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屬物種的變異多于小屬物種
如果把記載在任何一部植物志上的某地的植物分為對等的兩個群,即將大屬(即含有許多物種的屬)的植物作為一個群,將小屬的植物作為另外一個群,我們就會發現,大屬里那些最為普通且分布極廣的物種或優勢物種的數目會比較多。也許這一點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僅僅需要看看棲居在任何地區中的同屬物種所存在的事實,就可以知道了。任何地區的有機和無機條件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利于這個屬。因此,我們可以預料到這樣一種情況,即在大屬里,我們會發現比例數目較多的優勢物種。但是如此多的原因卻能讓結果變得模糊不清,以致我感到奇怪,我的表指出的大屬這一邊的優勢物種只是稍稍占多數。在這里,我只想解釋一下兩個模糊不清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淡水產的和喜鹽的植物的分布都很廣,而且極為分散,這種情況似乎和它們居住地方的性質有一定的關系,而和該物種所歸屬的大小有很小的關系或者沒有關系。另外,低級植物的分布一般比高級植物廣,而且這也和屬的大小沒有關系。低級植物分布廣的原因將會在“地理分布”那一章中進行討論。


同屬不同種的動物 攝影
虎和獅子同屬世界珍稀動物,是著名的野生動物。這兩種貓科動物同屬于美洲豹屬,但不同種。它們遺傳了祖先兇猛的本性,是最強有力的捕食者。
由于我認為物種只是特性顯著且界限分明的變種,所以在我的假設中,各地大屬物種出現變種的頻率會高于小屬物種,這是因為,按照通常的規律,在那些已經形成了密切親近且相似的物種(即同屬的物種)的地區,也許有大量的變種即初期的物種正在形成。在許多大樹生長的地方,我們有找到幼樹的希望。在一些地方,如果同一屬的大量物種都發生了變異,這就說明各種條件都有利于變異。因此,我們就可以相信,這些條件還會繼續有利于變異。相反地,如果我們認為各個物種是被分別創造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沒有明顯的理由來說明,為什么含有多數物種的群類出現變種的頻率會高于含有少數物種的群類。

美麗的仙人掌佚名 攝影當代
在常見的栽培植物中,某些植物的莖、葉或花苞,由于外界因素的刺激,會發生顏色、形態等的異常變化,形成比原植物更加奇特和美麗的品系。甘藍、仙人掌就是這樣的植物。育種專家和園藝師們正是根據這一特點,培育出了很多蔬菜新品種和觀賞植物。
為了證實我的這一假設的真實性,我把12個地區的植物以及兩個地區的鞘翅類昆蟲分成了兩個比較相等的群,大屬的物種在一邊,小屬的物種在另一邊。事實證明,大屬產生變種的物種的比例比小屬的多。另外,在變種的平均數上,大屬物種也永遠比小屬物種產生得多。即使采用另一種分群方法,即把只有一到四個物種的最小屬都不列入表格內,我們也得到了與上述情況同樣的兩種結果。這些事實對于物種,即對只是顯著而永久的變種而言,有著明顯的意義。因為在曾經形成過同屬的許多物種的地方,換句話說,曾經是物種制造廠的地方,我們一般都還可以看到這些工廠依舊還在活動,因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物種的制造過程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如果把變種當做初期的物種,那么上述這點肯定是正確的,因為我的表格作為一般規律清楚地對此進行了解釋。在曾經形成一個屬的許多物種的任何地方,該屬的物種所產生的變種(即初期的物種)的數目就會在平均數之上。這并非是說,在今天,由于一切大屬的變異都很大,因此它們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也不是說小屬都不變異,而且其物種數量也不再增加。要真是這樣,我的學說就必然會遭到致命的打擊,因為地質學清楚地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遷,小屬常常會增加,而大屬則常常會因達到頂點而衰落,甚至滅亡。我們要說明的是,通常情況下,在曾經形成了一個屬的許多物種的地方,有著許多物種正在形成,這才是合乎實際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