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7
-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 2469字
- 2019-07-09 11:28:53
文化信息化發展概況
2017年,文化部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開展信息化建設,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在優化政務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化支撐取得新突破】
(一)深入開展文化政務信息資源建設,提升政務信息管理水平
一是在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庫一期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資源采集范圍,形成一批專題數據產品,資源庫收錄《文化部簡報》《情況通報》《工作交流》《工作動態信息》《歷年文化法規匯編》《習近平關于文化工作重要論述摘編》等2376篇政務信息資源,形成部內政務信息資源發布和共享信息平臺。
二是編制《文化部政務信息資源摸底調查方案》《文化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說明》《文化部政務信息資源元數據說明》等文件,召開政務信息資源摸底調查工作培訓會,開發文化部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系統,順利完成2017年文化部政務信息資源摸底調研和目錄編制工作。
三是啟動文化部數據服務云平臺(數據交換共享系統)建設,推動形成以數據交換共享方式匯聚數據資源、以信息資源目錄統籌管理數據資產的工作模式。
(二)升級文化部電子政務外網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推進業務協同
升級后的文化部電子政務外網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投入使用,平臺優化了業務流程,業務支撐作用逐漸凸顯。財務系統實現了預算申報、報表提交等功能;通過外事綜合辦公系統,各司局和直屬單位可在線申報審批材料;黨員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各單位黨員信息采集。平臺還開發了信息化資產管理運維系統,形成動態、準確的信息化資產管理臺賬,實現報修、處置、反饋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運維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三)加強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充分發揮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功能
一是把好內容審核最后一關,凡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首發的政策性文件、重要報道,責任編輯須向具體承辦人核實,確認無誤后再申請發布。二是完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對辦公網文件運轉流程進行改造,增加“政務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模塊,確保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安全。三是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網站日常監測,嚴格按照國辦要求對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進行技術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通過國辦每季度一次的政府網站檢查。四是開展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改版工作,針對網站檢索效率低、移動終端適應性差等功能性問題,集中進行技術升級。截至2017年年底,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各類信息近8000條,開展新聞發布會網上直播21場,發布各類視頻37個,制作熱點專題7個,網站頁面總訪問量達2.1億人次,同期增長40%。在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舉辦的中國優秀政務平臺推薦及綜合影響力評估中,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獲評“2017年度中國政府網站領先獎”,中央網信辦官網發布了評估結果。“全國文化信息聯播”欄目被電子政務理事會評為“2017年政府網站信息公開類精品欄目獎”。
(四)加強文化部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夯實網絡基礎
一是利用云計算技術,對文化部中心機房基礎設施進行虛擬化改造,完成政務云建設,提高對文化部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支撐能力。二是完成文化部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工作,文化部政務外網已和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對接。三是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建設要求,對文化部內網升級改造。四是實施文化部內外網弱電系統工程、語音通信系統和衛星電視系統數字化改造工程,提升文化部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水平,確保網絡傳輸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可靠性。五是全面實施全國文化系統視頻會議改造工程,實現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31家直屬單位會議節點接入。
(五)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確保政務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完成文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實現對部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24小時實時監測。平臺能直觀顯示和分析重點網站、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態勢指標,及時發現、預警、處置安全風險隱患,加快排查網絡安全隱患,提升重大故障和網絡安全事件技術防范能力。截至2017年年底,納入安管平臺監測的網站和信息系統共計359個。同步開展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和網絡安全隱患排查、防范工作,逐步形成以防為主、以查促改的工作格局。
【信息化典型應用】
(一)深入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助推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印發《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大力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統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重點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推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轉型升級,建設國家公共文化云,打造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和陣地。截至2017年年底,文化共享工程數字資源總量達532TB。三是推動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總量達1532.76TB,加強資源統籌聯建,開展海外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建設,擴大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海外影響力。四是推進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累計提升沿邊、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1050個鄉鎮基層服務點、9086個數字文化驛站數字文化設施。四是推進國家數字文化網建設,對文化共享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進行升級改版,推出“文化共享直播”,截至2017年年底,共享活動直播超過200場。
(二)文化部系統各單位推進信息化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博物館資源的社會開放度,促進博物館館際交流,提高文物藏品利用率,鼓勵社會參與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進一步促進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故宮博物院推出了“故宮社區”App 和“故宮展覽”App,而對“紫禁城祥瑞”和“每日故宮”這兩款App全面升級;國家博物館打造“中國文博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和“文創中國網絡平臺”;國家文物局建成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首次摸清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17年年底,入庫數據近35萬余條,數據總量10TB。此外,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等多家單位也在積極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業務水平、促進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