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謎底
- 尋寶記事
- 牧野
- 3029字
- 2019-08-24 17:09:22
胡銘扯了一個謊。實際上小耳朵的父母,三年來杳無音訊。有人說他們死于一場海難,有人還說他們在東非占了一座金礦。最離譜的,是說他們加入了一個殺人組織。
總之是早已失聯,小耳朵現在已經是名義上的孤兒了。胡銘是他的第一監(jiān)護人,
這個理由雖然有些無奈和悲涼,但是在情理上完全說得過去。班主任表示很理解,最終沒有答應,因為她沒有這個權力。
胡銘只要離開了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無權隨意開除學生。即使小耳朵無故曠課,這種嚴重違規(guī)。但是這個班主任惜才,應該會跟校方解釋的。有些人,只有在是不得已的時候才會跳出來打破規(guī)則。光說是沒用,所以胡銘只有先做了這件事才有可能成。
“看你這個樣子,似乎已經知道小耳朵的行蹤了。”夏青對胡銘說。
“你也不笨,這趟旅途不至于那么辛苦。小耳朵,這是他頭一次主動破壞游戲規(guī)則。”胡銘說。
其實胡銘已經在監(jiān)控中發(fā)現了小耳朵的行蹤,校方沒有發(fā)現,是因為確實很難分辨。那么多的孩子,都穿著一樣的校服,男孩理著平頭。再加上監(jiān)控的作用是防患,并不能將人臉拍得很清晰
小耳朵巧妙地隱藏于人群之中了。他沒有特殊的行為特征和小動作,校方依據他孤僻的性格,自然會將目光聚焦于監(jiān)控中人少的角落。
可是小耳朵偏偏跟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著群體游戲。
這是第一步誤導。
說一個孩子活潑,就看他是否能夠在群體游戲中跳得出來。因為即使群體游戲,也會有主角配角。小孩子的好勝心,其實是很強的。
但這種游戲的主角,通常是班上的活躍份子。
小耳朵不屬于這類。胡銘在監(jiān)控中看到一個孩子漂亮的一記上籃,并沒有在意,只是一掃而過。因為在他的印象里,小耳朵會打籃球嗎?從沒有見過啊。所以他只從場邊布景板里面喊六的咸魚里面找,這哪里能找得到呢。
等他猛然醒悟過來,那孩子已經不見了。
胡銘也陷入對小耳朵的刻板印象之中,這是小耳朵的第二步誤導。
這時候第二節(jié)的上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都陸續(xù)往教室里去。胡銘努力想從人群中分辨出小耳朵,這很困難。但還是讓他找到了,只是一拐彎,就消失在了監(jiān)控的盲區(qū)。
這個時間點,正是班主任第一次給胡銘打電話的前十分鐘。班主任發(fā)現小耳朵逃課,第一次給胡銘打電話,但是他沒有接到。
如果胡銘接到了電話,在第一時間來到學校,應該是能找到小耳朵的。
耽誤了一上午,小耳朵有足夠的時間策劃后面的一切。
到他第一次失蹤為止,小耳朵各方面都做得很完美。這么小的一個孩子,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反偵察技巧。
如果失蹤的游戲只停留在這種難度的話,那小耳朵只是個智商高一點的孩子。胡銘小看他了,給手機動手腳的,應該就是小耳朵,為了拖延時間,增加難度。
那小耳朵如何確定胡銘一定會來學校呢?
雖然他知道胡銘要去找趙嫣兒,出發(fā)之前肯定會來學校找他的,但是他并不確定胡銘什么時候動身啊。
這些謎團,只有在找到小耳朵之后才能得到解答。
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胡銘錯過了最佳的找尋時間。因為在上課的時間,小耳朵是不可能出現在監(jiān)控的分為之內的,那樣會完全暴露自己。
等胡銘來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上午放學的時間。這個時間學生吃飯休息,人員流動極大,是最難找的。
之后胡銘沒有在視頻中發(fā)現過小耳朵。但是根據他的判斷,小耳朵至少還出現過一次。那就是上午放學的學生潮。如果他在上課的時間一直待在某一個固定地點的話,那么這是他在胡銘到來之前最后一次離開的機會。
胡銘高度留意小耳朵第一次消失的那個拐角,小耳朵會趁著放學混在人群之中離開。但是沒有什么發(fā)現。
這也就是說,在上午時間,小耳朵至少還挪過一次窩。這就很麻煩了。
當時胡銘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將學校監(jiān)控盲區(qū)能夠待人的地方一一排查。只要小耳朵還在學校的范圍之內,就一定能夠找得到。
那么游戲就到此結束了。小耳朵雖然每次都輸,但是他求關注的目的達到了。最終被人找到,也是他預想之中的結果。如果找不到,這游戲反而沒意思了。
不過這一次,小耳朵卻給胡銘設下了很大的難題。
這一所全日制的中學,占地面積很大。要全部排查起來,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而且許多地方是不允許學生涉足的,更不要說是外人。
校方也表示很為難,小耳朵既不是失蹤人口,胡銘也不是警方人員,沒有這個權力。隨他去查當然是不可能的,胡銘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是要等到24小時之后,可以正式立案。但小耳朵一般不會拖到那個時候,耍性子的限度,他是把握得很準確。
胡銘仔細想想,小耳朵這么做確實有些阻撓他出發(fā)的意思,只是不知道為什么。
既然這樣查,有些不太現實。胡銘只好去問問小耳朵的同桌,看有沒有什么線索。
小耳朵的同桌是個可愛的女孩子,據說整個班上只有她受得了小耳朵的性格。
要問她小耳朵最近有什么古怪,她一臉疑惑地說,小耳朵平時就很古怪啊。偶爾正常起來,反倒更加古怪了。小耳朵平時不說話,可是今天卻破天荒地跟她說,放學后請她到學校對面小店去吃哈根達斯。
小姑娘第一次收到這種邀請,還是有點小雀躍的。如果班主任問起來,她是不敢說的。小耳朵說過,如果是一個面相和善斯文的大叔問起來,就可以說,還要他出錢。
小姑娘半信半疑地問胡銘:“叔叔,他說的是您嗎?您真的可以出錢請我們出哈根達斯嗎?”
胡銘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原來小耳朵在這里等著他呢。連忙答應道:“是我是我,可以可以!”
小耳朵做的第三手準備,也是最終的結果,是他已經出了學校。同桌的女生,在不知其然之中,充當了他的線人。
因為當時的哈根達斯是很貴的,一般的中學生根本吃不起。如果女孩如約而至的話,說明他已經見到胡銘了,小耳朵就可以安然現身。如果沒來的話,那就是被老師知道了,或者有其他的牽扯,小耳朵可能會躲藏更久。
所以,這錢胡銘必須出。小耳朵從來不主動跟胡銘要零花錢,都是胡銘自愿給。或者,用這種類似的方法詐他。
至于為什么要幫他請假。原因很簡單,小耳朵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離開了既定范圍之內。說明他希望和胡銘一起遠行。
而這一切,都是小耳朵推動和逼迫胡銘做出的選擇,并非他的本愿。
如此,謎底已經揭開。小耳朵肯定是在學校對面的冰淇淋店里等著他們呢。
夏青聽完之后目瞪口呆。這過程可不像是一個小孩在耍性子,兩個高智商的人玩游戲倒是樂此不疲。但有沒有想過,如果一不小心玩脫了,是會讓無辜的路人雞飛狗跳的嗎。
“你怎么對他如此嬌慣,還要把他請長假。這樣的熊孩子,不是應該揍一頓再扔回學校么。”夏青對胡銘說。
夏青這種,是很常人的思維。因為小耳朵這種玩鬧的方式,對常人來說是一種折磨。但小耳朵不是一般的孩子,胡銘與他三年斗爭,也習慣了這種方式。更大的原因,是胡銘本來就習慣用自己的智慧處理問題,小耳朵的玩鬧與叫板,可說是正中下懷。
“他這么做,也是想告訴我,這學校他隨時都可以離開。如果這次我不順著他的話,可能下次失蹤就不僅僅是玩鬧了。”胡銘說。
“小小年紀的,就學會威脅大人了,這還得了?”夏青說。
“我知道你在指責我的軟弱。但你我都沒有孩子,不知道其中的厲害。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自然舍得打舍得罵。因為孩子以后不管發(fā)展成什么樣子,都得自己擔著。可是別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親戚家的孩子,就真的只能慣著了。原則上,只要他不學壞,其他的都好說。因為他以后如果有大出息了,跟我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他要報效的是父母,綸不著我。可是一旦學壞,這三年的時間就會被人拿出來說事兒。他父母保不齊哪一天就會回來,我可不想落埋怨。”胡銘說。
“你這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想他不學壞,應該更加管束嚴格才是啊。”夏青說。
“我說過的了,小耳朵不是一般的孩子。學壞對他來說只是一種體驗,他并不能從中找到滿足感。我必須給他一個合理而且他又慣用的宣泄方式,像是這種,只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就行了。”胡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