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繡說破天了也不過是一名女子,她為何與正常人有著不同的膽略呢?原來她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所以京城的種種便也可能都是她特殊人生境遇里不可或缺的引導因素。于是,我們在打算全面了解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女子時,最好得打破固有的思維先看一看京城的風貌。
從遠處來說,我們泱泱大國,歷史悠久,藏龍臥虎之地絕不可能只有北京城這一個地方。我在這里借用著名學者祝勇的說法,說北京城是個擅長出帝王將相的地方,我想不會有很多人反對。然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這古老的帝都除了造就了多少金戈鐵馬逐鹿問鼎的英雄外,還留下了些什么呢?一百多前的北京城,正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帝王溥儀喪失國統的傷心地。所以,美麗與哀愁是這個城市里外相襯的華麗衣裝,曾經淹沒的無數風流盡藏于此!在人們的心目中,北京城仍然是皇氣逼人的不二之處。當然也是誘惑所在,更是英雄與美人的埋骨所在。
北京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北京城”,據說主要是因為曾經環繞各處的城墻,只可惜如今城墻大都被拆除了。幸好也留下來一些,總會讓人們從中聯想到某個王朝的繁華往昔和滄桑巨變。僅從一些殘存下來的城墻遺跡看,頂多也只能算得上是一道泥土筑就而成的普通土壩,后來這些土壩又生出了枝條搖曳、舞動風姿的柳樹,每當柳絮翩飛的時節,便成了戀人們躲避旁人目光的極好浪漫去處。僻靜于一隅,好像已經被生活遺棄,卻唯獨是愛情的滋生地。于是,再次證明愛才是亙古不變的話題。
民間俗語說“明修長城清修廟”。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最后一個延續了近300年的王朝,并不認為城墻真的有多大實用價值,它只是被征服者傲慢地視為征服的象征,當成貴族們抒發豪情或附庸風雅的裝飾品。于是,一代一代的老北京人就在城墻根下津津樂道,遠遠地窺視著宮廷高墻內的莫測風云。
風雨北京城,歷經王朝的更替,到了清末,久經風霜的它,任何犄角旮旯里都已經藏著滿滿的故事。京城的人們,衣食住行也樣樣都是被層層提煉后,變成了精致圓熟的文化。有句話說得好,秦磚漢瓦可能會隨著時間的侵蝕而慢慢地腐爛掉,但唯獨月光卻還是透著那不朽的皎潔高高地掛在天空。如此,常人所見京城便處處都彰顯著講究、繁華的細節,好比那雜耍攤前唱野臺子戲的也好,演西洋鏡的也罷,或者是變戲法的,雖是各圍各的圈,卻也各有各的精彩。人們以能在京城安身立命為榮,北京城以海納百川之態收容著他們。平民有平民的活法,一根糖葫蘆,一碗杏仁茶或一碗臭豆汁,便覺得京城的滋味全齊了。但相比而言,那些王公顯貴、仕宦學者們,可就比平民百姓更注重生活的細節了,于是乎,京城之內,各種茶館、餐鋪、酒樓林立,處處彰顯著不同于別處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