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46聲名在外
- 星辰大海之路
- 瘋之力
- 2126字
- 2019-07-17 08:59:00
考了個嚇人的成績出來,楊辰道徹底出了名,而且這個范圍還不止局限于班里,他的名聲還傳了出去,連其他年級的同學都聽說了,燕晨高三理一班新轉來了這么一個怪物級學霸。
月考成績公布后不久的一個下午,忽然理一班門口探進一個腦袋來,語氣有些焦急地問道:“請問,誰是楊辰道、楊師兄?”
此時已值下午第三節課,其他年級大多已經放學,只有高三例外,他們還得上自習。燕晨中學學風很好,雖是自習,但同學們都很認真,教室里也很安靜,被這聲音一打岔,許多同學都抬起了頭來。
肖鴻譽身為班長,見狀有些不悅地對來人問道:“你誰呀?沒見我們正上自習么?找人也不會小聲點!”
來人趕緊道歉道:“實在不好意思,我是高二理一班的李青,我也是著急了,咱們燕晨正被大華中學踢館,我想找楊師兄救個場……”
此言一出,理一班的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大華和燕晨都是重點中學,彼此之間的競爭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聽聞燕晨被大華踢了館,便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同仇敵愾之心,在眾人七嘴八舌的追問下,李青趕緊把事情的始末解釋了一遍。
原來是因為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由于要備戰高考的緣故,物理競賽高三年級不參加,燕晨中學的參賽隊伍由高二年級擔任主力。下個月就是預選賽了,學校之間的交流也很頻繁,這不,大華中學的參賽隊伍就上門“交流”來了。
由于燕晨和大華之間長期的競爭關系,這種賽前“交流”的火藥味很濃,彼此沒少給對方出難題使絆子。雖說有時候這種學生之間的“交流”出題會很偏,不過考慮到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培養競爭氣氛,不管是燕晨還是大華,學校方面都不會制止,反而有意識地在背后推波助瀾。
大華中學這次的出題就很偏,不但是實驗題,而且很明顯還超了綱,于是一下子就把李青等人給難住了。這類物理實驗他們真沒見過,正愁眉莫展呢,李青忽然想起來高三有個月考物理滿分的怪物,沒準他能有辦法,于是便找上門來求援了……
聽完整件事的始末,高三理一班的同學頓時來了興趣,盡管許多人平常對物理深惡痛絕,但眼下怎么都不能輸了燕晨中學的威名。在一片吵吵嚷嚷之中,肖鴻譽先主動站了出來,應承道:“我幫你去看看,物理競賽去年我也參加過,還拿了個三等獎。什么實驗題這么偏門?我還不信了!”
“好,好……”李青聞言先是一喜,三等獎雖不算什么值得夸耀的好成績,但不管怎么說,多個人多份力,對肖鴻譽的自高奮勇他當然歡迎。不過,他還是更希望那個考滿分的怪物能來,于是他又問道:“……那,楊辰道楊師兄呢?”
肖鴻譽聞言后很是不悅,這么問顯然是沒把他放在眼里,不過誰叫楊辰道考了個變態分數呢,連高二年級的學弟都聽說了。無奈之下,他也只有把目光投向教室后排,問道:“楊辰道,人家問你呢?去不去幫忙?”
這種時候,可不能推脫。去不去是態度問題,解不解決得了是能力問題,在很多時候,態度比能力更重要,楊辰道可不想自己成為公敵,于是他也沒矯情,很干脆地回應道:“去,當然去!至于能不能幫上忙,那可不好說……”
不久之后,李青領著一大票人馬殺回了綜合實驗樓,其中除了楊辰道等幾個有心幫忙的人外,更多的卻是像趙成之類來看熱鬧的牲口。
實驗室呼拉拉地涌入了一大批人,搞得來踢館的大華物理競賽小組成員也被嚇了一跳,為首的那人叫朱彥,見這陣仗哪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只見他開口譏諷道:“自己解不出來,叫外援了么?”
“什么外援?”李青理直氣壯得反駁道:“這是本校高三的師兄,怎么能算外援呢?上次到貴校交流,你們不也是這么干的么?”
“得,算你有理。好了,現在援助也到了,我再把題目重新說一遍,聽清楚了,省得你們輸了又不服氣……”說著,朱彥把手指向了實驗臺,繼續道:“……我們的題目很簡單,這里有三個實驗,只要你們能用同樣的原理做出第四個實驗來,就算我們大華輸!”
這題目說起來挺簡單,但當肖鴻譽等人仔細觀看起對方所做的三個物理實驗來,卻發現問題一點都不簡單。第一個實驗,許多人還見過,但后兩個就有點顛覆大伙兒的常識和認識了。
先說第一個實驗,這實驗不復雜,就好像蛋糕店里做蛋糕的師傅站在玻璃櫥窗前所表演的那樣:一個大華的隊員手拿一個三角筒,用力一擠,仿佛奶油一般的東西,就從尖端的小孔冒了出來,在紙板上形成各種圖案和花紋。這不就是在做生日蛋糕么?和物理學又能扯上什么關系?許多人都看不明白……
第二個實驗就更令人想不通了,一個旋轉的托盤,上面放著一個玻璃燒杯,其中裝著一些淡黃色液體,燒杯中央還立著一根筷子。燒杯在托盤的帶動下快速自轉,按理來說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應該會導致杯中的液體貼在杯壁上,形成中間低而四邊高的“凹”字形。
但詭異的是,這杯里的淡黃色不知名液體呈現出來的卻是個“凸”字形,四周低而中間高,看起來很像在順著那根中央的筷子在往上爬。甚至轉速越快,它們會爬得更高,仿佛有生命一般……
同樣的,第三個實驗也令人匪夷所思。兩個燒杯,一高一低,一截玻璃虹吸管正從高的那一個燒杯當中,源源不斷地抽取一種褐黃色液體到低的那個燒杯當中。
這是很常見的液體虹吸現象,許多老司機都用這招抽過油箱里的汽油,本身沒什么值得驚奇。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實驗當中,虹吸管本身并沒有插進褐黃色液體當中,而是凌空而立,距離液面至少有三指寬的距離。然后,那褐黃色液體,仿佛受到了某種力量的感召,自己“鉆”進了虹吸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