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共產黨神木歷史(第一卷)作者名: 神木縣史志辦公室本章字數: 1322字更新時間: 2019-09-09 17:32:01
第十一節 神府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斗爭
在粉碎了國民黨當局的第三次軍事“圍剿”之后,神府蘇區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1936年8月1日,中國抗日人民紅軍獨立第一師在神木花石崖正式成立,師長王兆相,張秀山、王寶珊先后任政委,李治洲、楊文謨先后任參謀長,秘書長王恩惠,政治部主任先后由王國昌、王恩惠擔任或兼任,供給部長王海山。獨立第一師成立時,下轄兩個團和三個直屬連,后發展到四個團;第一團,劉明山、賀偉先后任團長,鄧萬祥、陳景堂、許培仁先后任政委;第二團團長賈蘭枝,賀偉、白興元先后任政委;第三團團長劉明山,政委王佑;騎兵團團長劉崇德,政委許發善。在獨立第一師正式成立的同時,神府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撤銷。
獨立第一師組建后,主動出擊,先后襲擊了駐守孤山、呂巖家、建安堡等地的國民黨軍,并在欄桿堡附近擊潰國民黨軍兩個連。9月1日,獨立一師在神木獨立第三營配合下,穿插越過孤山一帶,第二次北上府谷哈拉寨,沿途消滅了木瓜、清水、哈拉寨三個民團,并在哈拉寨沒收了一些土豪劣紳的糧食棉布,一部分分給了當地貧苦群眾,其余補充了軍需。同時,獨立第一師還釋放了因騷擾紅軍被抓獲的內蒙古準格爾旗騎兵營的一些士兵,通過這些士兵,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9月5日,獨立第一師與神木獨立第三營返回神府蘇區。
從9月中旬起,國民黨當局對神府蘇區發起了第四次“圍剿”。“圍剿”部隊以晉軍第七十二師陳長捷部的四個團為主力,第八十六師井岳秀部的兩個團、一個騎兵營及一些地方民團等配合,另調第八十六師的一個團到府谷,共計1萬多兵力,以團為單位,密集推進,企圖南北夾擊,摧毀神府蘇區。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第四次軍事“圍剿”,10月1日,中共神府特委在閻家山召開會議,研究反“圍剿”斗爭問題。會議確定了“向南作戰,先打晉軍”的方針,并確定:獨立一師打擊外線國民黨軍;獨立營和游擊隊在內線各自為戰,伺機襲擊小股國民黨部隊及破壞其交通;動員蘇區廣大群眾實行堅壁清野,圍困國民黨部隊。
10月中旬,國民黨晉軍陳長捷部進犯到萬鎮、花石崖、喬岔灘一帶。獨立第一師乘敵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的有利時機,乘隙進入敵后。10月19日,獨立第一師首戰泥河溝,殲滅晉軍一個排。10月20日,獨立第一師又在蘇泥家設伏,殲滅晉軍兩個連。隨后,獨立第一師第一團在王壽梁村連續破壞國民黨軍的交通,殲滅國民黨部隊100多人,迫使晉軍放棄了高新莊、衙院溝、任念功等據點。獨立第一師第二團在萬鎮山上截擊了國民黨軍一個運輸隊,繳獲馱騾30多頭和一批糧食。在內線作戰的獨立營和游擊隊在襲擾國民黨軍的同時,也伺機繞到敵后破壞交通,使進犯蘇區之敵防不勝防。
11月初,國民黨晉軍第二〇九旅段樹華部進駐佳縣通鎮一帶。府谷的國民黨軍第八十六師一個團因佳縣封鎖線被突破,也被迫退出神府蘇區。獨立第一師乘晉軍陳長捷部退回山西之際,先后攻占了佳縣以南的金明寺、井道溝、清泉寺等寨子,釋放了一大批被監禁的群眾。11月底,獨立第一師在喬岔灘圍點打援,消滅了喬岔灘民團和前來增援的高家堡國民黨軍。至此,國民黨當局對神府蘇區發起的第四次軍事“圍剿”以失敗告終。
神府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不僅策應了紅軍西方野戰軍的西征戰役,也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