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態(tài)度及準備工作
初步研究國學,不能做局部的精深研究,而應當涉獵各方面,做一全盤的鳥瞰。研究國學也不可與研究國文混同,研究國文是研究閱讀及寫作本國文字的技術,只可以拿小部分的古人文字作參考,不必涉及其他的方面。研究國學的基本知識,可以涉及各方面,但也不必耗費過多的時間去讀古書,只需把最重要的幾種瀏覽一下或大致翻閱就很夠了,有的人以為研究國學就是學作古文或駢文,那當然更錯。王國維有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宋元戲曲史》序)如果知道前代的文學為后世所莫能繼,就不必勉強地鑄造假古董。我們大可以參考前代之文而另自創(chuàng)造我們這一代的文學。至于說能作古雅駢儷之文,就可以作高級的應酬文字,為干祿的工具,那又更把學術的地位看低了。
另有一些重視國學而頭腦冬烘的人,就不免拘守通經(jīng)致用的古話,以為當今之世,還是只要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這是宋代趙普的話),甚至于想考訂《周禮》行之今日。這種思想當然也不合現(xiàn)實需要,不是我們所應保留的。
我們尊重先民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了解它的歷史意義,凡可以供現(xiàn)代采用的當然繼續(xù)發(fā)揚,而不合現(xiàn)代需要的,則不必勉強繼續(xù),只需知道它在過去一定時期中的重要性就行了。
本書的討論限于常識的范圍,不是深入的研究,更不是講整理工作,只是關于國學的初步概念提示。
可是即以初步的嘗試而論,也得做做兩種準備的工作。首先要讀一讀關于文學、哲學、史學、社會學的基本書籍,例如哲學大綱、文學概論之類,使自己對于現(xiàn)代學術中和國學最有關系的幾個部門先有一個概念。其次是讀一讀近日出版的中國社會史,使自己對于本國文化演進的背景有一個輪廓似的認識。假使這種工作早已做過,那么巡禮一下國學的園地,便不是毫無意義了。
- 19世紀俄國唯美主義文學研究:理論與創(chuàng)作
- 中國文化軟實力評估及增進方略研究
- 傳統(tǒng)文化與素質(zhì)教育研究
- “80后”作家筆下的精神圖景研究
- 《燕行錄》與清代滿族印記研究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八卦、干支、生肖揭秘
- 批判詩學的批判:問題與視界:法蘭克福學派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論集
- 他山之石:漢學家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英語傳播
- 酸食志:解構中國人的酸食DNA
- 同時代的北方: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歷史經(jīng)驗與當代文化生產(chǎn)研究
- 鸞歌鳳舞
- 國學研究(第46卷)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1902—1932)
- 民族文化旅游開發(fā)與保護的文化性格維度探論
-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