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衛生行政機構

第一節 縣級衛生行政機構

明代以前,清澗境內醫藥衛生行政無資料可考。

明、清時期,清澗縣衙設醫學訓科。明崇禎四年(1631)清澗縣設醫學訓科,有一人專管醫藥。清嘉慶六年(1801),醫學訓科專職人員增至兩人。

國民政府時期,國民政府衛生行政管理機構待考。

1940年,清澗縣人民政府成立,衛生行政由政府民政科主管。

1950年7月,清澗縣人民衛生院成立,隸屬縣政府。擔負全縣醫療、衛生防疫和初級衛生人員培訓。同時兼辦全縣衛生行政事宜,領導和監督區、鄉衛生所和其他衛生機構醫療衛生業務。

一、清澗縣衛生局

1952年10月,清澗縣政府文教衛生科成立,成為政府行政機構。管理醫療衛生行政工作。

1956年8月,清澗縣人民委員會衛生科成立。編制4人,其中正副科長各1人。195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清澗縣制,轄地并入綏德縣,衛生行政管理屬綏德縣文教衛生部(1959年11月,改衛生局)。1961年8月,清澗恢復縣制,設文教衛生局。1968年3月,清澗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后,衛生行政工作屬生產組管轄。1971年至1977年,清澗縣革命委員會設衛生局。1977年,恢復清澗縣人民政府,清澗縣革命委員會衛生局改為清澗縣人民政府衛生局至今。

清澗縣衛生局,辦公地址曾多次變換。2014年,清澗縣衛生局由縣城人民路7號政府院西4樓搬遷至寬州鎮師家園則村衛生綜合大樓4層。編制隨著機構核定多次變化。1991年,編制15人,其中行政編制10人,事業編制5人。局長1人,副局長3人,有政秘、醫政、預防保健、婦幼保健等辦事人員11人。2003年,行政機構改革,保留衛生局為科級建制政府工作部門,編制縮為10人。設政秘、醫政、預防保健,婦幼保健等辦事人員。2014年,局長1人,副局長1人。局機關內設政秘、財務、衛生法制與監督、醫政、醫教、中醫、疾病基層衛生、婦幼保健和地方病防治、愛國衛生等職能辦事員,干部職工總數30人。衛生局內設科級建制機構有地方病防治辦公室(1999年收回)、公費醫療辦公室(1996年撤銷)、清澗縣紅十字協會(2001年4月成立)等3個。

表1.1 1991—2010年清澗縣衛生局黨組織負責人名錄

表1.2 1949—2014年清澗縣衛生行政負責人名錄

續表

表1.3 1987—2014年清澗縣衛生局工會 紅十字協會負責人名錄

二、清澗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1949年3月8日,清澗縣成立衛生防疫委員會(以下簡稱防衛會),首任“衛防會”主任韓兆登。當時,縣級機關單位和各區設防疫衛生小組。機關單位組長1人,組員若干。各區防疫衛生小組3至5人組成,設正副組長。各鄉建3人小組,設正副組長各1人。農村以村為單位,設防疫衛生小組。主要任務是開展普遍防疫衛生宣傳,搞好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

1952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關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指示精神,清澗縣衛生防疫委員會改名為“清澗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愛衛會)”,主任由縣長或副縣長擔任,首屆愛衛會由縣長郝國鈞擔任主任委員,委員由縣級有關部門負責人擔任。此后,根據人事變動或工作需要,組成人員不斷調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愛衛會被撤銷,人員調走,愛國衛生運動處于癱瘓狀態。

1976年,清澗縣革命委員會發出《關于健全清澗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通知》,愛衛機構恢復。愛衛會設主任1名(縣級主管領導擔任),副主任兩人,委員若干人。下設辦公室,正、副主任各1人,辦事員若干,負責委員會日常工作。1980年,愛衛辦主任由衛生局長兼任。1983年,愛衛辦成為縣政府職能部門。1990年,設主任1名、副主任兩名,工作人員3名。

1996年,全縣黨政機關機構改革,撤銷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建制,將職能和人員并入衛生局,并調整了清澗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組成人員。愛衛辦改為科級事業單位,稱清澗縣衛生檢查大隊。原愛衛辦主任劉軍桐,擔任衛生局副局長兼衛生檢查大隊隊長,在職職工7名。

1999年,撤銷清澗縣衛生檢查大隊,恢復清澗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為科級事業單位。編制4名,主任1正1副,隸屬縣衛生局。2009年9月,劉建雄任主任,在職人員17名,其中事業編制8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2012年12月,師邦平任主任。截至2014年底,有干部職工21人。科級事業單位,編制8名,主任1正2副。單位地址:清澗縣計生綜合大樓。

附:

清澗縣愛國衛生委員會委員及組成人員(每屆大致相同,個別部門根據當時政府機構及部門職能調整):主任由縣政府副縣長擔任,副主任由財政局長、衛生局長、愛衛辦主任擔任。成員部門:縣委紀檢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政府辦公室、財政局、衛生局、公安局、發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計局、國土資源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文廣局、工貿局、環保局、藥監局、工商局、城管局、中小企業促進局、商貿中心,群眾團體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和寬州鎮、秀延街道辦等部門和單位。

三、清澗縣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1970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地方病防治工作((70)2號、49號)文件精神,清澗縣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首任組長由清澗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艾維光同志擔任,縣革命委員會生產組、清澗縣人民疾病防治院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為組成人員。

1981年,清澗縣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改為中共清澗縣委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并調整了小組成員。1989年,調整為清澗縣人民政府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自成立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以來,隨著縣級有關部門領導調整,領導小組成員也調整數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地病辦),先后屬縣委、政府科級建制事業單位,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1999年7月,調整為清澗縣衛生局內設科級建制事業單位。清澗縣地病辦設主任1名,科員3名。地方病防治具體業務,由清澗縣疾控中心地病科承擔。清澗縣疾控中心地病科設有科長1名,科員2名,負責全縣地方病的監測和防治業務。

表1.4 1970—2014年清澗縣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領導更迭表

四、清澗縣公費醫療辦公室

1990年10月成立。屬衛生局內設科級事業單位,編制4人,在職干部3人。1990—1996年,吳啟林任主任。主要負責干部職工公費醫療和重大疾病補貼,合作醫療各項制度、流程的草擬,基金管理、使用并定期公布,各類審批、轉院、報銷,開展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接受舉報和投訴等工作。1996年撤銷,業務并入清澗縣衛生局。

五、清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

2007年3月成立。由縣政府縣長任主任,主管縣長和政府辦公室主任擔任副主任,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為組成人員。同時設立清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為管理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屬清澗衛生局下屬的科級建制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合作醫療各項制度、流程的草擬,負責基金管理、使用并定期公布,負責各類審批、轉院、報銷,開展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接受舉報和投訴等工作。

清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初設于清澗縣城南武家溝村口天元樓。2014年12月,搬遷至清澗縣城北街原中醫院院內。2007—2008年,衛生局副局長劉彥偉主持工作。2009年—2014年,白東生任主任。2014年,編制人員7人,在職干部職工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人。內設結報、綜合、征繳稽查等股室。

六、清澗縣醫療保險經辦中心

清澗縣醫療保險經辦中心位于清澗縣城人民路7號,清澗縣人民政府大院東一樓。2001年成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科級建制事業單位,全名為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經辦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編制10人。內設基金財務、參保登記、辦公室、工傷保險、醫管稽查等科室或辦事員。

七、藥品采購與結算管理中心

藥品采購與結算管理中心,位于清澗縣城東陽街1號。2012年5月成立。縣衛生局下屬科級事業單位,編制6人,設主任1正1副。2014年底,有工作人員8人。張斌任主任。

負責監督管理全縣基本藥物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的“三統一”工作;藥品采購資金統一歸集、統一支付和零差率銷售補償;協調解決全縣基本藥物配送企業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采購、配送、結算中出現的問題。

自2012年12月起,依照省、市、縣工作安排部署,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行醫療機構藥品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的“三統一”工作,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藥品“三統一”管理實現了全覆蓋。2014年,全縣配送藥品金額3565.6萬元,其中縣醫院1880萬元,中醫院849.1萬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836.5萬元,藥品配送率達到95%。給醫療單位兌現藥品零差率銷售補助432.2萬元。

藥品“三統一”政策實施以來,全縣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20%以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体育| 安新县| 鸡泽县| 九台市| 扎兰屯市| 湖南省| 邓州市| 新宁县| 岳池县| 康定县| 色达县| 宁国市| 城步| 花垣县| 景德镇市| 南靖县| 方山县| 乌兰县| 株洲市| 东兰县| 七台河市| 兴文县| 黑龙江省| 萨嘎县| 出国| 芜湖县| 鹤壁市| 佛学| 黑龙江省| 托克逊县| 中牟县| 三门县| 磐安县| 孝感市| 祁东县| 襄樊市| 平远县| 淄博市| 界首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