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7
-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 2903字
- 2019-07-09 11:28:52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發展概況
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人社”、大數據等規劃落實,著力加強重點應用系統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不斷開展信息化公共服務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有序推進重點規劃和項目實施】
召開全國“互聯網+人社”推進座談會,安排部署“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舉辦全國人社信息化創新應用展,集中展示150多個創新應用案例,促進各地學習、交流實踐經驗。舉辦首屆全國社會保險大數據應用創新大賽,涌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性強、社會效益好、具有較高實踐價值的創新項目,對推進“互聯網+人社”行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推進全國性基礎服務平臺建設,開展全國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社保卡)線上身份認證與支付結算服務平臺立項和論證工作。全面啟動金保工程二期建設,推動開展項目采購和系統建設。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了接入。落實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完善部本級協同共享機制,提升跨部門的協同治理和服務能力。
【深入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0.88億人,普及率達78.7%,超額完成年度發卡任務。實際發卡城市達383個,地市覆蓋率為99.7%。完成社保卡國產密碼算法升級方案及規范研究。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技術驗證,印發相關技術規范文件,開展為期半年的技術驗證工作。全面推進社保卡綜合應用,確定河北省唐山市等38個地區為第二批社保卡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全國所有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新疆兵團)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持卡結算,各地普遍建立了快速發卡機制,部分地區開始探索線上用卡服務模式。啟動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發放社保卡工作,開展了發行應用方案編制和信息系統設計。繼續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業生物特征識別應用規范課題研究,完成人臉、指紋、指靜脈3種技術的生物特征數據采集、交換格式、存儲、更新等數據類規范。研究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線上身份認證方案。社保卡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以下簡稱持卡庫)已在所有省份和新疆兵團正式上線運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持卡庫中有基礎信息的人員達13.9億人,有基礎信息的社保卡達9.8億張,共接入省、市兩級業務系統259個,有效支撐了跨地區用卡和基礎信息共享。
【全力保障重點改革任務落實】
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運行平穩,已經聯通所有400個統籌地區,覆蓋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各類醫保群體,服務異地安置退休、異地長期居住、常駐異地工作和異地轉診4類跨省就醫人群。截至2017年12月底,接入醫療機構8499家,實際住院結算14.78萬筆,平均每周結算量超過1萬筆,日最大結算量超過2600筆,且業務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完成部級全民參保登記系統建設,加快推動各地系統對接,逐步形成部省聯動的數據定期上報機制,各地累計上報13.28億條人員基礎信息、30.42億條參保數據。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平臺上線運行,與國務院扶貧辦實現數據交換,完成2000余萬人的信息比對,為精準就業服務提供了數據支持。指導各地充分利用教育部門數據,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工作。推動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系統應用,指導各地開展數據上報,準確掌握職工安置情況。
【著力強化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和應用】
所有省份均完成就業監測二期系統的軟件實施和聯調測試,按照新版監測指標開展數據上報工作。推進公共招聘網二期項目建設及聯網實施,已有288家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實現聯網。所有省份和新疆兵團已建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系統,并啟動了業務辦理。完成在京中央單位養老保險經辦系統的部署工作。開展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系統改造,當年累計辦理業務107.91萬筆;養老保險參保待遇狀態比對查詢服務系統當年累計響應查詢請求3019.55萬人次;異地退管系統當年累計辦理協助認證結果95.74萬筆。完成中央機關公務員考試報名系統的升級改版,完成中央機關公務員2018年度招考網上報名(報名226.7萬人次,咨詢電話6.8萬人次)、2018年度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網上報名,協助開展2018年度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招考工作。配合完成公務員管理信息系統匯總版的研發及系統初驗工作。推進勞動關系統一軟件的應用實施,完成調解仲裁信息監測系統建設。
【深入開展信息資源服務和數據共享應用】
截至2017年12月底,就業監測數據上報量為4.65億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聯網監測數據上報量分別達到8.20億人、8.27億人、1.87億人、2.10億人和1.77億人。積極參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項目建設,配合公安部完成系統最終驗收,按季度為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提供數據,并利用人口庫提供的服務,完成了上億人次的社保待遇人員生存狀態核驗、異地居住人員生存狀態核驗、持卡人員信息核查。配合做好國家法人基礎信息庫的立項工作。推動與財政、工商、民政、質監、知識產權、扶貧等部門的數據共享。與財政部聯合下發文件,指導地方財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開展數據共享工作。開展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研究工作。繼續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用評價體系(以下簡稱人社信用評價體系)試點應用,在重慶、洛陽等地探索人社個人信用評價支持創業擔保貸款應用,在廣東等地開展人社企業信用評價在勞動監察領域的探索應用。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熱點和難點,積極開展數據分析應用。配合完成部門常規性統計及對外數據服務工作。
【加快完善公共服務信息化體系】
深入研究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及服務渠道應用技術,啟動部本級平臺建設。推進全國統一的“掌上12333”移動應用,覆蓋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4個地市。推廣短信應用,部級短信平臺2017年短信推送量達到319萬條。“掌上12333”電話咨詢服務實現地市全覆蓋,2017年來電總量約1.2億次,綜合接通率保持在80%以上。以“話說居民養老保險”為主題,成功舉辦第六屆“12333”全國統一咨詢日活動。配合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試點,制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互聯網+政務服務”試點示范實施方案》,推進試點工作。完成部門戶網站、世界技能大賽網站等互聯網門戶的運維保障工作。
【穩步提高網絡安全支撐能力】
初步完成金保工程二期業務專網廣域網改造準備工作,啟動部本級電子政務內網項目建設。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及部本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制訂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提高各地網絡安全事件處置能力。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均已實現與部和地市相應部門的三級網絡互聯,城域網覆蓋95.8%的各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機構、97.5%的街道、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網絡聯通率達99.2%。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兵團建立了業務專網DNS系統。部本級數據中心機房、網絡、主機設備、網絡設備等運行正常,部本級與32個省級節點網絡實現安全暢通。加快推進國產密碼應用工作,部本級及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子認證系統已完成國產密碼算法的升級改造,并配合完成部本級國家普通密碼安全保密專項檢查、保密自查自評工作。開展全國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研究風險隱患化解的具體措施,評估和完善行業應急機制。組織召開國產密碼應用推進和業務專網終端安全防護建設試點總結會,推動業務專網整體安全防護。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漏洞監測和通報。強化敏感時期的信息安全監控,確保黨的十九大等重要會議和敏感時期全系統網絡信息安全處于總體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