灰法,以候氣。《后漢書·律歷志上》:“候氣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晉書·律歷志上》:“又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則古者又以玉為管矣。”

?璇衡:亦作“璿衡”,是璿璣玉衡的簡稱。璿璣玉衡為古代玉飾的觀測天象的儀器,相當于后世的渾天儀。《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四史:相傳為黃帝時的四個史官:沮誦、倉頡、隸首、孔甲。王應麟《小學紺珠·名臣類》:“四史:沮誦、倉頡、隸首、孔甲。”注:“黃帝四史官。”

?九德:中國古代指賢人所具備的九種優良品質。九德內容,說法不一。《書·皋陶謨》:“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無悔。”《逸周書·常訓》:“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譯文】

黃帝出生在有熊國。他的母親名叫昊樞,因為黃帝出生在戊己之日,所以憑借土德稱王。當時有黃星高懸的祥瑞之兆。黃帝考查制定歷法紀年,開始創造文字。黃帝居天子之位,戴冠冕,垂衣裳而天下大治。因為黃帝的禮服上畫著袞龍的圖案,所以后人才有“袞龍之頌”。軒轅黃帝改造竹排木筏制成船只,水中的魚兒為之疾游騰躍,大海為之恬靜無波。泛舟河面之上,沉玉璧獲得符瑞。象征吉兆的澤馬成群嘶鳴,有祥瑞之兆的山車遍布郊野。黃帝讓樂師吹奏玉制的定音器校訂音律,調正觀測天文的渾天儀,讓沮誦、倉頡、隸首、孔甲四位史官掌管圖書典籍,派具有九行之德的賢士統轄天下。九行指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九種品德。黃帝讓他們觀天察地,祭祀神靈,也稱他們為具有九種優良品德的賢臣。

薰風至,真人集,乃厭世于昆臺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昆臺者,鼎湖之極峻處也,立館于其下。帝乘云龍而游。殊鄉絕域,至今望而祭焉。帝以神金鑄器,皆銘題。及升遐后,群臣觀其銘,皆上古之字,多磨滅缺落。凡所造建,咸刊記其年時,辭跡皆質。詔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蘭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沉榆之膠和之為泥,以涂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事出《封禪記》。

【注釋】

①薰(xūn)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覽》:“東南曰薰風。”

②真人: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埼,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③厭世:厭棄世俗生活,指得道成仙。《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

④舄(xì):鞋。《史記正義》引《列仙傳》曰:“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本書記載與此不同。

⑤鼎湖:地名。在今河南閿鄉南荊山之下。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升天。《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

⑥升遐:升天。謂死亡。聞一多《神仙考》一文說:“據此,則‘遐’當讀為‘煆’,本訓火焰,因日旁赤光,或赤云之似火者謂之霞,故又或借‘霞’為之。”

⑦百辟:諸侯。《書·洛誥》:“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孔傳:“奉上謂之享。言汝為王,其當敬識百君諸侯之奉上者,亦識其有違上者。”《文選·張平子〈東京賦〉》:“然后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尊卑以班。”薛綜注曰:“百辟,諸侯也。”

⑧華戎:漢族和少數民族。華,漢族。我國古稱華夏。戎,戎羌。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為戎。

【譯文】

和暖的風吹來,得道成仙的真人聚集在天庭,于是黃帝開始厭棄人間的世俗生活,他在昆臺山上得道成仙,留下了他的帽子、寶劍、佩飾、鞋子在人間。昆臺是鼎湖山最險峻的地方,黃帝在鼎湖山的險峰下建造館舍。他乘云駕龍游玩。遙遠的仙鄉殊域,人們至今還到鼎湖山下拜望、祭祀黃帝。黃帝在位時,用神奇的金屬銅鑄造器物,在器物上都刻上銘文。等到黃帝升仙之后,群臣觀看這些銘文,都是上古的文字,其中很多都消失湮滅、殘缺不全了。凡是黃帝鑄造的器物,都刊刻記錄其產生的年代和具體時間,這些銘文文辭都很質樸。黃帝詔令諸侯、群臣接受德行教育,先讓他們把珪玉排列在香草編制的席子上,點燃沉香木、榆木制作的香料,搗碎各種珍寶使之成為碎屑,用沉香木、榆木的膠調和珍寶碎屑成為泥狀,涂抹在地面,來辨別尊和卑、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位分。該事出自《封禪記》。

帝使風后負書,常伯荷劍,旦游洹流,夕歸陰浦,行萬里而一息。洹流如沙塵,足踐則陷,其深難測。大風吹沙如霧,中多神龍魚鱉,皆能飛翔。有石蕖青色,堅而甚輕,從風靡靡,覆其波上,一莖百葉,千年一花。其地一名“沙瀾”,言沙涌起而成波瀾也。仙人寧封食飛魚而死,二百年更生,故寧先生游沙海七言頌云:“青蕖灼爍千載舒,百齡暫死餌飛魚。”則此花此魚也。

【注釋】

①帝使風后負書,常伯荷劍:風后,相傳為黃帝大臣。《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裴骃《史記集解》引鄭玄曰:“風后,黃帝三公也。”張守節《史記正義》:“四人皆帝臣也。”常伯,周朝官名。《文選·陳太丘碑文》注引環濟《要略》曰:“侍中,古官。或曰風后為黃帝侍中,周時號曰常伯,秦始復故。”“常伯”疑即“常先”之訛。

②洹(huán):即洹山,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北山經》:“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

③陰: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浦:水濱。

④蕖(qú):即芙蕖,荷花的別稱。

⑤寧封:亦稱“寧封子”,傳說中黃帝時代的仙人。《列仙傳》:“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于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焉。”

⑥灼爍:形容光彩鮮明的樣子。舒:伸展。

【譯文】

黃帝讓他的大臣風后背著書囊,常伯扛著寶劍,早晨在洹山的流沙之地巡游,晚上回到南面的水濱,游行萬里才呼吸一次。洹山的流沙好似輕沙細塵,腳踩上去就會陷進去,深度難以探測。大風吹起的細沙像煙霧,其中有許多神龍魚鱉,它們都能飛翔。還有深綠色的石荷花,這種荷花形體堅實而輕盈,荷葉隨風搖擺,覆蓋在沙波之上。石荷花的一根花莖上有一百片葉子,一千年開一次花。這個地方也叫“沙瀾”,是說風沙涌起形成沙浪。據說仙人寧封吃了沙中的飛魚就死了,二百年后又轉世再生,所以寧先生游沙海時寫了一首七言詩贊頌說:“荷花鮮艷千年一盛開,飛魚為食暫死百年而復生。”說的就是這里的花,這里的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如东县| 明光市| 潜江市| 巴楚县| 龙川县| 丘北县| 拜城县| 临西县| 东丰县| 黄浦区| 海伦市| 罗山县| 安阳市| 延川县| 道真| 汽车| 柘荣县| 福建省| 赣榆县| 军事| 库车县| 玉林市| 广丰县| 河北省| 涟源市| 凉城县| 禄劝| 桐柏县| 新巴尔虎右旗| 灵宝市| 娱乐| 黑水县| 广汉市| 西盟| 巢湖市| 余庆县| 铜山县| 揭东县| 青铜峡市|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