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訓詁學

訓詁原屬于小學,即文字學中專講字義的一部分,后來因為有人專門研究訓詁,分途發展,于是獨立成一部門。詁從古言,是以今語解釋古語;訓與順同音,是順著語義去解釋,這好像是下定義,立界說一樣。訓詁的工作可分三方面,即(一)以今語解釋古語,(二)以雅言解釋方言,(三)以俗語解釋文言。《爾雅》是周代的字書,為古代訓詁學的權威著作。其中《釋詁》一篇,是以今語解釋古語;《釋言》一篇,是以雅言解釋方言;《釋訓》一篇,是以通用語解釋文言。后世仿照《爾雅》的著作有《小爾雅》《廣雅》(兩書多談同聲之字的互訓)、《駢雅》(搜羅復音語匯頗多)等。漢儒訓詁工作,表現于群經諸子的注解。訓詁專書則有《方言》(揚雄撰)、《白虎通義》(班固等作)、《釋名》(劉熙作)以及許慎的《說文解字》。《說文解字》一書,兼論字形、字義、字音三項,而能夠溝通三方面的關系,是文字學者珍視的第一部古典名著。有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等注解本,近人丁福保輯諸家注解而成《說文解字詁林》六十八冊,頗完備。劉熙《釋名》,以字音解釋字義,有清代江聲及畢沅的疏證。《白虎通義》本是解釋典禮的書,但也注重字義的解釋,有近人陳立的疏證。唐人訓詁之學表現于義疏,義疏是對于漢人的經注再作解釋,后人所謂《十三經注疏》,是合漢人的注與唐人的疏而說的。注疏的規律是注服從經,疏服從注。宋代訓詁,不大根據古說,如朱子說“中心為忠,如心為恕”,是望文生義;又常引佛書的話,如“虛靈不昧”“明性復初”“常惺惺”等來解釋經典文字;又有引用俗語,如“工夫”“東西”等來解釋的。

訓詁學以清代為最精,最重要的著作是王引之的《經傳釋詞》及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阮元的《經籍纂詁》,搜集材料很多,可說是集大成的訓詁學書。王引之的父親王念孫也精于訓詁,著《廣雅疏證》,引之所著《經義述聞》也和訓詁有關。近人劉師培著有《古書疑義舉例補》,今人楊樹達著《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又根據王引之的《經傳釋詞》而作《詞詮》,對訓詁學頗有新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龙门县| 邵武市| 铜鼓县| 桑植县| 宣城市| 丘北县| 新源县| 津市市| 岫岩| 贵港市| 玛曲县| 永昌县| 美姑县| 孟村| 江北区| 翼城县| 繁峙县| 亳州市| 卓资县| 康定县| 临澧县| 乾安县| 彭泽县| 桃源县| 沭阳县| 五华县| 佛冈县| 崇明县| 双牌县| 资中县| 乌拉特中旗| 金湖县| 长白| 海城市| 鹤壁市| 金沙县| 拉孜县| 林芝县| 通山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