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峰造極:明式家具
現代紅木古典家具市場中,很多都是仿制的明式家具。為什么仿制者最愛明式家具呢?
一方面中國古典家具從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發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期。審美達到了新層次,設計的家具樣式古典、優雅。其次,由于當時交通便利,大量進口了硬木木料。紫檀、花梨、紅木等都得到了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深沉、花紋漂亮的花梨木更是成為了制作高檔家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與黃花梨接近的南方的鐵力木、櫸木,北方的高麗木、核桃木等,也得到了廣泛使用。用于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柜的樟木,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他配件等都被廣泛使用,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家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致。

海南黃花梨官帽椅一對
參考價格:120萬~150萬元
TIPS
人工培植的黃花梨雖然生長周期短,能盡快供應市場,解決原材料緊缺問題。但由于出材率很低。多用切片、切條的方式,大量使用膠水或其他方式來黏合拼湊家具。甚至連榫卯結構都無法保證。明式家具之所以傳承至今,享譽國際,是因為其在藝術性和實用性之間做出了最好的平衡。獨特的用材方式以及榫卯結構和造型風格兼備了“型、藝、材、韻”的四大特點使其自成一體,中華文明的審美精髓盡顯其中。而生拼硬湊出來的家具,已經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仿古家具了。
另一方面,從最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來看,香港拍賣行和英國蘇富比拍賣行頻頻傳來明式家具拍賣價格屢創新高的消息,這也是導致明式家具市場火熱的原因之一。
明代收藏家曹昭的《格古要論》中曾寫道:“花梨木出男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櫚木拾遺”一條中提出:“櫚木性堅,紫紅色。亦有花紋者,謂之花櫚木,可作器皿、扇骨諸物。俗作花梨,誤矣。”李時珍認為有花紋的櫚木,謂之花櫚木,平時眾口廣傳的“花梨”說法為誤傳,應該叫作“花櫚”。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證實了明代民間已經開始重視黃花梨,黃花梨這個名字在當時也已經逐漸成為約定俗成的固定稱謂,而少有人再使用“花櫚”。

海南黃花梨翹頭案
參考價格:40萬~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