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94年8月4日 法國《插圖報》

又出事了:一個新的東方問題爆發了,這一次,是棘手而又隱晦的遠東問題。在干預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萬一歐洲外交出手過重,天曉得誰會引導這次事件的走向?事情最后會發展到哪一步?

中國和日本在拼命較勁,同1884年一樣(1884年朝鮮的甲申政變)。如今,朝鮮不僅是導火線,而且是流血沖突的關鍵所在。最新從上海傳來的電報告知我們這場事變的序幕。但在1884年,中日之爭結束時并沒有武裝沖突,最后雙方簽訂了正式條約(指1885年中日《天津條約》——編者注)。當時,敵對雙方差不多勢均力敵。而今天,日本確立其海洋艦隊優勢已有多年,它斷定,展示其輝煌軍事力量的決定性時機已經到來。

理論上,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事實上,它依附于日本貿易。1876年,盡管有中國的反對,日本還是迫使其開放了三個重要港口,它們是:靠日本海的元山、釜山,以及靠黃海、位于漢城西南方的仁川。每年,通過這三個通商口岸,價值1400萬法郎的貨物從長崎出口,進入朝鮮。但朝鮮仍然是個“隱士之國”。這個國家渴望和其他國家保持距離,甚至是和中國。它反對任何對傳統習俗的改變。朝鮮國王高宗李熙正是這股保守勢力的代表。他與代表中國的直隸總督李鴻章達成共識。而一直在推進變革的日本在朝鮮的宮廷中也有自己的代理人,不是別人,正是高宗李熙的父親大院君。在這兩股勢力的爭斗中,動蕩發生了。

即將上演的武裝對抗,無論其結局如何,最終都會為歐洲揭開這個神秘國度的面紗。

1894年7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

中日戰爭迫在眉睫:朝鮮漢城附近的市場

The impending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native market near Seoul, Corea.

一幅版畫清晰描繪出三國關系,朝鮮作為清朝藩屬國,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像楔子一樣夾在中國、俄國、日本之間,是列強踏入遠東的最后一塊神秘封地。

1894年7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

朝鮮宮女(疑似閔妃——編者注)

Attendant on the King of Corea.

明成皇后(1851.10.19—1895.10.8),名閔茲映,是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純宗的母親。在近代朝鮮歷史中又被稱為閔妃。她是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895年10月8日,她被日本浪人殘殺于漢城乾清宮,史稱“乙未事變”。死后謚號明成皇后。

1894年11月《哈珀斯周刊》這樣寫道:“在朝鮮的王宮中,王后是真正的國王,是宮中掌握實權的最高統治者,她丈夫倒是好像在朝鮮其他地方做國王似的。宮中全體人員,不論男女,全部由她任命,在她的恩賜下,這些人獲得了在宮中的位置。他們深知哪怕違背國王,甚至激怒國王,也要比不尊重王后安全得多。他們會主動向她匯報宮中所有的八卦,在沒有請示她之前,王宮圍墻之內絕對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

“因為害怕被革命,國王和王后整夜不睡,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

1894年8月4日《倫敦新聞畫報》

(此報在紐約出版的時間比倫敦晚兩周,故紐約版出版時間為1894年8月18日——編者注)

1 仁川的領館山和海港

2 漢城的皇家園林,背景中的是國王的聽政殿

3 一位朝鮮將領

4 朝鮮國王(高宗李熙)及其子(王世子李坧,即后來的太子、朝鮮皇帝純宗——編者注)

5 漢城英國總領事館


1 Consulate hill and harbour, Chemulpo.

2 Palace grounds at Seoul, King's audience-hall in the background.

3 A Corean general.

4 The King and crown prince of Corea.

5 The British consulate-general, Seoul.

這個奇怪、封閉的種族生活在中國黃海和日本群島之間的半島上,他們雖然不能被視為野蠻民族,但可以算是離現代文明最遠的、受歐洲改良精神影響最小的地方。長年以來,他們拒絕與外界通商、交往,甚至抵制周邊強大鄰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這900萬朝鮮族人與他們的鄰居——滿族女真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都不同,他們的語言發音與日本和琉球群島相近,但用中文書寫,受佛教和中國道教的影響。他們的政治制度與中國不盡相同,貴族和僧侶階層可以世襲,君主享有絕對權力。國王雖善良,卻非常軟弱,被王后支配,后黨專權。據傳,太子也是個弱智。最近,日本對朝鮮干涉的目的是要求朝鮮進行政體改革,在朝鮮東南部靠近日本的港口,有2000—3000名日本僑民經商;但朝鮮的主要港口坐落在西部面向中國的方向。朝鮮的都城是漢城,距離海港仁川25英里左右。

——《朝鮮一瞥》(選譯),1894年8月4日《倫敦新聞畫報》

1894年8月13日《小日報》封面

朝鮮局勢,漢城的騷動

Les événements de Corée.Agitation à Séoul.

1894年8月4日《插圖報》

1 漢城的一個城門

2 朝鮮農民和孩子

3 正在繅絲的孩子們

4 漢城的大門


1 Une des portes de Séoul.

2 Payasnne coréenne et son enfant.

3 Dévideuses de soie.

4 Entrée de Séoul.

1894年8月25日《倫敦新聞畫報》

朝鮮景色

Views in Corea.

1 日本僑民在釜山聚居區

2 漢城的日本公使館

3 平壤

4 大同江

5 平壤


1 The Japanese settlement at Fu-San.

2 The Japanese Legation at Seoul.

3 Ping-Yang.

4 The River Ta-Tung.

5 Ping-Yang.

1894年9月1日《插圖報》

1 漢城,“音闕”大鐘,關城門的信號鐘

2 漢城的老年婦女節

3 漢城,夏宮的朝政殿外景

4 朝鮮,漢城全景

5 漢城,王宮入口

6 國王出行——軍旗飄飄

7 新軍


1 Séoul—“L'in-kieung”, cloche donnant le signal de la fermeture des portes.

2 Fête des vieilles femmes, à Séoul.

3 Séoul—Salle d'audience du Palais d'été: vue extérieur.

4 Corée—Vue panoramique de Séoul.

5 Séoul—Entrée du Palais.

6 Promenade du Roi: le défilé des étendards.

7 Séoul—Nouvelle garde coréenne.

1895年1月5日《哈珀斯周刊》

1 朝鮮苦力

2 街上的兒童小販

3 朝鮮士兵

4 朝鮮的一位內閣大臣和他的兒子以及舞伎的合影

5 朝鮮婦人和她的女仆

6 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

7 漢城的一位宮女(疑似閔妃——編者注)

8 一位著朝服的官員


1 Coolie.

2 Boy peddlers.

3 Korean soldiers.

4 A Cabinet Minister, his son, and dancing-girls.

5 A Korean lady and maids.

6 Tai-Wun-Kun, the King's father.

7 A palace woman, Seoul.

8 An official in court dress.

朝鮮,以其頑固的與世隔絕和自給自足,拒絕與西方國家友好來往,拒絕交流帶來的一切利益,這使它獲得了“隱士王國”的名號。不過,十年之前,在我國的引領之下,它終于進入了世界大家庭。

朝鮮人的生活環境很骯臟,可是朝鮮的民族服裝居然是白色的,乍一看上去讓人驚訝。這倒并不是因為朝鮮人天生喜歡干凈整潔,有一段時期,中國的喪葬禮儀中,喪服是白色的,長輩辭世,所有親屬必須戴孝三年,穿白色來表示內心的哀悼。如果國家失去了君主,那么所有臣民也必須穿上白色喪服,如同喪失了父母一樣。

大約一個半世紀前,一位朝鮮國王駕崩了,全國人民都穿上了白色的孝衣。世事無常,繼任的兩位國王分別在三年和六年后被刺殺。所以,舉國上下接連戴孝十年之久。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在這長達十年的哀悼將要結束時,一些聰明人提出,要是大家再穿上以前那些五顏六色的衣服,假設王室的不幸再度降臨,那所有人買漂亮衣服的錢全都白花了。結果,出于節儉和迎接死亡的考慮,朝鮮人變成了永久的哀悼者。不管這種說法有多少真實成分,的確長時間的哀悼使得只穿白色已經成為一種國家傳統,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打扮,只有朝廷官員例外。

沙葉龍(Chaillé-Long,美國駐朝鮮公使——編者注)撰寫稿件并提供圖片,所有版畫圖片均基于沙葉龍上校的攝影作品制版。

事實上,酗酒是繼骯臟之后朝鮮最嚴重的缺點。在這個“早晨靜悄悄的”國家里,人們從不洗澡。據我的翻譯說,這些老百姓們害怕得感冒。這也許就是日本人鄙視他們這個鄰居的原因之一。

每次接見都是《官報》報道關注的話題。因為朝鮮有一份每日出版的官方報紙,對國王的頌揚占據大幅版面,但他們也會在這份報紙上公布稅務官的任命及各行政部門的舉動。此外,朝鮮國王李熙早就明白新聞媒體的威力,他懂得想要引導輿論導向,無論是褒是貶,只要在報刊上創建一個專欄即可。

朝鮮軍隊其實并不存在。管制六個城門軍隊的長官們是地方的文官,自己招募土匪做屬下,有的甚至還以此收賄。因為感覺到必須要有一支更正規的衛隊,朝鮮國王請求華盛頓的總督于1888年派遣了三名可供調遣的美國軍官。他們建立了一所面向貴族們開放的軍校;但是這個軍事使團的團長米奇第(Mickdye)上校,一名十分英勇的、曾有段時間效力于(埃及的)伊斯梅爾總督(Khédive Ismail)的士兵,還什么都沒能組織起來。其實,朝鮮人幾乎沒什么軍事氣概,而日本軍官們已經組建起一支擁有六到八支部隊的皇家衛隊,配備了雷明頓步槍;除去以上提及的土匪,這就是朝鮮軍隊的全貌。其軍服是藍色上裝,配白色褲子和紅布帶鑲邊的黑色帽子,穿起來既不好看又不方便。

有一天,國王李熙曾想把他的軍隊的指揮權交給我,可我謝絕了這份美差。

——沙葉龍《在朝鮮》(選譯),1894年1月9日《插圖報》

1894年8月25日《倫敦新聞畫報》

英國醫生蘭迪斯和他在朝鮮仁川開辦的英語夜校(夜校招收通商口岸的日本和中國僑民——編者注)

Dr. Landis and his school at Chemulpo, Corea.

1894年10月27日《圖片報》

朝鮮刑法的執行——釜山竊賊被警察施以棍刑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Corea: a thief being flogged by the police at Fusan.

棍刑使用棍棒的粗細與所犯罪行呈正比,犯人被剝下一部分衣服,臉朝地面趴在板凳上受刑。不過如果他能付給警察一些錢,會好過很多。被判處極刑的罪犯就這樣往往被打得皮開肉綻、粉身碎骨,直至死亡。

The thickness of the stick is in proportion to the crime committed. The malefactor is strapped face downwards on to a bench and part of his clothing removed. If he has money the criminal may send for it to give to the police, who will then let him off more easily. Prisoners condemned to capital punishment are flogged to death with very thick sticks, which lacerate the flesh and generally break several bones.

1894年8月18日《哈珀斯周刊》

1 金玉均——日本人的朝鮮朋友

2 洪鐘宇——殺害金玉均的刺客


1 Kim Ok Kiun. The Korean friend of the Japanese.

2 Hong Tjyong Ou. Murder of Kim Ok Kiun.

金玉均(1851—1894):朝鮮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黨“開化黨”領袖,1884年發動“甲申政變”,被駐朝清軍鎮壓,流亡日本。十年后,他離開日本到上海時,被閔妃派來的刺客洪鐘宇槍殺。

——編者

今年春天,一位地位顯赫的朝鮮貴族在上海街頭被其同胞殺害。這名朝鮮人曾于1884年謀劃發動政變,倘若政變成功,他的祖國可能不至于遭受今日之恥辱;然而,他失敗了,一連串的事端接踵襲來,朝鮮陷入了一場迷茫的戰爭(指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編者注)。他就是金玉均。金玉均于1851年出生于一個與王室有聯系的朝鮮世襲貴族家庭。他志向遠大,有著過人的膽識與才華,思維活躍,足智多謀。他一直懷著濃厚的興趣密切關注著朝鮮的近鄰及宿敵——日本的發展,并在1873年,與同伴徐光范偷訪日本(史料記載,金玉均與徐光范首次赴日應該是在1881年——編者注),成為那個時代的朝鮮貴族中,最先出國(除中國外)的人。

1884年,金玉均發動“甲申政變”失敗,逃離朝鮮,他的妻子和四個孩子都留在了朝鮮,我想應該是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因為我記得他曾因沒能再有一個兒子而頗感遺憾。我曾經看到一篇報道,他的家人在他遇刺后被殺,但我知道這不是真的,因為我知道,他的妻子、孩子、父親以及其他親屬都早在1884年政變失敗時就已慘遭殺害。我的一位朝鮮朋友幫我確認,的確存在以上那篇報道。金與國王在族譜上屬于同一個家族,于是,他與王后的閔氏家族之間始終存在著激烈斗爭。我相信金獲得了國王的信任與鼓勵,但是他堅持不懈打開國門的舉動卻招致閔妃的強烈不滿。金的雄心壯志并不只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他自己。但遺憾的是,他雖然掌握了很多先進理念,但他依然試圖借助中國的方法而非西方的方法,讓自己成為一個英雄。他是朝鮮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如果他能更溫和地推進自己的理念,如果他能爭取到后黨的些許支持,不論是對這個國家,還是對他本人,都可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局面。

——《金玉均的故事》(選譯),1894年8月18日《哈珀斯周刊》

1894年9月9日《小巴黎人》

1 李鴻章——中國軍隊元帥

2 日本明治天皇

3 朝鮮軍隊統帥(高宗李熙——編者注)


1 Li-Hung-Chang. Généralissime de l'armée chinoise.

2 Mutsuhito. Empereur du Japon.

3 Le Général en Chef. Des troupes coréennes a Séoul.

1894年9月1日《倫敦新聞畫報》

獲(美國)戰爭部軍事情報司司長許可刊發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Director of Military Intelligence,War Department.

朝鮮鄰國簡圖

圖上標明了電報線、海底電纜線、鐵路線和運河,下劃線城市為中、日、韓三國的條約港。——編者注

Outline Map of Countries adjoining Korea.

1894年11月24日《哈珀斯周刊》

日本水、陸兩方面軍事行動區域圖

Map of the scene of Japanese operations on sea and lan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棋牌| 莎车县| 东港市| 湾仔区| 黄山市| 梁河县| 巨鹿县| 东平县| 靖边县| 安阳县| 宣化县| 定兴县| 广平县| 威远县| 平和县| 彭山县| 兴和县| 渭源县| 台湾省| 华安县| 泗水县| 全南县| 吉林省| 清涧县| 顺昌县| 福清市| 海盐县| 芜湖县| 加查县| 乡宁县| 离岛区| 安阳市| 湄潭县| 枣强县| 乌拉特前旗| 娄烦县| 宜川县| 恩平市| 五指山市|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