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字母是唐末守溫和尚仿照梵文創造的,共三十六個。這一套聲母所代表的音比現在國音復雜些,但比較魏晉到隋唐之間的音簡單些。六朝時期反切中所包含的聲母有四十一個。現在國音聲母二十四個,其中ㄐㄑ廣ㄒ(j q gn x)還可以合并于ㄍㄎ兀ㄏ(g k ng h)。守溫聲母是:
見(ㄍ[g]或ㄐ[j])溪(ㄎ[k]或ㄑ[q])群、疑(兀[ng]或廣[gn])
——牙音
端(ㄉ[d])透(ㄊ[t])定、泥(ㄋ [n])
——舌頭音
知、澈、澄、娘
——舌上音
幫(ㄅ[b])滂(ㄆ[p])并、明(ㄇ[m])
——重唇音
非、敷(ㄈ[f])奉、微([v])
——輕唇音
精(ㄗ[z])清(ㄘ[c])從、心(ㄙ[s])邪 ——齒頭音
照(ㄓ[zh])穿(彳[ch])床、審(ㄕ[sh])禪 ——正齒音
影、曉(ㄏ[h]或ㄒ[x])喻、匣
——喉音
來(ㄌ[l])
——半舌音
日(ㄖ[r])
——半齒音
據清代陳澧考訂,六朝隋唐間的聲母,應于上列三十六母外,再加“于”“神”“莊”“初”“山”五母,是為《廣韻》四十一聲母,排列如下:
深喉音:影 喻 于
淺喉音:見 溪 群 曉 匣 疑
舌音:端 透 定 來 泥
知 澈 澄 娘
照 穿 神 審 禪 日
齒音:精 清 從 心 邪
莊 初 床 山
唇音:幫 滂 并 明
非 敷 奉 微
在四十一母中,影于知澈澄莊初床山敷十母,今人都不能讀出,其余今音都能分別,因有些音還存在于方言中,例如群定等濁母,現江南話里面還有(群定即英語中的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