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西夏軍中的作戰對象

折家將的業績,首推對西夏的抗擊。終北宋一代,折氏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其戰績在北宋對西夏作戰敗多勝少的紀錄中,尤為矚目。

(一)李繼遷

李繼遷,黨項人,宋朝賜名趙保吉。太平興國七年(982),其兄李繼捧封圖歸宋,繼遷不服,留在故地,抄掠宋朝邊境。其孫元昊建立西夏國后,追尊為夏太祖。至道元年(995)至至道中(996),折惟正“所居里時,與遷賊(李繼遷部)接境,臨陣交鋒,□□□□□月,朝廷嘉其功効”《折惟正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07頁。

咸平二年(999)秋,河西黃女族首領蒙異保及府州屬部啜訛等,引李繼遷之眾犯麟、府境。折惟昌、折惟信兄弟及其從叔折海超率子弟兵迎戰,夏兵眾多,宋軍勢孤,“惟昌臂中流矢墜馬,攝弓起,得裨將馬突圍出”脫脫等:《宋史》卷253《折德扆傳附御卿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8863頁。,折惟信與折海超陣亡。

(二)夏國主嵬名元昊

嵬名元昊為西夏開國君主,驍勇好戰,經常親率軍隊與宋朝作戰。元昊祖姓拓跋,唐代賜姓李氏,宋真宗時又賜姓趙氏。寶元元年(1038),元昊自立,改姓嵬名。康定元年(1040),嵬名元昊率兵攻擊宋朝邊境,折繼閔率所部出塞,掩其不備,俘斬甚眾。慶歷元年(1041),元昊親率軍攻麟州不克,轉而集結“數十萬眾”圍府州。折繼閔指揮士卒守城,堅持月余。“元昊躬督戰”,無奈損失慘重,只得退兵。繼閔乘勢出擊,俘敵數千人。《折繼閔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15—116頁。

(三)皇族嵬名察哥

嵬名察哥為夏崇宗乾順之庶弟,“雄毅多權略”吳廣成:《西夏書事》卷31,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361頁。,在西夏重用皇族的國策下,成為西夏統率主力部隊的高級將領。宣和元年(1119),統領六路邊軍的童貫迫使西河經略使劉法出兵伐夏,察哥率三路兵迎戰。當時宋廷命麟、府二州隨軍出戰。宋夏雙方戰于統安城,宋軍大敗,死傷甚眾。脫脫等:《宋史》卷486《夏國傳二》,第14020—14021頁。不過,折可存卻因殺敵有功,升任合門宣贊舍人。《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作者高建國認為,《折可存墓志銘》中所謂可存在統安城之役中“有斬獲績”,蓋有諛筆。筆者認為,縱然宋軍潰敗,但亦不應有無名之升遷,可存“有斬獲績”未必為撰寫者謬贊。

(四)梁太后

西夏梁太后為惠宗李秉常生母。秉常年7歲嗣位,梁太后攝政,直至病死時仍掌實權。元祐六年(1091)二月,折克行會諸將出折水川與夏兵鏖戰,斬獲千級有奇。《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30頁。時西夏寇境,折可適斬殺其守烽人,使得烽火不傳,故突襲而大破尾丁硙,斬獲萬計。回軍途中,遇西夏軍追擊,亦敗之。其后,西夏軍大舉來攻,自后樓鋪逢游騎,轉戰至馬嶺。又設伏于洪德川,伏發,夏軍大亂,梁太后逾山而遁。《折可適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50頁。

紹圣四年(1097),西夏梁氏頻繁內侵,三月“庚午,夏人大至葭蘆城下……辛巳,西上合門使折克行”入羌地應援,“破夏人于長波川,斬首二千余級,獲牛馬倍之”脫脫等:《宋史》卷18《哲宗紀二》,中華書局,1977年,第347頁;《折克儉墓志銘》亦有相關記載。。折克儉亦隨行此戰。

(五)萬保移埋沒

咸平二年(999),李繼遷之黨萬保移埋沒來攻府州,折惟昌與宋將宋思恭、劉文質敗之于埋井峰,斬殺擒獲甚眾,奪其牛馬、橐駝、弓矢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45, “咸平二年九月”,中華書局,2004年,第965頁。

(六)鈐轄吳埋堡等

元豐四年(1081),宋出五路大軍討西夏,次年(1082)雙方戰于三角嶺,鄜延路統將種諤收復米脂城,其間欲從安定堡運糧草于軍前,西夏軍誘使宋軍抵達蒲桃山,折可適獨自出戰,將其擊敗《折可適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50頁。;折克禧等三千折氏部落子弟又“從麟府路軍馬張世矩敗西賊于浪王新堡”《折克行神道碑》《折克禧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29、140頁。。同年四月,折克行破夏軍于青岡嶺,九月又破于廝羅川。六年二月,克行率軍攻擊夏軍三角川,斬鈐轄吳埋堡等。@@《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29頁。

(七)大將咩保吳良

元豐四年(1081),折克行將三千子弟兵從征西夏。退軍途中,西夏大將咩保吳良率萬余騎兵來追。克行殿后,大破之,斬咩保吳良。脫脫等:《宋史》卷253《折德扆傳附克行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8865—8866頁。折克行后數次出征西夏,“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嘗喪敗,擄獲鉅萬萬”《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29頁。

(八)統軍嵬名阿理

紹圣二年(1095),西夏軍出沒葭蘆川,折可適出勁兵撓之,數十日后西夏軍遁去。元符元年(1098),宋廷密詔折可適,欲使其拉攏夏統軍嵬名阿理及其監軍昧勤都通,此二人“皆西界用事桀黠首領”《折克適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51頁。,“勇悍善戰”脫脫等:《宋史》卷328《章楶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0590頁。。折可適等人輕騎夜襲其駐地,圍其營帳。二人大驚失色,乞求保全性命,折可適以宋恩慰諭,俘獲“其家族部凡三千余人,皆許以不死”《折克適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51頁。。這一事件也使西夏國主為之“震駭”脫脫等:《宋史》卷328《章楶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0590頁。

(九)左廂鈐轄令玉兒等

紹圣五年(1098),折克行掩襲夏軍于鳥浪娘部,生擒西夏左廂鈐轄令玉兒、沒崖及副鈐轄兀勒香等多名部族首領。《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30頁。

元符二年(1099)正月,折克行與折可大大破西夏兵于藏才山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505, “元符二年正月庚申”,中華書局,2004年,第12037頁。,生擒西夏鈐轄哩旺扎布;同年,主持進筑河東八城二寨,打通了麟州路與鄜延路的交通要道。

(十)西夏屬部酋長

咸平二年(999),折惟昌等在擊敗李繼遷之黨后,“又破言泥族拔黃寨,焚其器甲、車帳,俘斬甚眾”脫脫等:《宋史》卷253《折德扆傳附御卿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8863頁。

慶歷元年(1041),折繼閔領兵行至汴黃、吳拔尼(即浪黃、兀泥兩個部族),偶遇西夏軍,遂戰于橫陽川。折家軍除斬獲兵卒、財物外,還“擒羌酋十余人”@@《折繼閔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15頁。

元豐六年(1083),折克禧敗西夏軍于真卿流部@@折克禧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41頁。真卿流,西夏部族之一。此役在《宋史》卷16《神宗紀三》、《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34中亦有記載。。同年春,有西夏屬部進犯麟州,折克儉以矢石克之,“誅獲百余級。招降耆倪數百戶,奪畜產千記”12《折克儉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36頁。

元符二年(1099),西夏部族以數千騎圍困嬰城,“諸將失色”,唯折克禧單槍匹馬,“免胄而出”,再現先輩折可適獨戰西夏軍之雄風。他以宋開國初“下寬大之詔,將所削地”復還其部落一事說服部酋,力使“虜氣喪懾”,敗興西歸。《折克禧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208頁。

大觀(1107—1110)、政和(1111—1118)10余年間,西夏“酋之桀黠者”《折克存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46頁。女崖頻繁率眾侵擾宋西北邊境,致使邊地動蕩、民不聊生。最終折可存設奇謀,以不足百人的伏兵,生擒女崖,邊境遂寧。

(十一)不明將領

慶歷三年(1043),西夏數萬兵眾在從清塞、金城等堡撤退之時,折繼閔追及于杜胡川,大破其眾,斬首400級,獲其甲馬。《折繼閔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15—116頁。

熙寧三年(1070)至四年(1071),“西夏叛盟,朝廷命將出師”《折克柔墓志銘》,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24頁。。西夏軍寇慶州,宋廷詔種諤合鄜延、河東路大軍,城羅兀以牽制之。折繼祖以所部為先鋒,遇西夏兵于開光川、尚堡嶺,再戰皆利。折可柔、折可儉等折家子弟兵深入敵帳,降800部落戶。種諤擔心夏軍抄襲糧道,即以3000人屬折克行,戰葭蘆川。折克行奮勇先登,諸老將贊嘆:“真折太尉子也。”脫脫等:《宋史》卷253《折德扆傳附克行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8865頁;《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29頁。高建國認為,此次麟府軍出兵,折繼祖可能并未親自參加,而是派出了折家子弟兵折克柔與折克行等人。

紹圣三年(1096),折克行擊西夏軍于遮沒,大敗之。九月,于青岡嶺又破之。是月,夏軍犯鄜延,折克行統兵牽制。時“孫覽帥太原,議城葭蘆,以復故地”。折克行出界遇西夏軍于沒擊浪,隨后于津慶川大敗夏兵,斬2800余人。《折克行神道碑》,載《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第130頁。

從紹圣四年(1097)到五年,折克儉等人兩次隨軍出征西夏,所獲甚多。其中紹圣五年,折克行則于青岡嶺等地4次擊破夏軍。

崇寧三年(1104),西夏軍圍攻鎮戎,折可適先聲奪人,攻占險要之地。夏軍一路回避,欲繞開折家軍進兵,轉至銀冶關,正遇折家軍頓兵瓦亭寨,遂一日而遁。翌年,宋軍欲乘西夏軍無功而歸、氣沮疲乏之際追擊之,朝廷命折可適所屬的涇原之師與環慶之師會于靈州川,環慶兵失約。折可適當機立斷,命分兵迎戰,以出其不意之謀迫使西夏軍僅能依山自保,俘斬數千人,而首領居三分之一。

建炎二年(1128),在趙宋王朝已然南渡的情況下,折可求降金,依舊駐守府州故地。但在紹興九年(1139)八月之前,折可求仍存世之際,西夏軍攻城略地,占領了府州。從此,折氏失去了世襲的領地。此據周立志《金宋沖突下的折可求及折氏家族研究》(未刊稿)一文說法。按宋官方記載,折可求在仕金期間被毒殺,西夏軍趁其出殯之時奪取了府州,學界多沿襲此說。

折家將數代與西夏作戰,前后達百余年,西夏騎兵始終未能東逾黃河。正因如此,西夏對折氏恨之入骨。西夏軍在襲取府州后,把多年的積怨傾瀉于折氏祖墳,夷墳塋,戮尸骨,無所不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余姚市| 宜昌市| 深水埗区| 永州市| 外汇| 上杭县| 神木县| 宜丰县| 安顺市| 金平| 汪清县| 商城县| 松滋市| 东源县| 新源县| 甘肃省| 林西县| 青浦区| 萨嘎县| 武穴市| 高青县| 盘锦市| 边坝县| 茂名市| 蒙城县| 河曲县| 拜城县| 莒南县| 宣武区| 雷州市| 宿松县| 永寿县| 常熟市| 库尔勒市| 象州县| 游戏| 阳山县| 奎屯市| 涞源县|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