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尋蹤
- 天人演武
- 丹綴
- 3233字
- 2019-06-11 11:40:44
行走江湖,磨煉己心,說白了就是人與人心意的交接。人心分善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承寅虎從來不會無故拒絕別人心意——你懷善意,我予善果,你行惡事,我報以惡行。
秦衍這等資質,萬中無一。秦府只是尋常豪富之家,秦衍與其侍女所修功法,定有出處。背后之人行此惡事,定不是良善之輩,以承寅虎此時修為,直接相幫,只怕自己也要搭進去,是以只能徐徐圖之。
所幸二者還有幾年時間,承寅虎還有時間做準備。此前所報家門,只是以防萬一之策。承寅虎準備待尋功之事了結,就回道元幫搬救兵,有酈老爺這位元嬰高手,管你什么牛鬼蛇神,統統得束手就擒。
至于背后之人是否強過酈老爺?元嬰高手皆有出處,一人想默默苦練至元嬰,再出來攪風攪雨,這種人練一輩子,也不可能贏得過江湖路上殺出血路的酈老爺。
武學修為決定一切,承寅虎雖想加快速度趕往林風小筑。然而為了兼顧修煉卻還是慢了一點。
兩人把馬一賣,每日疾走,幾日下來,宋洵沖勁入門,加上內功支持,速度比騎馬還要快上三分,終于提起速度,就是每日塵土滿身,累如死狗。
南山域有三大知名林海,一個就是藏奉山此前隱居的迷途竹林。承寅虎二人此行所要去的林風小筑,乃是南山域正道魁首,第一大派,其掌門竹中取為南山域武林名望第一之輩,此派山門位于三大林海之一的林風澗。此派居于林中,不受邀請,平常人想入山門,有三關。
拜師學藝之人,通澗風;有事相求之人,通林陣;喧嘩造事之人,通蟲海。
無有順風水路可走,兩人花了七日來到了林風澗旁的林風城。
“哪來的乞丐,趕緊離開,不要打擾了我們客棧生意。”
兩人身上加上秦衍所送盤纏,共有一百五十兩。然而,宋洵近日胃口大開,與承寅虎相差無幾,每日必有魚肉。承寅虎嘴又刁,逢城只吃知名酒樓,幾日下來兩人盤纏漸漸干癟,只余有二十兩左右。
兩人趕路,一身衣物早已穿不得身,節省開支之下,只穿得粗衣麻布。
趕了一天路,一身塵土,身上衣服數條裂縫,在他人眼中與乞丐無所差別,頂多算的上是干凈點的乞丐。
兩人對小二反應習以為常,伸手掏出十兩銀子,喊道:
“給我們開兩間上房,備好溫水。再上十二道菜肴……”
不待承寅虎說完,宋洵捅了下他,低聲道:“我們盤纏怕是不夠了!”
林風城多為獵戶,盛產毛皮,是南山域東南方最大的毛皮產出之地,城中商戶眾多,是以物價比之一般大成不遑多讓。
“……大魚大肉,特色菜肴,都給我上!”
不去管宋洵,承寅虎知道他身上還有一塊隨身佩戴的玉佩。那玉佩承寅虎看到過,良才美玉,最少值百兩,到時候錢不夠,拿玉佩抵債就是。
小二見這兩位出手就是十兩,心道自己看走了眼,趕緊告罪一聲,讓人準備飯菜、溫水,自己引兩人前去廂房。哪知這兩位進屋后直接關門,連個打賞都不給。
洗漱后,換上一套隨身攜帶的新衣,兩人一起下樓用餐,這食量又引起食客一聲聲驚呼。
“客官,餐飯費用,加上廂房押金,給您去個零頭,一共二十三兩。”
承寅虎直接扔出一塊玉佩。
“我們二人身上錢財不夠,這玉佩最少值一百兩,你們拿去當了。”
宋洵心下感動承寅虎所為,哪知仔細一看,這玉佩卻是自己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被承寅虎順了過去。
“賢弟,和我這一路游山玩水,不比你去參加那初雪試要好得多?”
宋洵木然回道:“你說是,那便是。”
掌柜接過玉佩,眼神一亮,便說道:“二位,不如我這里作價百兩,買下您的玉佩怎么樣。”
承寅虎正待答應,突然旁邊竄出一條大漢,此人腰帶寶刀,眼神含煞,大喝道:
“昨日我丟了家傳玉佩,原來是你們兩個小賊偷的……”
大漢話沒說完,宋洵身形一動,瞬間出現在大漢身前,一掌將此人震飛數米遠。大漢一口鮮血噴出,直接暈死過去。
“還不帶上你們伙伴快滾?”
大漢隨行眾人,心知自己等人不是對手,趕緊抬起大漢準備遠遁。
“慢著!把錢留下再走!”卻是承寅虎喊道。
有一人不甘被一小兒騎在頭上,怒道:“你等可不要欺人太甚。我們一擁而上,你們也別想討得了好!”
宋洵眉頭一皺,氣勢再發,那人一個哆嗦,趕緊扔出錢袋,和同伴一起遠去。
拾起錢袋,發現里面有二十兩,宋洵問掌柜要回玉佩,便把錢付了。
周圍食客對此事司空見慣,到沒什么反應,只是那一伙人外強中干,讓他們少了一場好戲看,令人失望。
“也就你好心,放他們一條生路。”
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此前路上,每每有人欺負兩人年幼,想搶他們錢銀,自從第一個惡漢,被承寅虎當其妻兒之面活活打成殘廢,宋洵之后就不敢再讓這位小爺出手。
“此等小惡,略施懲戒便可。”
搖了搖頭,承寅虎卻沒和宋洵多說什么惡無大小的道理。
兩人又聊了一會,主要是宋洵詢問百羅真意的一些要領,承寅虎無有不耐,一點一點的給他解釋了遍。這種事情,自宋洵得百羅真意之后,每天都會發生。看得出來,這小子進度還是不錯的,每日都有新問題。
答疑解惑之后,兩人各回廂房,開始打坐練功。這些時日,沒有時間修煉虎食,承寅虎內力修為倒是有所進步,雖然還是半吊子,最起碼能讓先天高人感受到其體內存有內氣,哪像之前,不是透體探查,都不知道這人居然修有內功。
第二日一早,承寅虎和宋洵兩人帶上干糧,進入林風澗。
此時已是十一月下旬,南方雖不像北方已然飄雪,也已過了橙黃橘綠時。樹木枝葉凋零,蟲蛇冬眠,野獸難見,更顯林中寂靜。
一開始還能遇到一些進山砍柴的樵夫喝采藥人,隨著兩人深入,人影越來越少。時至正午,仍然未尋得這林風小筑山門所在。
“你也不知該怎么找這小筑?”
兩人尋一空地,吃著干糧,稍作休息,久尋無蹤之下,承寅虎只好問問這位宋氏大少爺有沒有什么獨家消息。
“我又沒來過,哪里能知道人家山門在哪。”
“以我們兩人的速度,此時深入山林已有百里。雖然林風澗據說延綿幾千里,然林風小筑又不是什么隱秘門派,不可能深居林風澗。
況且每月都有林風弟子入林風城采買物資,我們應該是未得尋門之法,而不是不夠深入。”
宋洵無奈道:“想入小筑,要通三關,你說我們是不是被陣法所迷,是以不得門而入?”
“此話有理!”承寅虎點頭贊同。
“我們兩人不通陣法,要不要回林風城等等,待十二月月初,林風小筑弟子外出采買之際,再做打算?”
“誰有這閑情等他十天,容我先試探一二。”
承寅虎說完,深深吸入一口氣,他肺腑強大,比之元嬰還要厲害,要知道他現在可是光憑肉身堪比后天大成的練氣武者。此氣吸入,連帶四周枯枝一起唰唰作響,看的宋洵目瞪口呆。
“掩住雙耳!”
宋洵趕緊捂住雙耳,心下還覺得不安,連運真氣,封住聽覺。
“吼!”
一聲虎嘯發出,雖不帶真氣,卻也讓宋洵感到胸悶難耐,此聲連綿不絕,引得宋洵氣血上涌。所幸宋洵站在承寅虎身后,否則還不知道能否安然無恙。
虎嘯聲持續盞茶功夫,待得承寅虎收聲,仍然不見有半點變化。
“你再站遠點!”
五聲虎嘯過后,終于出現了變故。兩人四周想起無盡唰唰之聲,想起林風小筑對待來犯之敵的做法,讓兩人忍不住頭皮發麻。
“這下引來毒蟲,看來所尋位置不錯。”承寅虎雖然頭皮發麻,還是忍不住欣喜。
宋洵急道:“你怎么也怕蟲子!”
嘴上這么說,宋洵心下暗暗記住承寅虎怕蟲這一弱點。
承寅虎正色道:“我怕蟲是天性使然,不代表我沒辦法對付它們。”
“讓你看看什么是武道真意!”
承寅虎雙目一閉,識海中一頭兇煞白虎就要透體而出。哪知此虎剛一冒頭,就被無邊巨力壓回識海。承寅虎雙目一瞪,滿臉的不可置信。
宋洵正準備看承寅虎施展大招,哪知其半天沒有反應,又看到承寅虎臉色突變,這下真的急了:
“你別擺出這種表情來嚇我啊!現在可不是鬧著玩的時候!”
雖然搞不清為什么真意不能凝形,然而除了真意凝形,承寅虎還有他招。
也不知是為了找回面子,還是什么情況,承寅虎口中大喝一聲:“虎身!”
識海內的白虎,一下融入承寅虎血肉筋骨之中,承寅虎身體立時脹大數圈,身上所穿的粗衣麻布,四處崩散,全身肌肉高高隆起,青筋突現。頓時從一個四尺小兒,變為五尺多高的成年人。
“虎煞!”
無邊殺氣,讓宋洵全身汗毛立起,體內真氣全部凝滯。氣勢猶如實質,肉眼可及,一下子像四周爆射而出。氣勢所過之地,無數毒蟲或是昏厥或是直接死亡,再無聲息。
眼前危機解除,白虎重回識海,承寅虎口中吐出一條匹練,身形重回四尺,全身熱氣蒸騰,在天靈之上形成一道云霧。
只此一會兒,要用一個月的冥想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