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折家將文獻考論

延安大學 高建國

北宋時期河東麟府路處在宋、遼和西夏的邊境地區,是宋和西夏的軍事前沿。麟府路以府州(今陜西府谷)為核心、以麟州(今陜西神木)、豐州(今內蒙古準格爾)為邊郡,與鄜延路、環慶路、涇源路、秦風路等共同構成北宋防御西夏的軍事陣地。而據守知府州軍州事、擔任御遼抗夏重任的,是一個鮮卑族裔、時稱黨項的世代將門折氏家族。鑒于府州特殊的軍事位置,以及折氏在五代時期對中原的忠心、折氏在宋初消滅北漢時期的特殊功勛,宋朝給予了折氏世襲府州知州的特殊禮遇。從唐末五代興起,歷北宋一朝,折氏據守府州幾近三百年,出了四任節度使、十二任知州,并且代出名將,盡忠報國,是北宋流傳最久的將門家族,是北宋民族團結、愛國主義的典范。

北宋末年,末任知州折可求在金軍的軍事圍困和以子要挾下,無奈選擇了棄宋降金,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更因折氏無力據守,府州被西夏軍攻破,折氏族人四散而走,再無能力恢復祖業。因此有關北宋時期折家將的記載,只在宋人著述和元人修纂的《宋史》當中有些許保留。明朝時府州雖然保留有“折國公祠”,而關于折家將的歷史研究,直到明清以來興修地方志才有所興起。清代乾隆時期、民國時期,折氏祖墳陸續出土了幾方墓志,但并沒有引起史學界足夠重視。1976年,陜西省考古學家戴迎新先生在折氏祖墳尋獲兩方墓志,為史學界提供了折家將研究的重要史料,從此陸續有相關史學文章發表。2012年,折氏祖墳遭毀滅性破壞,其中幾方墓志被府谷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相關的整理工作正在進行中。鑒于折家將在五代、北宋的特殊地位,筆者不揣淺陋,希望從傳世史料、出土墓志兩個方面,對有關折家將的歷史文獻做一番考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汝州市| 额尔古纳市| 岳阳县| 松阳县| 荆州市| 朝阳市| 汉川市| 通道| 邹城市| 新密市| 光山县| 通榆县| 德惠市| 乌审旗| 军事| 天镇县| 扬中市| 谷城县| 景洪市| 札达县| 丰顺县| 伊金霍洛旗| 伊春市| 鄂州市| 仁寿县| 乌恰县| 吉安市| 阳朔县| 岫岩| 无极县| 朔州市| 鄂尔多斯市| 灌云县| 新邵县| 康定县| 霍邱县| 那曲县| 凤山市| 奉新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