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文繡,一個真誠的女子
——序徐金云《末代皇妃—文繡傳》
石楠
“花開各枝,皆為絕唱。”我認為這句話對文學領域的各種風格和體裁做出了最公允的評斷。事實上每個文學人都有閃光點的存在。縱古論今,盛世當前,堅持文化自信是國之風采。而我們安徽近年來也是文才輩出。讓我這般年高體虛的老輩文學人心中欣喜。所以我在想,一個終身熱愛文學的人,能在暮年再見明珠璀璨,人生便也是一種圓滿了。文學的世界浩瀚無垠,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光輝歲月中,文學的美與智貫穿始終,讓人敬畏。所以每一個文學人在堅毅的品格后面多有一顆謙卑的心,這讓每一個人都是在一邊學習一邊前行。
特別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們安徽省“80后”青年女作家徐金云(筆名:金芽),也是具有了以上的才德。徐金云出自農家,雖然早早輟學,但她仍然熱愛學習,成年后,她也從未放棄過對文學的熱愛和執著追求。徐金云初涉文壇,便出手不凡,為文學世界里的浮躁和虛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她的首部作品長篇歷史小說《瓦屑壩》一經面世,便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可,以及眾多移民子孫的贊許。徐金云的《瓦屑壩》也助推了江西省瓦屑壩村移民文化及整個鄱陽湖文化的發掘和發展,在這部作品的感召下,當地正在搶救性保護相關重要文物,并籌建首個民俗文化館。而這一切,更體現了文學所最應該具備的社會價值及深遠意義。因為《瓦屑壩》一書不僅具有極高的思想深度和藝術美感,還能讓每一個讀者從中領悟身為中華子孫的驕傲,這種綠葉對根的情懷,正如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國與家的摯愛。所以說文學不能只注重其華美的詞藻和淺顯的外在。總之文學服務社會的實際意義不能被忽視。而以上這些,青年女作家徐金云她做到了,當然也或許她正在努力做得更好。近期,她的第二部作品《末代皇妃—文繡傳》脫稿了,給了我再一次驚喜。我在寫作之初,就有為古今才媛立傳之念,我的大部分作品寫的是女性。我筆下的諸多女性人物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她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把苦難踩在腳下,為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奮勇向前,為國家民族的興盛,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她們的人生無不閃光。金云說她在寫文繡,我卻不以為然。因為我不看好這個題材,而對那個末代皇帝也沒有好感。這是因為我不了解文繡這個人。當她將完成的書稿一章一章讀給我聽后,我對文繡這個清末民初的奇女子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通過作者徐金云務實、睿智的筆觸,我看到了一個勇敢、聰慧,并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操的真誠女子形象。不得不說,徐金云繼《瓦屑壩》之后,又再一次為文壇增添了一束光彩。她的文風承繼了我國古典文學的抒情韻味,又運用了現代獨特的敘事風格,在跳躍騰挪間,她那別具一格的原創詩和頗具個人味道的詞牌,讓全文非常好地充滿了連環相扣的可讀性和鑒賞性。
回想我自己的青春年少,我是那樣的崇拜唐詩宋詞的格律和味道,還有我國四大名著的精深。那時我就在想:中華民族的智慧實在太偉大了。后來,即使年歲漸長,白發漸生,世界在飛速發展,我們的日常社會也在日益革新。但我還是堅持認為,中國人當有中國人的風采,其中就包括文學。所謂“文運如同國運”,我的理解是不管未來如何,中國人就該有中國人的神,中國人的氣。而中國人寫的文字,總要能體現中國人的情思與審美。徐金云的文字里蘊含了中國詩詞的獨特韻味,回蕩著中國人的氣,傳遞出中國人的神,已具有她獨有風貌。這部書,值得一讀。