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大臣號遇難者
- (法)儒勒·凡爾納
- 1278字
- 2019-06-17 15:55:18
——10月8日至13日。
東北風(fēng)刮得猛烈起來,船上不得不收起二層方帆,張開前桅帆,以便使大臣號頂風(fēng)緩慢行駛。
航船在洶涌澎湃的海浪中劇烈顛簸,艙壁發(fā)出嘎嘎的響聲,這聲音越來越刺耳難聽,大部分乘客都躲到了船尾樓下面。
而我卻寧愿呆在甲板上,任由暴風(fēng)中裹挾的霧狀水珠把衣服浸個透濕。
我們頂風(fēng)航行了兩天,大氣層的運動把柔風(fēng)細浪化作了狂風(fēng)驚濤。船上的頂桅帆降了下來,這時的風(fēng)速已達到每小時五十至六十海里。
大臣號雖然是艘完美無缺的好船,但這無濟于事,它已遠遠地偏離了航向,我們被帶往南方。此時,烏云壓頂,天色昏暗,又不能登高觀測,所以無法確定航位,只好大概估計船的位置。
我的同伴們只知船在莫名其妙的路線上航行,而對其中的原因一無所知,大副沒向他們透漏一點風(fēng)聲。英格蘭在東北面,而船則朝東南走,羅伯特·卡爾蒂斯壓根兒不明白船長為何硬要這么做。至少他應(yīng)該轉(zhuǎn)變一下航向,讓船向西北行駛,以便借助有利的潮勢航行,可他固執(zhí)己見。自刮東北風(fēng)以來,船向南偏航更加明顯。
這天,我和羅伯特·卡爾蒂斯單獨呆在尾樓上。
“您的船長是不是瘋了?”我問他。
“我正要向您討教這個問題,您對他的觀察稱得上仔細入微了。”
“不知怎么回答您才好,卡爾蒂斯先生。我覺得他表情古怪,眼神茫然!……你們一塊出過海?”“不,這是頭一回。”“您后來沒再向他提過航線問題?”
“提到過,可他說走這條道兒挺好。”“卡爾蒂斯先生,”我又說,“瓦爾特二副和您對此有何看法?”“我們看法一致。”“假如亨特利船長要把船開到中國去怎么辦?”“我們都會服從。”“可服從也得有個限度呀!”“只要船長的做法不會把船弄沉,就得絕對服從!”“他要是瘋了呢,卡爾蒂斯先生?”“我再見機行事。”
瞧,問題就這么棘手難辦,我上船時哪會料到會出這些怪事。
天氣變得越來越糟糕。暴風(fēng)發(fā)瘋似的在太平洋這片海域上大施淫威。航船不得不降下主桅帆,扯起小三角帆,以使船頭迎風(fēng),讓船前堅固的雙頰承受波濤的劈打。
盡管如此,偏航仍在繼續(xù),船已經(jīng)駛?cè)肽戏降目v深地帶。
此點不言而喻,因為11日晚至12日,大臣號確實已進入薩爾格斯海海域。
遼闊的海面受暖濕氣流的影響,布滿了西班牙人稱之為“薩爾格梭”的褐色海藻。
哥倫布的探險船在實現(xiàn)橫渡大西洋這一創(chuàng)舉時,曾路經(jīng)此地,航行倍加艱難。
天剛放亮,獨特的洋面景觀即躍然眼前,遠方天水一色,茫茫無垠。狂風(fēng)呼嘯中,桅桿的鐵索繩鏗鏘作響,儼然有人猛撥豎琴琴弦一般,驚心動魄。
盡管風(fēng)浪撒野,勒杜拉爾父子還是來到甲板上,遠眺浩渺的洋面景觀。我們的上衣讓四濺的浪花浸透,緊緊貼在身上,它們一旦被風(fēng)鼓起,霎那間便會化作碎布片在空中飛揚。船在海上起伏動蕩,船體四面掛滿繁殖力極強的墨角藻,船頭的首柱在海上劈濤破浪,猶如犁鏵在雜草叢生的廣袤平原上破土耕耘。細長的藻莖時而隨風(fēng)飛舞,纏繞在纜繩上,在桅桿之間搭成蔽天緣篷,宛若枝繁葉茂的葡萄藤綠廊。
要是對這些海藻類植物細長的絲帶進行丈量,準有三四百尺[1]長。有的海藻甚至攀上桅冠,附在其上,讓人覺得船頂上有熊熊烈焰在燃燒。船在航行中被海藻糾纏了幾個時辰,有時船的所有桅桿都纏上了海藻,活像萬里荒野中的一片枝葉搖曳的小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