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政法英模風采錄
- 中共陜西省政法委員會
- 1149字
- 2019-09-09 16:44:14
為民追回血汗錢
2013年6月30日晚11點多,熊興焰拖著疲憊的身子下鄉返回縣城。路過縣人社局門口時,聽到里面大吵大鬧。一向“愛管閑事”的他自覺地停下了腳步,徑直走到院內,只見幾十人推推搡搡,人社局的干部也在現場勸導,場面有些混亂。人群中有河南口音人大喊:“如果今晚不將俺們的工資發到手中,明天就去圍堵縣政府大門。再不解決,就去堵路!”根據職業敏感,熊興焰聽后感到事態嚴峻,便不顧舟車勞頓向在場勸導的干部們了解情況。
原來,延坪鎮泉河村移民搬遷項目經縣扶貧局審批后,村委會將此工程發包給一家建筑公司,后來,該公司又層層轉包,一直轉到四包。但在結賬時發生了沖突,二包方認為應支付的工程款不超過32萬元,三包方和四包方則認為,應支付的工程款為49萬余元。雙方各執一詞,互不退讓。于是,三包和四包的包工頭,帶領民工們連夜趕到縣人社局,要求清算并兌現工資。
熊興焰理順事情的緣由后,認為當務之急是穩定農民工們的情緒,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防止事態擴大。于是,他走進人群,大聲地向工友們解釋說:“鄉親們,我叫熊興焰,是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是專門處理矛盾糾紛的。我在此保證,你們的血汗錢一定會發到每個人手中,還請你們依法行事。”夜晚中突然冒出的這番話漸漸穩住了農民工的急躁情緒。緊接著,他當場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分別負責案件調查、工程清算和維護秩序,并要求建筑公司迅速籌備資金,兌現農民工的工資。
第二天一大早,熊興焰向縣上主要領導匯報了此事,并請纓牽頭處理此事。
山陽縣城距施工地有200多里路,調查組到達工地后,逐一核實了工程量。由于每個民工干的活兒不同,有粉墻的,有砌磚的,有鋪地的,有吊頂的……所以,在計算每個民工的工資時,標準也不同,清算工作既麻煩又復雜。
盡管調查組連夜加班趕著干,可民工們還是等不及了,于第三日中午便圍堵了山陽縣城北新街。揚言必須在一小時內將工資支付到位,否則就去圍堵高速公路。
“一定要阻止他們!”
得知情況后,熊興焰立即帶領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經耐心細致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使得民工們很快撤離了圍堵現場,及時避免了群體性圍堵高速公路事件。
四天三夜。調查組終于將賬務結算清楚,最終以45.2萬元的總價款,一一兌現到每個民工的手中。
7月3日,民工們拿著工資,高高興興地乘車返回老家。臨走時,一位河南籍的民工拉著熊興焰的手說:“熊書記,多虧你為俺們下苦人出面做主,把俺們的血汗錢給要了回來。你們沒花俺們一分錢,沒抽俺們一支煙,沒喝俺們一口水,你們真是好人、好干部,俺們以后還會再來山陽打工哩!”
看著農民工興奮地拿回屬于自己的工資,熊興焰也高興地笑了。他說:“農民工兄弟是辛苦的勞動者,拖欠他們的工資是萬萬使不得的,這是道德的底線,更是社會的良心。”
作為一名政法干部,確保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即使忍辱負重,吃苦受累,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