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 蘭遠華
- 4899字
- 2019-07-26 18:25:13
第一節 憑什么開始創業
一萬個創業者,有一萬種開頭。
我的朋友小A,曾是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認識了一個做工程建設的企業家。面對如火如荼發展的互聯網產業,他主動辭職,與這位企業家合伙,由其投資500萬元,他占10%的股份并擔任總經理走上創業之路。
我的朋友小B,27歲的時候在一家私營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考慮到自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營能力,在認識了一個具有較多人脈資源的朋友之后,他從原公司辭職,與這個朋友共同投資100萬元,各占50%的股份,開始自主創業。
我的朋友小C,大學畢業后,自主開發了一套針對中小企業的銷售管理軟件,靠家人、朋友投資,湊足了50萬元,自己占70%的股份,開始創業。
我的朋友小D,原本是一位技術牛人,在美國觀摩SEC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會時發現了一款基于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玩具,他覺得這類產品在國內尚屬空白,并且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于是和美國的兩位同學共同投資150萬元,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走上創業之路。
我的朋友小E,原本是世界500強外資企業的區域銷售總監,32歲時創立了一家公司,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和資源整合能力,拿到了某個外資品牌工業設備的區域代理權,開始自主創業。
諸如此類的創業故事還有很多。上面的這些創業者,有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的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有的甚至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各種因緣際會之下,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走上了創業之路。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最絢麗和最精彩的生活方式。
創業是創造歷史的原動力。有志改變世界的人、想創造歷史的人,都應該嘗試去創業。
創業可以拓展我們生命的廣度和深度。我們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是創業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
創業的門檻可以很低,因為它無關學歷、無關性別、無關年齡……
創業的門檻也可以很高,因為它關乎能力、關乎心態、關乎動機……
開始創業很容易,但是想要創業成功卻并不容易。創業者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適合開始創業呢?我覺得至少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準備。
一、做好能力上的準備
所有的創業者都應該記住這句話:“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時間、哪個地點,創業的本質就是經營一家公司。”一家公司要存活、要發展、要壯大,無論是要追求利潤,還是要擴大規模,或者是要樹立品牌,本質上都是要把公司經營好,尤其是剛開始起步的公司,在沒有成熟的產品、穩定的客戶、穩健的現金流的情況下,要存活、發展、壯大,會面臨更多的困難。要知道,即便是風口上的豬,如果迎風的角度不對,也是會被吹翻而不會“飛上天”的。
通常情況下,經營一家公司,至少要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產品、研發(或者供應鏈)、銷售、財務和人力資源。
1.產品
任何公司存在的理由,都應該是能創造社會價值。公司創造社會價值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提供某一種(或幾種)產品。這種產品要么滿足某種需求,要么提高社會效率。創業者在踏上創業之路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自己能否提供一種產品,讓客戶愿意使用并付錢?接下來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是:這個產品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具備什么樣的競爭優勢?
2.研發(供應鏈)
公司永遠都是面臨競爭的,而且這種競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公司要活下來,就必須具備面對競爭的能力。
公司研發出新產品的能力很重要,而不斷改進這個產品的能力更重要。因為市場是變化的,客戶的需求也是變化的,而且會越來越苛刻。尤其是創業者所提供的產品是新的,必然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和優化的地方。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一招鮮,吃遍天”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產品是一個軟件系統,功能的強化、交互的優化、解決用戶痛點的深化等方面不僅涉及研發能力,還涉及對用戶需求、產品發展方向的把握能力。
如果產品是一個有形的物品,還要涉及供應鏈問題,包括確定合適的上游供應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成品率、優化生產工藝等。
如果產品是某一種服務,那么完善、優化這種服務的標準流程、支撐系統、人員培訓等,都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力資源和資金成本。
3.銷售
銷售永遠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無論創業者在哪個行業,無論公司發展到哪個階段,讓更多的用戶使用自己的產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工作。
網上有很多文章在講那些新興行業巨頭神奇的創業故事。年輕的創業者一定要相信,他們的成功絕不僅僅是靠運氣和機遇的。相對于這些大佬的機遇、眼光以及如有神助般的創新能力,創業者更應該關注他們起步時在銷售上所做的各種努力,那一定是一條浸滿了汗和淚的道路,是他們成功最重要的基石,也是他們講得最少的故事。只有讀懂了他們的這些故事,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為什么會成功。
4.財務
現金流永遠是公司的血液。任何公司都必須關注現金流,即便是初創公司,也要考慮至少半年以上的現金流,必須有合理的資金滾動計劃,并且堅定不移地按照這個計劃管理公司的收與支。那些一開始就能獲得天文數字投資的創業天才,也必須把現金流量表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
創業者對于公司的財務計劃負有重要的責任。這是創業者對公司負責、對自己負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經營公司也是如此,現金流的管理決定了公司的創始人能不能到達遠方。
5.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最核心的資源之一。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公司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
人力資源的管理,既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需要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經驗。不同的創業者在這方面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式必然是各不相同的。但不管怎樣,任何人,只要想創業,就必須學會管人、用人、培養人。
與人打交道本就是一門玄妙的學問。創業者作為一個團隊的領頭人,要整合來自五湖四海、各種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員工,更需要一些技巧。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最重要的是對公司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適應環境、敬業態度、道德品質、專業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反應能力、進步意愿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誰都可以做孤膽英雄,唯獨創業者不行。
以上五個方面是創業者開始創業的時候必須重點關注的。除此之外,創業者還需要有競爭分析、風險控制等能力。對于這些能力,創業者不一定要非常精通,但至少要有所了解,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剛開始掌握得不夠多也沒有關系,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在之后的創業過程中,自然就會越來越專業。
二、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1.要有正確的動機
創業是非常難的事,它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它的過程也會充滿了挫折和苦難,睡不著覺、到處求人是常態。創業者的創業動機決定了他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能不能承受這樣的困苦和折磨。
創業者應該是為夢想創業的。這個夢想可以是:抑制不住做出一個產品的念頭、想把一個特別的想法介紹給他人、沉迷創業這種充滿挑戰性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哪種,如果決定創業,那么一定要想清楚目的,而且目的要正確。如果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就去創業,那就不要去冒險了,創業比就業還要辛苦百萬倍。只有為了夢想創業的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才會迎難而上、享受過程,才不會被困難和挫折打倒。
2.要有強烈的欲望
創業者與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的欲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需要突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因為心中的欲望憑自己現在的狀況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去改變現狀、整合資源、積累財富。
強烈的欲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欲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是創業者能夠披荊斬棘的力量源泉。
3.要有超人的決心和膽量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創業者要有臥薪嘗膽的決心和破釜沉舟的膽量。
只有有過創業經歷的人才會清楚,在創業的路上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和努力,要忍受多少憋悶、痛苦甚至是屈辱。但是,要獲得多大的成功就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創業者來說,忍耐是必須具備的品格。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在心里問一問自己:有多大的決心面對從肉體到精神的折磨?有沒有一種寵辱不驚的精神力量支撐自己?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冒險活動,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創業者要有膽量,要敢于冒險,要贏得起也輸得起。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要區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無知,無知的冒進就毫無意義。
創業需要綜合素質,但我覺得以上三點是最基本的,更多的內容我會在后面的章節詳細地闡述。
三、做好創業的計劃
如果決定開始創業,則一定要先做好創業的計劃書。做計劃書一定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1.結合自己的創業方向,把產品、研發(供應鏈)、銷售、現金流、人力資源這五個方面的操作細節想清楚,并落到文字上,形成完整的創業計劃。做好計劃,再開始行動。激情很重要,但穩步的推進、避免盲目的沖動更重要。這里所說的創業計劃不是指給投資人看的《商業計劃書》,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列出的各項操作計劃,不一定需要多么漂亮,但一定要實事求是,并且要盡量考慮周全。
2.計劃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明白并接受“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一規律。有了創業計劃書,創業者還要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調整自己的計劃。這種調整,和下棋一樣,走一步要看三步,而每走完一步,又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所以創業會很累,減少娛樂和休息的時間吧,如果不能全情投入,就干脆不要開始!
3.計劃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冗余度。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變化永恒。為了適應各種變化,計劃必須有一定的冗余度,尤其是最重要的兩個資源:資金和時間。資金和時間是最不講情面的兩樣東西,為了不讓它們在某個時候為難你,你一定要留有后備的力量。很多人所說的“創業需要Show hand”是指把人的精力全情投入,而不是把時間和資金一次性用光。
四、找到正確的方法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基本的發展規律,做好一件事情也有相對應的正確方法,創業也是一樣的。
我們經常看到各種勵志的創業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數是講成功的那一面的。我們對別人的成功似乎很熟悉,但對結合自己的情況該如何借鑒,就不甚了解了。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都不同,完全參照是沒有意義的。
對創業者來說,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比看別人成功的故事更有價值。沃倫·巴菲特有一條投資圣經:不需要做很多正確的事,只要少做錯誤的事。
開頭我以五個朋友的創業故事為例,講述了不同的人是如何走上創業之路的。我也說了,一萬個創業者,會有一萬種開頭。但一萬個創業者只會有兩個結果:成功或失敗。這五個人中:
小A的公司投入大量資源,開發了一款本地新聞類APP,并且與本地民生服務相結合,同時還有本地新聞的采集功能。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APP的安裝量始終無法突破瓶頸,也就無法帶來商業價值,只好停止運營。
小B 創業的方向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公司有大量的員工要進行管理。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有時候過于隨性,有時候又過于刻板,導致核心員工不斷流失,服務質量不穩定,老客戶續約意愿不強,新客戶發展又很困難。當市場競爭變得激烈的時候,公司的業務量不斷萎縮,最終只能停業。
小C 的產品在2011年推出的時候,市場上的競爭性產品不多,但后來競爭巨頭出現了,而他無法跟上變化,也缺少足夠的資源讓產品變得更強大,從而導致產品失去了競爭力,并最終退出市場。
而小D 因為產品需要的某一個傳感器在國內找不到合格的供應商,產品質量始終不穩定,無法量產,從而導致研發周期過長,加上融資不順利,最后資金鏈斷裂。
小E 的產品銷售不錯,但是回款卻是大問題,有的應收賬款甚至需要花一到兩年時間才能收回。隨著資金的缺口越來越大,新的客戶不敢拓展,舊的客戶不能持續供貨,只好將公司停業。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已經變成催客戶回款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上面的創業者在開始創業之后,最短一年,最長三年,全部都歸于失敗。他們為什么會失敗?不是他們不夠聰明,也不是他們不夠勤奮,而是因為創業路上的風險太多。
要創業,光有激情,是不夠的;光有資源,是不夠的;光有人脈,是不夠的;光有創意,也是不夠的……創業還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本書后面的內容將從這些方面以及更多的案例出發,指出創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本書寫作的目的,是希望通過一些案例闡述最基本的規律,分享獨特的技巧和方法,盡量讓創業者避免錯誤,從而更快地成功。所以仔細閱讀本書也是找到正確方法的途徑之一。善于汲取他人的教訓,盡量少犯錯誤,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