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有關
在進入本章的主題之前,我必須提醒幾句,以說明“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之間的關系。我已經在第二章中論述過,在自然狀態下,生物存在著某種個體上的變異。對于這一點,我實在不知道還曾經有過一場爭論。就我們所討論的問題而言,將一群可疑類型稱為物種或亞種或變種,是無關緊要的。比如,只要承認存在著一些顯著的變種,那么無論把不列顛植物中的200到300種可疑類型歸為哪一級都不會有問題。但是,雖然作為本書的基礎而言,僅僅知道個體變異和某些少數顯著變種是必要的,但卻幾乎不能幫助我們去理解物種在自然狀態下是如何產生的。身體構造的這一部分對于另一部分及對于生存條件的一切巧妙適應,以及這一生物對于另一生物的一切巧妙適應,這些都是如何完成的呢?對于啄木鳥和槲寄生,我們能很明顯地發現這種美妙的相互適應,對于附著在獸毛或鳥羽之上的最下等寄生物,對于潛水甲蟲的構造,對于在微風中飄蕩著的具有冠毛的種子,我們卻只能模糊地看到這種適應。簡而言之,無論在任何地方,在生物界的任何部分,我們都能看到這種美妙的適應。

魚鷹奧杜邦水彩畫19世紀
魚鷹為鳥科,鷹屬部分種類的通稱。它們經常棲息在湖泊、水庫、池塘、河口與海灣,以魚為主食。由于長期在水中捕魚,魚鷹的翅膀進化得窄而長,便于在水下活動。
另外,有這樣一個問題,那些被我稱為初期物種的變種,是如何最終成為良好、明確的物種的呢?顯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之下,物種之間的差異比同種變種間的差異要多得多。那些構成不同屬的種群之間的差異比同屬物種間的差異要大得多,而這些種群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所有這些結果,都是從生存競爭中得到的,我將在下一章中更加充分地進行講解。不管這種競爭是多么微不足道,也不管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變異的產生,只要某一物種的一些個體能從其他生物那里,以及它們生活的物理條件的無限復雜關系中得到好處,那么這些個體就會將這樣的變異保持下去,而且在通常情況下,它們還會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它們的后代,它們的后代也會因此而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由于任何物種都能按時產生許多個體,而且只有其中的少數能夠生存,因此我將那種把每一個有用的細微變異都保存下來的原理稱為“自然選擇”,這樣做是為了表明它和人工選擇的關系。但是,斯潘塞先生卻經常使用“最適者生存”這一術語,這一術語更加確切,而且有時也同樣方便。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人類利用選擇產生了一些偉大的結果,并通過累積“自然”所給予的細微且有用的變異,使生物變得更加適合于自己的用途。但是,我們以后將看到,“自然選擇”是一種不斷活動的力量,與微弱的人力相比,它有著極其顯著的優越性,其差別正如“自然”的工作和“人工”的工作一樣。

草原殺手——斑鬣狗 攝影
自然界中的生物并不是平等的,人們常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來概括這種殘酷的生存狀況。無論是高等動物還是低等動物,都脫離不了這一自然法則。為了生存,彼此獵殺已見慣不驚,如獅子捕殺河馬、水牛、羚羊,豹子捕殺牛羚,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
現在,我們將對生存競爭進行詳細的討論。在我將來要出版的另一部著作里,還要著重討論這一問題,因為它有這樣的價值。知識淵博且富有哲理的老得康多爾和萊爾已經詳細闡述了這個問題,即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劇烈的競爭之中。
對于植物,曼徹斯特區教長赫伯特以無與倫比的氣魄和才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顯然,這是由于他具有淵博的園藝學知識的緣故。在我看來,至少沒有什么比在口頭上承認普遍的生存競爭這一真理更容易的了,但同時,也沒有什么比在思想上永遠牢記這一結論更困難的了。然而,如果在思想里沒有徹底體會這一點,我們就會對包含著分布、稀少、繁盛、絕滅以及變異等萬般事實的整個自然組成,產生認識上的模糊或產生誤解。我們看到,自然界的外貌煥發著喜悅的光輝,我們常??匆娺^剩的食物;但我們卻看不到或者忘記了那些在我們周圍安閑地唱歌的鳥,多數是以昆蟲或種子為生的,因此它們常常毀滅生命;或者我們忘記了這些唱歌的鳥或它們的蛋,或它們哺育的小鳥被其他的食肉動物所毀滅;我們并不能經常記得,雖然食物在現在是過剩的,但并不是每年的所有季節都會出現食物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