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寅傳
- 《劉寅傳》編纂委員會
- 1324字
- 2019-07-09 11:21:12
在新疆的日子里
1937年5月4日,劉寅到達迪化。
迪化,蒙古語稱烏魯木齊,是“優美的牧場”的意思。清朝在此建城,取名迪化,即“開始啟迪”之意。解放后改名為烏魯木齊。
這400余人先后到達迪化后,住進迪化紗廠,生活立即有了改善。
中央代表陳云在此召開團以上干部大會。他說:大家經過千辛萬苦,完成了長征。當前的任務就是休息,恢復體力和健康,聽中央的指示行止。有些事情須要曉諭部隊注意。紅軍雖然進入了新疆,到達了迪化,但是,新疆不是蘇區,迪化不是瑞金,更不是延安。也就是說,這里不是自己的家。我們是借朋友的地盤暫住,是在朋友家里做客。新疆最高當局是新疆省邊防督辦公署的督辦盛世才。此人靠政變上臺,靠蘇聯幫助鞏固政權。在蘇聯的幫助下,表現進步,實行“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的六大政策。這“六大政策”,在目前來說是進步的,既符合新疆的實際情況,也符合我黨的最低綱領。因此,我黨才與之建立統一戰線。由于他親蘇才與我黨交朋友,才允許紅軍進疆。這個形勢對我們有利,我們要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很好地休整一下。但是,我們還是秘密的。因此,從現在起,要教育部隊全體人員,要高度自覺地守秘密、守紀律、守規矩:不要隨便外出,不要與外界接觸,不要隨便說話,不要泄露秘密。此外,還要注意,新疆是我國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地方,共有14個民族,即漢、蒙、滿、維吾爾、回、哈薩克、柯爾克孜、錫伯、索倫、歸化、塔塔爾、塔蘭奇、塔吉克、烏茲別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還有不同的語言和打扮。我們不要觸及他們的規矩和禁忌。總之,我們要避免不必要的是非麻煩。
經短期休整,即按照中央“嚴守紀律,安心學習”的指示,組成干部訓練班,對外稱新兵營,對內稱總支隊,下屬第一、二、三、四大隊和干部隊。陳云決定學習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補習文化,提高文化素質;第二步,學習技術,進行機械化學習訓練,計有無線電通信、航空、情報、醫務、炮兵、騎兵、戰車、汽車等技術。陳云稱之為“借雞孵卵”。
在干部訓練班里,劉寅又忙碌起來。他一邊抄錄新聞,一邊主辦無線電訓練班,并講授無線電報務,還請德國顧問為學員們開了電學課程。劉寅還與滕代遠、段子俊、馮鉉、李春田、王子綱、荊振昌、蘇井觀等文化水平較高者為干部大隊上文化課。同時,他還兼任俱樂部主任,開展文娛體育活動,自娛自樂,恢復體力,養精蓄銳。
除了王子綱住在工委抄錄新聞外,其他如高峻、楊家德、胡正先等參加無線電訓練班;荊振昌、王玉恒、汪銘震、鄭執中也都在干部訓練隊中學習。
一天,課間休息時,學員胡正先找到劉寅,說是想給家里寫封信。劉寅說好啊,好讓家里老人放心。見他面有難色,挺不好意思的樣子。劉寅馬上代他寫了一封平安家書。劉寅又見他一身衣服破得不像樣子,就給他發了一些錢,讓他到街上做了一身學生裝,料子還挺好的。直到本書作者準備撰寫本書,于2010年6月18日前往北京玉泉山拜訪這位92歲老人時,對這些往事,老將軍依然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在西路軍慘烈艱苦的戰斗歷程中,劉寅始終堅持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經常與學員談心交流,鼓舞他們增強信念和勇氣,還組織學員開展歌詠活動,教唱《義勇軍進行曲》、《漁光曲》、《松花江上》、《夜半歌聲》、《五月的鮮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