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黃花梨收藏投資指南作者名: 胡曉鵬本章字數: 565字更新時間: 2020-06-17 16:11:32
五、民國至20世紀末期:黃花梨數次遭劫
鴉片戰爭后至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大陸戰亂連年,社會動蕩,而海南島由于遠離戰區,有幸避免了戰爭帶來的災難,海南黃花梨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養生息”。民國時期,國內動蕩不安。黃花梨家具也好,紫檀家具也好,都不得不經歷盛極而衰的凄慘下跌,通過種種途徑流落尋常百姓家。這時,一些外國商人趁機開始在中國內地大量收購明清硬木家具,而那時國人窮困潦倒,為養家糊口便以極低的價格將老家具賣給了他們。
在“大躍進”中,“土法上馬”大煉鋼鐵,海南黃花梨再次遭受災禍:由于海南黃花梨燃燒時火力旺盛,且持續時間長,于是被作為煉鋼的上選木柴,被成批送進了煉爐。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農墾大軍和知識青年在海南島砍林種膠,加之當地黎族民眾依然保留刀耕火種的傳統習俗,這些都對黃花梨的生長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那個時候,一切都要為生產而讓路,海南黃花梨也只是一種用來燒火的木頭而已,其間也有人意識到這是在暴殄天物,會偷偷藏起來一些,但在當時那種環境中,能有這種意識又敢這樣做的人少之又少。
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對中國仍實施經濟封鎖,國家外匯吃緊。由于海南黃花梨在燃燒過程中能散發出縷縷幽香,是做上等佛香的原料,于是許多外貿公司將其粉碎后制成佛香,出口到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以換取外匯。無數的中小黃花梨樹又遭到砍伐。

海南黃花梨老料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