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集部

第一課 獄中上母書

〔清〕夏完淳

題解

這是夏完淳被捕后,寫給母親的信。少年英雄,臨終訣別。報國義無反顧,骨肉依依不舍。囑咐后事,展望來世,唯念復國大業。英英少年,未冠先逝。甘羅與秦俱興,完淳與明偕亡。足隨夏允彝,志比陳子龍,德承袁崇煥,光昭屈靈均,義薄文天祥,道啟楊靖宇。其血其望,震古爍今。嗟吾后世,自許其苗,以國奉祭,共志同心。

人物故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祖籍浙江會稽。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詩人夏允彝之子。7歲能詩文。14歲隨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父親殉難后繼續武裝抗清,事敗下獄。17歲殺身成仁,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幸存錄》等。

完淳從小嗜書如命,學問宏博。9歲出版詩集,被師長譽為神童。陪父親夏允彝接待朋友時,常與大人縱論天下局勢,論史論政皆有非凡見解,被恩師和文壇領袖陳子龍等愛稱為圣童。7歲隨父游京師,錢謙益為之賦詩,贊其“背誦隨人詰,身書等厥躬。倒懷常論日,信口欲生風。…… 若令酬圣主,便可壓群公”。歸籍后隨父親去福建長樂(今福建福州市轄區),路經浙江嘉善(今浙江嘉興東北部),首訪未來岳父錢彥林。當時義兵四起,社會動蕩。7歲的夏完淳忽然問錢彥林:“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讀何書?”12歲著文立等可取。常與碩彥鴻儒縱論軍事策略及邊防情況,才華見解皆卓異。其父自殺前交給未完稿《幸存錄》,他在抗清之余寫下《續幸存錄》,以續父志。郭沫若認為“史才燦然”。

主課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君見背[1],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2]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3],一旅才興,便成齏粉[4]。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5]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6]先從九京[7]: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8]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9],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10],生母托之昭南女弟[11]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12]!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13]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14]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15]在冥冥誅殛[16]頑嚚[17],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18]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19]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20],則吾愿畢矣!

新婦結褵[21]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22]也。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23],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24]。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選自《清代散文選》)

注釋

[1]見背:婉辭,指長輩去世。

[2]告成:報告成功的消息。

[3]鐘虐先朝:災禍聚集于先朝。先朝指明政權。

[4]齏(jī)粉:細粉;碎屑。這句比喻抗清軍隊遭鎮壓、消滅。

[5]菽(shū)水:菽,豆類的總稱。菽水,指普通飲食。

[6]溘(kè)然:忽然;突然。

[7]九京:猶九泉,指地下。

[8]門祚(zuò):家世。門,指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祚,福。

[9]推干就濕: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10]義融女兄:夏完淳的姐姐夏淑吉。

[11]昭南女弟:夏完淳的妹妹夏惠吉。

[12]置后:抱養別人的孩子為后嗣。

[13]西銘先生:即張溥(1602—1641),明末文學家,復社的領袖。無后,死后第二年由錢謙益等代為立嗣。錢謙益降清,人們認為這有損張溥的名節。

[14]愈:好。

[15]先文忠: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死后,謚號文忠。

[16]誅殛(jí):誅殺。

[17]頑嚚(yín):愚蠢而頑固的人。

[18]北塞之舉:指出師北伐,把清兵驅趕出北方的邊界。

[19]武功甥:夏完淳的外甥侯檠(qíng),字武功。

[20]若敖之鬼:指沒有后嗣按時祭祀的餓鬼。若敖: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左傳·宣公四年》記載,若敖氏后代楚國令尹子文,擔心他的侄子越椒將來會使若敖氏滅宗,臨死時,聚集族人哭泣道:“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意思是若敖氏的鬼將因滅宗而無人祭祀。后來,若敖氏終因越椒叛楚而被滅絕。

[21]結褵(lí):也作“結縭”。古代嫁女的一種儀式。女子臨嫁,母親給她結上佩巾。語出《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后即以“結縭”指結婚。

[22]渭陽情:指甥舅間的情誼。傳說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23]太虛:天。

[24]屣(xǐ):鞋子。

參考譯文

不孝完淳而今就要死了!身體奉獻給了父親,就不能再報答母親。

痛苦啊,父親走了兩個年頭,怨恨慘痛日深,艱難辛苦歷盡。本來希圖重見天日,以報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感到光榮,能把成功的消息告訴九泉下的父親。無奈上天不保佑完淳,災禍聚集到先朝。一支軍隊剛剛建立,就被擊得粉碎。去年的義舉,完淳自料非死不可。誰知沒死,卻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續了兩年的生命,卻沒有一天得以孝養母親,以致慈愛的嫡母托身空門,生母寄身在異姓之家。一門漂泊,活著不能相互依靠,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完淳今日又忽然先赴九泉:不孝之罪,連上天都知曉了。

唉呀!兩位母親都健在,下面還有妹妹,家運衰敗,并無兄弟。完淳死不足惜,可哀痛的是家里的八個人何以維生呢?雖然如此,也就這樣吧!完淳之身是父親給的,完淳之身是國君用的,為父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負兩位母親呢?但嫡母艱辛養育我,教我學禮習詩,15年來從未改變,嫡母的慈愛恩惠,千百年來所少有。大恩未報,完淳悲痛極了!現在完淳只得把慈愛的嫡母托付給義融姐,生母托付給昭南妹了。

完淳死后,有孕的妻子若能生一男孩,那是家門之幸。如果不然,千萬不要抱養他人為后嗣。會稽望族夏家,如今已極其零落。品德學問像我父子這樣的有幾個呢?立一不肖后嗣,恐怕像西銘先生那樣為人所詬罵譏笑,還不如不立為好!唉!天地茫茫,家族或許難綿延不斷。有一日朝廷中興重建,那么,我們豈止是享受麥飯豚蹄不為餓鬼,而是能千秋萬代在廟中享受祭祀了!如有人妄言另立后嗣,完淳與父親將在冥冥中誅殺這個頑固愚蠢之人,決不放過他!

遍地都在打仗,完淳死后,戰亂什么時候能停止還不知道。兩位母親請好好保重身體,不要再掛念完淳。20年后,完淳和父親將會掃平北方邊境!不要悲傷,不要悲傷啊!托付的話,也請不要違背。外甥武功是個能擔當大事的人,家里的事都交付給他。寒食節和盂蘭盆會,供完淳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要讓完淳成為無人祭祀的餓鬼,我的愿望也就了結了。

妻子與完淳成婚二年以來,賢孝素來為人所深知,外甥武功為完淳好好地待她,這也是武功對完淳的甥舅之情啊!

語無倫次,說的都是將死之時的肺腑之言。悲痛啊悲痛!人哪有不死的呢?貴在死得其所罷了。父親能成為忠臣,兒子能成為孝子。含笑歸天,完成完淳的分內之事。自永恒的天道而言,本無所謂生死,且把自己的身體看作破鞋子吧。完淳只是為剛正之氣所激,懂得了天人之理。短短17年如同噩夢,國仇家恨來世再報!完淳的神魂遨游于天地之間,可以無怨無悔了!

賞析與寫作指導 天才是干什么用的?

一位少年的臨死訣別,感情濃郁,哀痛至深,然而又充滿了獻身的果決與豪邁。維護尊嚴與正義,能不果決嗎?擔當天下與社稷,與違背天道、侵凌華夏的清軍奮戰到底,能不豪邁嗎?

本文主要寫了四方面內容:

一是對武裝抗清失敗痛感遺憾,心中不服,決心來生再作努力:

“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

“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

“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

二是不能為長輩盡孝報恩,不能為妻兒姐妹效力,置家人于痛苦和孤苦無依之中,極感愧疚和牽掛。故文中反復勸解家人自珍,不要永陷于痛苦之中:

“哀哀八口,何以為生?”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

三是安排后事:

“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

“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

四是表達對華夏血脈、天地正義的堅定信念和為國捐軀、千古流芳的萬丈豪情:

“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

“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

“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

前三方面,越寫越哀,讓讀者摧肝裂膽。寫到第四方面內容,哀痛已經轉化為豪情。視死如歸者,此之謂也。讀者越來越增加敬仰之心,感到有責任、有意愿給其英靈奉獻廟食。所謂廟食,就是祭祀如時,懷念永久。

明末清初大學者屈大均(1630—1696),廣東番禺人,比夏完淳年長一歲。他對抗清烈士充滿崇敬之情,終身不仕清廷。所著《皇明四朝成仁錄》,傳頌英烈事跡。該書記載了夏完淳在南京受審時挖苦降臣洪承疇的故事。

南京舊朝堂上,洪承疇端坐官席,喝問下面受審者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見識,豈能興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騙,誤入軍中。如歸順大清,可封大官。”

夏完淳不為所動,故意反問洪承疇:“爾何人也?”

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小吏在其旁低聲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疇)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大聲喊道:“哼,堂上定是偽類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松山、杏山與北虜勇戰,血濺章渠,先皇帝(崇禎帝)聞之震悼,親自作詩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忠烈,才欲殺身殉國,以效仿先烈英舉。”

洪承疇很是尷尬,面如土灰。一吏對夏完淳呵斥道:“上面主審者,正是洪大人!”

夏完淳笑道:“不要騙我!洪亨九先生死于抗清已久,天子親祭,群臣嗚咽。汝等何樣逆賊丑類,敢托忠烈大名,穿虜服虜帽冒充堂堂洪先生,真狗賊耳!”

洪承疇汗如雨下,嘴唇哆嗦。蓋因小英雄字字戳到其靈魂痛處,使他萬箭攢心般難受。世代食祿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一身世卑微的17歲少年,能無愧乎!(類似故事也發生在“白頭軍”領導人孫兆奎身上,他被押解南京后,也是洪承疇主審。面對扎辮子的清朝總督,孫兆奎輕蔑地笑問堂上洪大人:“我們大明朝也有一個先烈叫洪承疇,您不會與那位大人同名吧?”)

洪承疇默然良久,只得揮揮手,令士卒把夏完淳和他岳父押回牢房。不久以后,翁婿二人跟其他30多位抗清英雄一起,血灑刑場。

一個7歲就出口成章、9歲就出版詩集并且震驚朝野的孩子,顯然是個難得的天才。天才少年夭殤,雖萬世之后,依然會人人痛惜。然而,天才是干什么用的?是用來踐行天道的。維護尊嚴、反抗侵略,就是天道。天才少年夏完淳,心通人倫,志在天道,與逆天而行的罪惡勢力抗爭到底,以17歲年華和沖天豪情殺身成仁,他是完全正確地使用了他的天才,雖萬世之后,依然會人人敬仰。

天才歷代都有,正確地使用天才,卻非人人都能做到。

延伸知識 夏完淳的忠烈親友團

夏完淳天資卓異,少年大慧,文史兼通,經國有志,本可望成就一代宗師或濟世大賢。可是生不逢時,遭遇國族大難,只能棄學殺敵,捐命保國。終因“天不佑我”,身死國滅。一個本該懵懂幼稚的少年,以其興兵抗暴、舍身成仁的壯舉,成為歷史上璀璨奪目的流星。

夏完淳能成為少年英雄,既得益于他早慧早熟,也得益于有一個熏染他、造就他、引領他的人文環境。他的父親、伯父、岳父、妻舅、姐夫全家,都是抗清志士,母親教他讀岳飛、文天祥的詩文,他的恩師陳子龍和史可法、黃道周等一大批師長,都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夏完淳在這個環境中成長,成為英雄乃順理成章。特擬《夏完淳的忠烈親友團》,再現夏完淳成長的人文環境。

夏允彝(1596—1645):夏完淳之父,著名詩人,明末官員,抗清英雄。字彝仲,號瑗公,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區)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舉人,崇禎初年,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崇禎十年(1637)進士,次年任福建長樂縣知縣。政績聞名朝野,崇禎皇帝將其名字書于宮廷屏風上,擬重任之。適逢其母仙逝,回籍丁憂。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殺。明室福王在南京監國,任命他為吏部考功司主事。清軍占領江南后,他積極組織武裝抗清,一再失敗。清軍當局招降,允以高官。他拒不見面,決意自殺。

夏允彝給好友陳子龍托付后事,平靜與家人道別。以未完成的《幸存錄》6卷交給夏完淳,囑咐他續寫,并要求他毀家救國,以圖光復。然后,投松塘自殺。其兄夏之旭、其子夏完淳、其妻妾家人,皆哀慟地立于塘邊送行。松塘水淺,不忍溺亡忠烈,夏允彝奮力埋頭水中,窒息而死,背部衣衫竟未沾濕。

生母陸氏:夏完淳親生母親,夏允彝偏房妻子。按古代規矩,父親的正妻盛氏才是夏完淳的嫡母,生母陸氏只能稱娘。但盛氏知書識禮,寬厚明通,她不但不干涉陸氏跟兒子親近,還不辭辛勞親自教兒子詩書禮儀,三人共處甚好。生母陸氏也學過詩書,夏完淳犧牲后,她寫詩哀悼。

嫡母盛氏:夏允彝正妻。《獄中上母書》就是寫給她的。她對夏完淳極其鐘愛,視若己出。對夏完淳的教養盡心盡意,要求甚嚴。既教詩書,又講禮義。

陳子龍(1608—1647):夏完淳恩師,明末文壇領袖,抗清英雄。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崇禎十年進士,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繼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給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后被捕,永歷元年(1647)五月十三,在押解路上投水殉國。

除陳子龍外,夏完淳的老師還有張溥、史可法、黃道周等。

張溥(1602—1641):字乾度,一字天如,號西銘,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復社創始人之一。張溥出身官宦門第,為婢妾所生,排行第八,為宗黨所鄙。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后讀過即焚去,如此反復7遍。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為“七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為《七錄齋集》。《明史》記有張溥“七錄七焚”的佳話。復社積極跟朝中閹黨斗爭,參加蘇州抗稅暴動。張溥被人下毒致死,年39歲。

史可法(1601—1645):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北京城淪陷后,夏允彝曾專門拜訪史可法,共謀復國大計。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試圖收拾殘局。朱由崧既無大志,更無韜略,只知享樂。史可法別無選擇,傾力扶持,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軍多鐸部包圍揚州,史可法困守孤城。二十一日,總兵李棲鳳、監軍副使高岐鳳出城投降,守城力量更弱。多鐸先后致書五封勸降,史可法均未啟封。二十五日,清軍以大炮轟塌城墻西北角,攻破揚州。多鐸縱兵屠城10天,死難者超過80萬,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兵敗遇害。時值盛夏,死難者遺體很快腐爛,無法辨認。史可法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在城外梅花嶺修造史可法衣冠冢。

黃道周(1585—1646):明末官員、書畫家、文學家、儒學大師、民族英雄。福建漳浦銅山(今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大臣)。抗清失敗,被俘押解到南京。獄中詩云:“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復復少生機。老臣擠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洪承疇勸降無果,要求清政府免死,不許,乃遭屠殺。刑前絕食12日,其間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東華門刑場上,他向南方再拜,然后撕裂衣服,咬破手指,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勿憂。”死后,從他衣服里發現“大明孤臣黃道周”7個大字。其門人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同日被殺。

夏之旭:夏完淳伯父,抗清英雄。當年曾以文才與夏允彝并駕齊驅。但科場不順,功名終于秀才。夏允彝任職長樂期間,他居家照顧母親。夏完淳少年暴得大名,他常以不可張狂訓導之。明亡之后,參與抗清,與陳子龍一起策反蘇松提督吳勝兆,事敗之后遭清軍通緝,乃自殺殉國。

錢秦篆(1631—?):夏完淳之妻。浙江嘉善人。出身于名門望族,其父錢彥林詩書聞名,是當地文壇領袖。兩位兄長雙雙神童。夏完淳《遺夫人書》說她“德曜齊眉,未可相喻。賢淑和孝,千古所難”。完淳死后,遺腹子出生不久即夭亡。她的丈夫、公公、父親、哥哥、堂哥,都在此國難中殉命。她遁入空門為尼,青燈古佛,終其一生。

錢旃(?—1647):夏完淳岳父,字彥林,抗清英雄。清軍占領江南后,他與堂哥錢棅一起組織義軍抵抗,捐家產資助糧餉,屯兵于長白蕩一帶,時而出擊附近各縣,誅殺清兵,聲勢浩大。錢棅兵敗犧牲,錢彥林隱跡鄉里。后又與抗清首領陳子龍共謀抵抗,清政府追捕陳子龍至其寓所,遂被捕。審訊者以為:“旃不死,吾輩度不保。”他和女婿夏完淳一起受審,一起殉國。他遇難后,妻子徐氏(夏完淳岳母)投水自盡。其長子錢熙,風姿玉立,才氣縱橫,因參加抗清活動,積勞成疾,于崇禎十七年(1644)去世。夏完淳為他寫下“千古文章未盡才”悼詩。錢熙之弟錢默,一代神童,8歲能詩,15歲考中進士,寫過稱贊夏完淳的《神童賦》,一時傳為江南佳話。國破家亡后,一代天才四處流浪,不知所終。

夏淑吉:夏完淳同父異母姐姐。她嫁給浙江嘉定侯家,丈夫侯文中因病早逝。清兵占領江南后,侯文中的父親和兄弟全都參加抗清斗爭,全部為國捐軀。淑吉削發為尼。夏完淳在《獄中上母書》中,將嫡母盛氏托付給她照顧。

夏惠吉:字昭南,號蘭隱,和夏完淳同為陸氏夫人所生,聰慧而富有才華。夏完淳在《獄中上母書》中,將生母陸氏托付給她照顧。

盛蘊貞:夏完淳嫡母盛氏的侄女。她許配給浙江嘉定侯家侯智含,侯智含是侯文中的親弟弟。侯智含像父兄一樣參加抗清斗爭,逃避追捕時身亡。盛蘊貞還未成親即為寡婦,婆家人幾乎全部殉難。她只好削發為尼,為夏淑吉佛門弟子。

副課文 李鴻章投奔曾國藩

合肥傅相(輔導國君、諸侯王之官)肅毅伯李公,始以丁未翰林供職京師。其封翁(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愚荃先生(李鴻章之父),與曾文正公戊戌同年也。傅相未第時,常以年家子從文正習制舉文,既得翰林,亦常往問業。咸豐二年,文正丁憂回籍。傅相與其封翁,從侍郎呂文節公賢基,奉旨回籍治團練,自是遂不甚通音問。厥后皖北糜爛,呂公殉舒城之難,而團練事遂無可為。傅相旋入皖撫福元修中丞濟(福濟,滿人)幕府,中丞蓋傅相座主也。

然中丞本不知兵,指注(指示)未盡合宜,傅相亦不甚得志。會洪軍(洪秀全太平軍)勢益盛,傅相病官軍之退避也,力請大舉一戰。是時鄭軍門魁士為總統,謂叛強如此,君既欲戰,如能保其必勝,愿書軍令狀否?傅相毅然書之。官軍與洪軍戰而大敗,洪軍漫山遍野而來,合肥諸鄉寨皆被蹂躪,傅相所居寨亦不守。封翁先已捐館,傅相與諸兄弟奉母避之鎮江,而自出謁諸帥,圖再舉。既落落無所合,久之,聞曾文正公督師江西,遂間道往謁焉。謂文正篤念故舊,必將用之。

居逆旅幾一月,未見動靜。此時在文正幕府者,為候補道程桓生尚齋,前翰林院庶吉士陳鼐作梅,今江寧布政使舉人許振袆仙屏。陳鼐與傅相本系丁未同年,傅相使往探文正之意,不得要領。鼐因言于文正曰:“少荃愿侍老師,藉資歷練。”文正曰:“少荃翰林也,志大才高。此間局面窄狹,恐艨艟巨艦,非潺潺淺瀨所能容,何不回京供職?”鼐曰:“少荃多經磨折,大非往年意氣可比,老師盍姑試之?”文正許諾,傅相入居幕中。

——〔清〕佚名《咸同將相瑣聞》

思考與訓練

請仔細閱讀【賞析與寫作指導】中夏完淳諷刺洪承疇的故事,認真想一想,如果夏完淳換一種方式,對洪承疇一頓臭罵,表達效果有什么不一樣?你認為哪一種方式更能打擊洪承疇的氣焰、觸動他的靈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朝阳县| 昭平县| 攀枝花市| SHOW| 勐海县| 洱源县| 吉首市| 喀喇沁旗| 平山县| 林西县| 辽源市| 珠海市| 友谊县| 进贤县| 布尔津县| 东安县| 绥中县| 巴彦淖尔市| 左贡县| 内江市| 庄河市| 定日县| 璧山县| 正阳县| 白河县| 伊川县| 宁国市| 兰州市| 桐柏县| 阿勒泰市| 八宿县| 大化| 饶河县| 昌乐县| 湄潭县| 崇阳县| 西安市| 左云县| 长子县|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