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理論研究·

于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的幾點初步見解

朱士光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教授)

一、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見解之緣起

以我國八大古都之首的西安作為東方起點,向西通過甘肅河西走廊與新疆天山南北廊道,又經中亞、西亞,再經北非開羅與南歐雅典、羅馬,直達西歐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古絲綢之路,名揚古今。去年6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亞波斯灣西南岸卡塔爾國首都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其中的一段,即“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反映中國人民高超智慧,“絲綢之路”“大運河”聯袂入遺.光明日報,2014-06-23(1)。而尤為值得重視的是,在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前不久的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與東南亞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的倡議不僅很快被我國政府定為重大發展戰略,而且還得到許多相關國家的積極呼應,并成為當前國際上熱議的話題之一。就學術層面而言,近一段時間,各相關國家與地區,從政府到民間,包括從事國際關系、軍事戰略、經濟貿易、歷史文化、民族宗教以及環境科學等人文社會與科技界均對建設“一帶一路”這一涉及全球的發展戰略加以關注,開展研究,提出了不少學術觀點與政策建議;其中我國就有學者與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了“文化先行”的見解周龍,方莉,宋喜群.開放是絲路繁盛的基礎——訪絲路文化研究專家、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鄭炳林.光明日報,2014-07-22(09)。。我對此見解深表贊同,因而在今年8月為參加我曾工作過的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絲綢之路研究與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撰寫的《關于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的幾點見解》(待刊)一文中,曾強調并闡釋了當前注重研究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重大意義與作用詳見拙文(待刊)。主要是:首先,是強固對“絲綢之路”這一重大歷史事實認識的根本之舉;其次,是激活“絲綢之路”內在生命力,并使之在新的時代里煥發出蓬勃生機的必要之舉;再次,是推進當前“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穩健實施的有效之舉。,同時還提出了當前開展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應確立的幾個新觀點。主要為:

其一,全球史或世界史觀點;

其二,區域性觀點,也即非線性觀點;

其三,注重文化比較研究觀點。

基于上述認識,為切實有效地推動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深入開展,筆者認為應將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作為一項具體可行的重點措施,抓實抓深,使其發揮出龍頭引領作用,帶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歷史文化研究全面蓬勃地開展起來。本文即就提出這一建議的基本認識與具體建議作些初步陳述。

二、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之學術依據與現實意義

論及“古都”,顧名思義,即是指歷史時期歷朝列國建邦立國所建立的政治統治中心城邑。由于絲綢之路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數十個國家,且大多歷史悠久,政權屢有更迭,都城也多有遷移,所以古都數量甚多。除本文開篇所提及的我國之西安與埃及開羅、希臘雅典、意大利羅馬等四座號稱“世界四大古都”者外,絲路沿線國家與區域之古都所在城市尚有數十座之多。現僅據所掌握的有關研究成果擇其主要羅列于下。

我國境內,除作為絲路起點的西安外,尚有:陜西省境內之咸陽、鳳翔、靖邊等;甘肅省境內之蘭州、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天水、平涼等;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之銀川、固原等;青海省境內之西寧、樂都、湟源、共和、民和等;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之呼和浩特、巴林左旗、和林格爾、包頭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之焉耆、庫車、疏勒、吐魯番、伊寧、哈密、婼羌、且末、民豐、于田、塔什庫爾干、莎車、阿克蘇、烏什、葉城、特克斯等。我國境內絲路所經各省、自治區古都所在城市之名錄,系據史念海《中國古都概論》之(五)古都的地理分布》所列入的古都有所增減而定。見史念海所著《中國古都和文化》,第168-173頁,中華書局,1998年7月。

我國國境外絲路沿線國家之古都所在城市則有: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江布爾州首府塔拉茲;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

土庫曼斯坦:阿什哈馬德、達紹古茲;

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汗、布哈拉、塔什干;

阿富汗:喀布爾、法札巴德、賈拉拉巴德、馬札里沙里夫;

巴基斯坦:白沙瓦、钖亞爾科特;

印度:斯利那加;

伊朗:德黑蘭、波斯波利斯;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麥地那;

以色列:耶路撒冷;

伊拉克:巴格達、希拉;

敘利亞:大馬士革;

埃及:開羅、亞歷山大;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阿茲卡萊;

希臘:雅典;

意大利:羅馬;

比利時:布魯塞爾;

荷蘭:阿姆斯特丹。我國境外絲路沿線國家之古都所在城市名錄,系據周偉洲、丁景泰主編《絲綢之路大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三編政區域鎮之《中、西、南亞及歐非地區》部分相關內容與星球地圖出版社編制之《世界分國地圖集》(2006年8月出版)相關國家圖幅選定。

以上所列國境內外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之古都所在城市,總數已達70個。上列古都名錄尚不能稱十分完備,今后隨著研究的深入與考古發掘研究工作更廣泛的開展,肯定還會有所增加。但就上列名錄論,為數已不少,且分布涉及區域頗廣,包容了絲綢之路各個區段。

前述絲路沿線中外古都分布狀況基本清,顯然只是為整體推進絲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論及整體推進絲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的意義與作用則主要在下述兩方面:

其一是古都文化之豐富內涵及其高規格,恰如筆者之前在所寫的《古都文化與現代城市文明》拙文原載《江漢論壇》,2004年第8期,2004年8月;后收入筆者論文集:《中國古都學的研究歷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3月。一文中所揭示的,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

歷史上歷代列國往往都是以自己的都城作為中心區域創造出代表一個時代或一個國家的最高水平的文化。

這些文化不僅在當時是支撐各該王朝與政權得以存在的內在精神支柱,還是構成國都,乃至全國繁華興盛氣象的重要因素;同時古都文化還對古都所在地區當今的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廣義的古都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在有關古都研究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抓住古都文化研究可以統領有關古都研究的總體內容,推動有關古都的深層次研究。

在對古都文化的意義與作用作了上述概括與闡釋后,還具體作了下述4點引申。即:

——古都文化是歷史上一個王朝或一個時代文化之縮影;

——古都文化是歷史上以至當今特定區域文化的中心與代表;

——古都文化內涵豐富,規格甚高;

——古都文化空間輻射力與時間穿透力強勁。

其二,是因為前述絲路沿線國家與區域之古都都曾單個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這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它們都曾是古都之故,其中一些現今仍為一國首都或大型中心城市的對其研究就更深入一些;但將它們集合在一起進行整體研究卻極少見到。現今僅見由西安市西咸新區管委會發起,由西咸新區研究院具體主持進行的“古都長安與古雅典、古羅馬、古開羅比較研究”見《陜西日報》2015年6月10日10版該報記者王睿所寫報道:《在“大長安”的核心守望中華文化——西咸新區破題四大古都比較研究》;又見《華商報》2015年6月9日A10版所載:《一個民族曾有的高度——西咸研究院破題古都比較研究》。。而實際上,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之古都進行整體與比較研究,不僅能更具體地認識到“一個民族曾有的高度”,推動各有關國家之歷史研究;而且還能深入推動世界史研究,使相關各國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國家與民族對推進世界歷史發展所作的貢獻,以及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特別是有助于揭示出整個絲綢之路之發展歷史以及絲綢之路上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對世界歷史發展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這就更可激勵舉世各國之政治、經濟、文化界人士進一步關注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與今后的進一步發展。其現實的學術、文化意義誠然大哉,而其現實的政治、經濟意義就更為顯著了!這當然就更值得我們著力加以推進了!

三、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的幾點建議

為了持續有力地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深入開展,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學界同仁考慮,并供有關政府部門參酌采行。

第一,依托一個合適的學術團體進行具體策劃,并發揮引領作用。

這當然是因為我們是要對橫亙亞非歐廣大區域數以百計的眾多古都整體推進學術研究,因此最好有一個通盤考量,甚至是具體規劃。為此就需有一個權威性學術團體在政府的支持下具體承擔這一任務。在短時間內難以新建這樣一個國際性的古都學術研究團體的情況下,可考慮由中國古都學會發起并指導,由其團體會員之一,又在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的西安古都學會擔起這一責任,率先行動起來,發揮實際引領作用,逐步推行,擴大影響,求取實效。

第二,在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又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與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建立一座國際性的古都博物館,以之作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成果展示平臺;并將之作為西安這座最具代表性的東方文化古都在新的歷史時期之標志性建筑,展示其新的城市形象。

關于在古都西安建設一座古都博物館的建議,我與現任中國古都學會副秘書長之一的肖愛玲博士前幾年在西安舉行的一些學術會議上就曾提出過。現據悉,2004年始躋身“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聞訊后反倒積極行動起來,已開始籌建一座中國古都博物館。對此事西安方面雖在醞釀中但還沒見諸行動;對此也不足為慮,可抓住當前“一帶一路”成為國家重大戰略這一難得的契機,充分發揮西安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這一優勢效應,建立這座以展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風貌與歷史文化內涵以及新的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性古都博物館,使其作為世界大古都的崇高地位更為彰顯。

第三,為實質上踐行從整體上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這一新的歷史時期賦予的學術使命,必須深入開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間的比較研究。

在2015年4月19日由西安市西咸新區管委會舉辦的“‘古都長安與古雅典、古羅馬、古開羅比較研究’寫作提綱研討會”上,我在發言中曾述及,古都長安與古雅典、古羅馬、古開羅這世界四大古都的比較研究,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都十分重大。而要真正做好它們之間的比較研究,當然首先要對這四座古都進行深入研究,對它們的古都形成、發展、演變歷史與原因以及它們的主要特點有深切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探尋它們間共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深究其中的原因,探明彼此影響的部分,然后再上升到理論的層面,從學術理論上加以闡釋。這樣,不僅在古都比較研究上取得具體的創新性成果,也對整個古都學理論與實踐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所以開展古都間的比較研究是最具有創新性,也是最具有實踐意義的。詳見《陜西日報》2015年6月10日第10版所載:《為世界大古都定標準》。

當前,“一帶一路”作為我國重大國策之一,在眾多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下正在積極的推行中。我們作為生活與工作在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又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與中國八大古都之首的西安的古都學者、歷史學者、文化學者,理當為之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而積極投身于整體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區域古都研究,應當是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切實有效的崇高任務,也是我們的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這不僅有助于我們的相關學術研究與學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取得世界性話語權,推動相關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創新性發展;而且對國家正推行的“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也會發揮具體而又積極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屯门区| 南涧| 都昌县| 岫岩| 栖霞市| 双鸭山市| 琼结县| 讷河市| 淮南市| 南漳县| 大渡口区| 武夷山市| 来安县| 繁昌县| 鄂尔多斯市| 阳新县| 舒城县| 图片| 佛冈县| 通渭县| 象山县| 弥渡县| 襄城县| 准格尔旗| 天津市| 宝清县| 井陉县| 北海市| 新营市| 南京市| 肇源县| 祁阳县| 琼中| 京山县| 丹棱县| 梅河口市| 濮阳县| 萨嘎县| 宜昌市|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