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三秦政法英模風采錄作者名: 中共陜西省政法委員會本章字數: 1336字更新時間: 2019-09-09 16:44:18
“羅法官態度好,沒架子,調解好,我不會寫字,會寫字我把表揚信就寫出來了”
羅紅濤結合多元化糾紛調解機制,把訴前調解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他在進行訴訟服務、立案登記時,每遇一個案子,都會征求當事人的意見,詢問當事人愿不愿意調解,愿意調解的案子,就立即安排調解方案。一個案子和一個案子不同,羅紅濤接到案子,一是進行調查,了解案情;二是思考解決的辦法。羅紅濤說:“案子一上手,我就來勁。以前晚上是過電影,現在是演連續劇。”羅紅濤用耐心、細心、真心、誠心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堅持“耐心傾聽、細心釋明、熱心服務”,使前來立案訴訟的當事人深感溫暖,調解率大幅提高,達到了“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目的。新區袁家村的一位村民曾對《銅川日報》的記者說:“羅法官態度好,沒架子,調解好,我不會寫字,會寫字我把表揚信就寫出來了。”
家在新區的李某與妻子張某某鬧離婚,案件訴到了新區審判庭,羅紅濤了解到兩人都是外鄉人,來到新區一起經過多年打拼后購了房成了家,斷定他們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就先問他們雙方的優點和缺點,為什么要離婚?但雙方都不愿多說,女方只是堅決要求馬上辦離婚,男方也當即同意。在羅紅濤的主持調解下,他們簽訂了離婚協議。羅紅濤也把雙方離婚協議調解書制作好了,但羅法官卻沒有急于結案,沒有當即送達調解書。他等了幾天后打電話試探雙方態度。結果,給男的打電話,男的哭;給女方打電話,女的哭。都后悔一時生氣,太沖動,考慮不周。羅紅濤就又一次把他們叫來做調解工作,結果女方主動自愿撤訴,這個案子圓滿了結了。事后,雙方激動地說:“太感謝羅法官了,是你挽救了我們的家庭。”
羅紅濤辦案注重實際效果,凡是經過他調解的案子,他都要監督執行,達到案結事了。2013年9月,安某和李某鬧離婚,官司打到了新區審判庭,在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后,安某在咸陽打工,平時很少回家,羅紅濤了解到李某在國慶節期間要放假,他放棄個人休息時間,在10月3日,督促李某將安某個人財產交到其手中。
羅紅濤每年都會辦理幾十起農民工索要勞動報酬案件。那年元旦前夕,又有23名農民工來到新區審判庭要求西安某勞務公司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資。主管立案工作的王軍副庭長指示立案室特事特辦,迅速啟動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羅紅濤馬上開始辦理,通過與農民工兄弟談話了解情況,進行勞動合同審查,與西安某勞務公司負責人電話聯系,傳真文件,終于在一周后,雙方當事人協議,約定勞務公司在從銅川市某建筑公司領到工程款后,迅速支付原告農民工工資。
但建筑公司的工程款何時到賬?農民工還等著拿上現錢回家過年呢!羅紅濤心急如焚,他立即趕赴建筑公司,找到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后,向其說明情況,說服該經理配合法院工作。但是,幾天后已經臨近春節,銀行業務繁忙,審判庭仍然沒有收到轉賬回單,沒有工程款,勞務公司無力支付農民工工資款項。面對農民工焦急的眼神,羅紅濤與農民工代理人共同協商,決定先籌措資金1萬元,交到農民工手中,讓他們先回家過年,等款項到賬上,再分別支付到農民工所留卡上,就這樣,農民工們安心踏上了返鄉的歸途。
羅紅濤每年辦理訴前調解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5萬余元,督促當事人兌付案件款近百萬元,真正做到了讓當事人少跑一次腿,少誤一天工,少花一些錢,讓司法更利民,讓群眾感受司法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