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作者名: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編委會本章字數: 1462字更新時間: 2019-09-09 16:50:44
一、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簡說
“家訓”一詞,首見于《后漢書·文苑列傳·邊讓》,本義指家庭教育。在今天看來,家訓就是家庭或家族成員所遵守的道德準則與行為準則,對家庭成員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方式與實際成效有重要影響。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其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第一,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早在先秦時代,孟子就提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洞髮W》更進一步把家庭教育提高到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強調:“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身修才能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天下太平。“修”與“齊”的問題解決好了,一切都好辦了?!耙驗樵谌寮铱磥恚鐣P系是家庭血緣關系的放大,社會不過是家庭的擴展。而家訓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實質上是倫理的教化功能,它所要實現的目標正是家人、子弟通過道德等方面的修養而達到的自律和家庭的和睦,這就為‘治國’、‘平天下’提供了實現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修身齊家、敦品正行就成了傳統家訓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內容。第二,古代家庭是以父權家長制為主體的宗法制結構,其特點就是“家或家族通過立子立嫡的繼承法而代代相傳,而家訓則是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續的文化基礎”
。甚至可以說,家訓不僅是一個家庭、家族代代延續的文化基礎,而且也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文化?!凹液腿f事興”是傳統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也是傳統家訓文化建設的內生性的根本動力。它以別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進了家國整合機制的形成和鞏固,保證了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穩定。
中國家訓文化之發達,在世界文化中也屬罕見。中國傳統家訓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從家訓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達官顯宦、碩儒士紳,也有農夫商賈、普通百姓。從家訓的內容看,幾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家長治家處世的經驗傳授,也有其親身經歷的教訓之談;既有歷代先賢大儒語錄教導的匯編,也有名人模范事跡、美德懿行的輯錄。從家訓的形式上看,既有帝、后訓諭皇室、宮闈的詔誥,也有教導幼童稚子的啟蒙讀物;既有家訓、家范、家誡等長篇專論,也有家書、詩詞、箴言、碑銘等簡明訓示;既有苦口婆心的規勸,也有道德律令性質的家法、家規、家禁等。據學者統計,從南北朝到清代產生的家訓有117種。其中,影響較大的家訓不外乎作為家訓濫觴的周公家訓,作為家訓標志的《顏氏家訓》,作為官僚士大夫家教典范的《袁氏世范》、《曾國藩家訓》,作為帝王家訓的《帝范》,作為女子家訓的《內訓》,以及在民間比較流行的《朱子治家格言》。家訓取材極廣,或剪輯經典,或采擷百家,或闡揚個人體會,或總結學術感悟,有繼承,有發揮?!爸袊幕械暮芏嗑A,通過家訓,熔鑄成了至理名言。家訓一般文樸義豐,情理交融,切實易行,為立身、處世、治家所必備?!?img alt="引自謝揚舉:《家訓與中華文化一瞥》,刊于2014年12月29日《人民政協報》。"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694AA/13898256805444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670702-bQbWa5SvZ2yA73JRZSVyZ6b9IcXipe6L-0-1777ecc2900491d2883891e906acc131">存世家訓,其內容可分為三種:一是世家大族、官宦門第的家訓,如諸葛亮的《誡子書》、嵇康的《家誡》、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范仲淹的《義莊規矩》、司馬光的《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方孝孺的《家人箴》、龐尚鵬的《龐氏家訓》及《曾國藩家訓》。二是耕讀傳家、書香門第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的家訓,如陸游的《放翁家訓》、呂坤的《近溪隱君家訓》、黃為訓的《訓子言》、傅山的《家訓》、吳麟征的《家誡要言》及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等。三是普通家族、家庭經由族譜或庭訓傳承下來的家訓。就家世和內容來看,安康傳統家規家訓多屬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