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泥料的產地

江蘇宜興不僅風景優美,更擁有著全省95%以上的陶土儲量,以陶器產地聞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時期,當時的宜興人已經開始燒制陶器,是名副其實的陶之都。尤其在現在的宜興丁蜀鎮地區,于明代起已經“家家捶泥,戶戶做坯”。根據1976年在宜興丁蜀鎮羊角山出土的殘器來看,紫砂由起初的用于與普通陶土混雜制作粗陶,到宋代開始便逐漸從中分離,陶質出現了從粗到細的發展過程,逐漸孕育出了獨特的紫砂體系,為后期出現的紫砂壺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紫砂本質是一種含鐵質黏土質粉砂巖,地質運動的多樣性,使紫砂資源不會獨產一處。紫砂壺的價值也并非完全依靠紫砂本身,而是材質和工藝的綜合體現。目前紫砂礦脈分布地主要有宜興的黃龍山、沙山、香山等礦區,以及其他陶土資源豐富的省市地區。

黃龍山礦區

黃龍山位于宜興丁蜀鎮,面積超過兩平方公里,因早期分不同段落,分別歸屬于臺西、趙莊、白宕、蠡墅等行政村落。故而在紫砂礦料出處上描述為不同礦區,如屬于蠡墅村的大水潭礦區、屬于臺西村的黃龍山露天礦區等,其實這些都屬于黃龍山礦區范圍。

臺西村的黃龍山露天礦區

青龍山

蠡墅村的大水潭礦區,現已被建成公園

趙莊沙山、紅衛香山一帶主要露天礦區

宜興的紫砂礦脈,除了黃龍山礦區外,在紅衛村的香山北面、蔣笠村伏牛山東面,以及位于沙山東面由早期露天開采而留下的荷花潭老礦區等地,都曾有紫砂礦料出產。

浙江等外地礦區

紫砂原料的枯竭說已經盛傳多年,但仍有大量的紫砂產品從宜興運出銷往海內外,這是很多壺友都有的疑惑。根據《大埔陶瓷志》中介紹,廣東723地質隊和大埔陶瓷原料廠在大埔縣探得了龐大的紫砂礦脈資源。而且除了廣東大埔,在國內其他地區也相繼有發現。例如已經被用來制作紫砂產品的浙江長興紫砂料。還有在貴州、遼寧、河南等地都曾發現紫砂礦,只是沒能形成產業規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平武县| 东明县| 泾源县| 临猗县| 仙居县| 黄浦区| 绥滨县| 永修县| 拉孜县| 儋州市| 洛扎县| 永城市| 阳江市| 阿坝| 陆丰市| 双柏县| 江门市| 龙山县| 海淀区| 扎兰屯市| 垦利县| 西城区| 广灵县| 贞丰县| 金寨县| 青冈县| 乌什县| 大厂| 仁怀市| 吕梁市| 江达县| 溆浦县| 咸阳市| 张掖市| 禹州市| 确山县| 漠河县| 会东县| 文昌市|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